于春麗
(江蘇省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江蘇 蘇州 215000)
重癥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病情危重,在臨床治療中需要格外重視優質護理干預對患者病情的作用,選擇集束化護理模式能夠進一步提升護理干預的質量,保證患者生命健康[1]。為了具體分析集束化護理在重癥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病情中的應用情況,本文選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重癥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68例,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進行討論,內容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重癥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68例,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患者34例,女性16例,男性18例,年齡42~76歲,平均年齡(61.09±4.02)歲;對照組患者34例,女性17例,男性17例,年齡40~75歲,平均年齡(60.68±3.94)歲。兩組患者在一般資料上沒有明顯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護理干預,根據重癥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病情狀態為其提供呼吸支持、排痰護理、營養支持以及抗感染、糾正水電解質酸堿失衡等護理干預。護理期間注意維護病房內環境衛生,并給予患者健康宣教等[2]。
1.2.2 觀察組 觀察組患者接受集束化護理干預:①心理護理。給予重癥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心理相關的護理干預,緩解患者由于重癥疾病導致的心理上的負面情緒,與患者取得良好的溝通,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和心理指導,引導患者保持樂觀積極的狀態,促進患者情緒的轉變。傾聽患者在治療期間表現出的各種心理問題,并根據患者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對其進行指導,鼓勵患者堅持治療,并注意日常護理干預中護理態度和行為的細致認真,讓患者感受到關懷和關心,讓患者保持良好的治療心理[3]。②病情護理。對重癥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進行密切的監護,了解患者生命體征的變化,尤其是患者呼吸狀態的監護。重視患者吸氧、吸痰等護理干預,為患者提供科學的氧療護理,根據患者血氧飽和度情況以及呼吸狀態為患者進行吸氧護理,合理調整氧氣流量,促進患者病情好轉[4];加強對患者呼吸道的護理干預,使用霧化吸入或者氣道濕化等方式稀釋患者痰液,促進患者有效排痰,對于部分痰液瘀阻患者應當合理利用吸痰工具幫助患者吸出痰液。③并發癥護理。做好各項并發癥預防工作,尤其要注意患者的抗感染相關治療,預防患者呼吸道感染等,在護理干預期間應當保證無菌操作,并合理使用各類抗生素藥物對患者進行抗感染預防[5]。注意患者各個器官功能的變化情況,尤其存在其他并發癥的患者,謹防患者發生多功能臟器功能衰竭等癥狀。④健康護理。對患者健康進行護理干預,為患者提供科學的健康指導,從飲食護理、環境護理、睡眠護理等各種方面對患者進行優質的護理服務,改善患者生命健康,保證患者的營養攝入充足、睡眠正常,獲得良好的修養環境等。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的護理相關情況,了解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情況,對患者治療結束后退熱時間、機械通氣時間以及平均住院時間進行統計,了解患者的恢復情況。
1.4 統計學分析 運用SPSS16.0軟件對本次研究信息進行統計學分析,用“x±s”來表示計量資料,以t 為結果檢驗,以百分數(%)表述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P <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護理滿意度 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21例,基本滿意12例,不滿意1例,護理滿意度為97.06%;對照組護理滿意18例,基本滿意11例,不滿意5例,護理滿意度為85.29%。觀察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0.05)。
2.2 恢復情況 觀察組患者退熱時間(5.71±2.05)d,機械通氣時間(7.34±1.23)d,平均住院時間(20.43±3.67)d;對照組退熱時間(8.22±1.74)d,機械通氣時間(10.54±2.18)d,平均住院時間(32.67±4.48)d。觀察組患者病情恢復情況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0.05)。
集束化護理在重癥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病情中具有良好的護理作用,能夠通過一系列集束化護理干預措施的實施,全面、科學的為患者提供護理服務。集束化護理干預中,能夠對患者心理、身體、生活等方面進行系統的護理干預,降低患者身心的不良反應,讓患者保持積極的態度和相對平穩的生命體征,進一步保證了治療的可靠性。本次研究,回顧分析了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的護理相關情況,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病情恢復情況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0.05)。綜上可知,集束化護理在重癥肺炎合并呼吸衰竭中具有良好的作用能夠改善患者病情,促進患者康復,臨床應用價值較高,值得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