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 莉 常麗麗
(大連醫科大學附屬二院 遼寧 大連 116021)
人文關懷是現代醫學中廣泛應用的人性化護理方式。目前,醫療結構除了為病患提供優質的診療服務外,逐漸將關注點投入在病患的心理層面的需求研究,一切從病患角度出發,保障病患能夠醫院中得到全方位服務,提升病患及其家屬對醫護人員的工作滿意度,確保醫療質量的同時為前來就醫的人員提供做好的人文護理。
以腫瘤內科和眼科這兩個專科門診開展研究,發現病患普遍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心理障礙,首先是恐懼和未知,前來就診的病患在得知自己的具體病情前都會產生恐懼心理,尤其是腫瘤內科的患者他們恐懼的來源是惡性腫瘤,因為對于一般家庭而言,惡性腫瘤的確診報告象征著死亡,同時治療惡性腫瘤的最常見的方式——化療給病患帶來諸多痛苦,病患在過程中往往苦不堪言,病來如山倒,病患經歷著病痛的折磨卻又未知自己能否恢復健康,繼而產生厭世心理,對自己的生命和質量不再抱有希望,甚至會采取一些極端措施結束自己的生命,病患若是以這種消極的心理狀態與病魔作斗爭往往會適得其反;第二,焦慮和抑郁,通常情況下人們面對不良事物總是會抱有懷疑態度,內心中經常反反復復的質疑自己或醫院,病患在進行治療過程中既要面對身體發生的變化又能夠感受到因患病所導致的家庭經濟壓力,自己內心焦躁不安但又不愿再增加親人的痛苦,因此導致病患產生抑郁心理。眼科病患較為特殊,在治療過程中病患的行動受到限制,又會擔憂自己是否會失明,導致產生緊張焦躁的情緒,主要癥狀體現在失眠、情緒低落、食欲減退以及對周遭事物喪失興趣等,嚴重時病患會產生輕生的想法;第三,自卑和自閉心理,進行手術后會對病患皮膚造成傷疤,尤其是腫瘤切除后開始化療治療會產生脫發和皮膚損傷,外觀上的變化會直接影響家庭生活和事業發展,與親人、同事疏遠,自卑自閉的情緒油然而生,對日常生活喪失熱情。
近年來各地醫院開展系統化整體護理模式,注重體現現代醫學模式下的人文精神,構建人文護理體系。以人為本的工作本質,醫院以病患為中心,第一是要營造出良好的就醫環境,建立開放式護士站和問詢站,為病患和護士能夠及時、良好的溝通提供便利,改造病房環境面增設微波爐、電視等日常用具,并且在病房中增添綠植,為病患提供生活氣息;第二是優化工作流程,更新傳統服務理念,通過組織科室進行各類型的護理知識培訓,鼓勵護士系統全面認知人文護理,提升護理人員的妝業素養,在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中將以往的被動服務轉化為主動服務,主動了解并掌握病患的心理變化和不同階段的服務需求,病患及其家屬在醫院就診期間能夠感受到充滿人文關懷護理服務,改善醫患關系;第三是采取正向心理干預,病患受到疾病的影響,長期處于焦慮和恐懼等負面情緒中,在治療過程中為病患提供人文關懷護理可以緩解不良情緒對治療的干擾,鼓勵病患及家屬樹立治療信心。病患在治療過程中產生的疑問需及時處理,便于妥善解決潛在隱患。在護理期間注意操作方式,減輕病患的痛苦,同時要主動了解病患的身體狀況并向病患及家屬提出有效建議;第四是與病患建立良好的溝通,在治療和護理的過程中要與病患進行溝通,在過程中獲取病患的切實所需,提升病患在治療中的配合度和依從性,并且要求護理人員一定要以病患的角度進行思考,多與他們互動交流,傾聽他們的訴說;第五建立病患治療與康復檔案,及時告知病及家屬有關治療和護理的結果,在進行護理時要營造出安全、可靠和輕松的氛圍,準確掌握病患的治療情況和需求,為人文護理增添個性化和私人化部分,引導并鼓勵家屬主動給予病患強大的心理支持和社會支持,避免由于溝通不善而導致產生家庭矛盾;第六是做好病患及家屬的護理指導,在日常治療期間為病患及家屬提供相關指導,例如如何正確的服用藥物、積極配合治療、健康的生活起居方式等,例如面對腫瘤病患需告知應該如何正確合理的實用藥物并說明藥物或化療可導致的不良反應,遇到情緒起伏較大的病患,耐心引導、安撫病患及勸導家屬時刻保持輕松愉快的心情,避免病情加重和病情反復。人文護理還包括對病患及家屬的健康教育,定期制定健康教育的內容是與病患的護理計劃和治療狀況相結合的,保障病患及家屬掌握護理相關知識與注意事項。
在護理中添加人文關懷理念,相對于傳統護理模式,人文護理能夠更好的讓病患與家屬了解病情、癥狀以及并發癥等內容,同時通過護理能減輕病患的痛苦并搭建一個良好的醫患溝通平臺,有助于病患得到較為理想的全方位治療,盡力幫助病患早日康復。腫瘤內科和眼科病患在治療過程中備受煎熬,情緒起伏波動較大,不良的負面情緒會干擾到治療進展,而人文護理在現代醫學中有助于優化護理環境,通過提升病患及家屬對病情的認識水平和治療的依從度。
言而總之,人文關懷護理在現代醫學中的應用能夠有效改善病患在治療過程中產生的負面情緒,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提升病患就醫滿意度以及提高我國生存質量,將人文情懷護理融合到護理中,惠澤更多病患及家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