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音 王青濤
(1.河北大學醫學院 河北 保定 071000)
(2.河北大學體育教學部 河北 保定 071000)
在古代,我國勞動人民就在食物和藥物中總結出來了“藥食同源”的理論,不僅有一定的功能,還可以長期安全服用,可調整機體某些不平衡機制[1]。藥食同源體現了食物在保健和治療方面的功能。古代本草中,記載了大量“藥食兩用”的中藥材,并對其作用原理、用法及禁忌等進行了詳細的描述,有利于更好的研究當今的“藥食兩用”品種。隨著人們對健康的重視,具有補益和預防疾病作用的功能性食物受到了很大的重視,如藥酒,藥膳等,同時也促進了保健食品行業的發展。
藥食同源類中藥通過日常攝入使人體恢復或保持在健康狀態,避免了藥物糾偏誤用時對人體造成的傷害,尤其在慢性代謝性疾病通過飲食治療,其效果更佳。我國在兩千年之前就有了認識,藥食文化已經扎根在了廣大民間,等待著我們去挖掘。我們在藥食文化上具有獨特的優勢,但是并未將其發揮的很好。相比歐、韓、日、等國家,我們在產品或影響力上均不及他們,舉個例子來說,近年來,在我國有很多流行的“涼茶”,其所獲得的經濟效益也很可觀,但有所遺憾的是,在涼茶背后,其背后的保健作用機理還有待深入和細致的研究。如果有值得可信的數據來證明其保健作用,那么對于消費者來說,將是一件兩全其美的事情,不僅能享受其中的美味,而且還能從中體驗到對人體的好處。究其原因,我們與與歐、美、日、韓等國家相比,我們在對藥食同源類產品的深入研究和開發上還存在不足。由此可見研究藥食同源類中藥的必要性[1]。
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以及經濟水平的提高,在全世界范圍內,痛風和高尿酸血癥的患病率普遍提高,1980年之后我國痛風和高尿酸血癥的患病率也明顯增加,從0.15%增長到1.98%[2],經流行病學研究發現,高尿酸血癥的發生與冠心、腎功能損傷、代謝綜合征都有很大的關系,他們是發生心血管事件的獨立危險因子,尿液中尿酸的含量是診斷通風的早期標志物[3]。如何管理好痛風患者以及在生活方式中如何干預,目前尚無統一的答案,對痛風和高尿酸血癥的危險因素進行全面評估,并進行危險分層,制定出符合個體化治療方式己經成為臨床討論的熱點話題。
在關節及其周圍組織內尿酸鹽結晶的沉積導致的疾病,臨床上稱之為痛風。當男性血尿酸超過416.4微摩爾/升,女性尿酸超過356.9微摩爾/升時,將成為痛風發作的危險因素。痛風的臨床表現為反復發作的急性關節疼痛,以及形成痛風石,痛風石引起肢體畸形并引起器官功能障礙而影響日常的生活;好發于經常食用啤酒海鮮的人群。痛風的發病率在我國呈現出逐年遞增的趨勢,并且發病人群正在偏向低齡化。痛風的臨床治療和預防成為人們日益關注的話題。
目前在治療痛風上,中西醫可有千秋,西醫治療所用藥物可分為兩大類,第一類是具有消炎作用的藥物,例如非幽體抗炎藥物。通過抑制炎性因子白介素等的產生來達到有效地減輕紅腫,緩解病情的目的。第二類是緩解疼痛的藥物,但同時也會產生一定的副作用[4],例如非甾體類抗炎藥,同時抑制了COX-1環氧化酶的作用,易出現嘔吐,腹瀉等消化系統的癥狀。此外,這兩種藥主要是為了緩解痛風引起的的癥狀,而不能根治痛風,治標不治本[5]。
中醫治療痛風有著辨證論治的特色、中藥配伍靈活組方以及膏散外敷、中藥熏洗等多元化的外治法,可以減輕西藥治療所引起的不良反應,同時也減少復發的頻率。但是不能做到及時監測,實時掌握病情。因此,采用中西醫結合的方法具有可行性。
利用天然藥物治療痛風的試驗研究漸漸趨于多元化。中醫藥保健產品企業和銷售規模在我國相對較小,缺乏新產品,市場份額也不高。大多數人重治療輕預防,對中醫藥保健的意識不足,大多與人們日常相關的中醫藥保健產品還沒有被充分開發。因此從藥食同源的中藥出發,采用中西醫結合的方法,制成可治療痛風的食品和保健食品前景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