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莉
(蘇州大學附屬第一人民醫院)
白血病屬于造血干細胞惡性克隆引起的疾病,屬于癌癥的一種,若不及時接受有效治療患者很容易死亡。骨髓移植治療是現階段了解能夠給白血病病人提供有效治療的方式,但骨髓移植治療后患者也同樣會出現一系列并發癥,甚至死亡[1]。白血病病人骨髓移植后感染是常見且危險性較高的并發癥,比較常見的包括皮膚感染、肺部感染以及胃腸感染等,與其他并發癥相比,骨髓移植后感染的發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過護理對策進行預防和控制。了解白血病病人骨髓移植后感染的危險因素并分析護理對策往往能夠更好的給患者提供治療和干預,通過危險因素的管控有效降低感染發生率,進而保證患者的健康[2]。為了具體了解白血病骨髓移植后感染危險因素以及護理對策,本文選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于我院接受治療的急性白血病骨髓移植患者98例作為研究對象,對其感染發生的危險因素以及護理對策進行分析,內容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于我院接受治療的急性白血病骨髓移植患者98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女性42例,男性56例,年齡17~70歲,平均年齡(42.89±3.14)歲。研究組患者均為急性白血病且接受骨髓移植治療,符合本次研究標準。
1.2 方法 通過資料回顧的方式分析研究組患者的感染發生情況,對患者護理期間的感染并發癥進行記錄,了解患者發病率較高的感染病種類。分析本組患者的感染發生危險因素情況,對患者的護理結果進行總結,了解本次患者感染后的護理干預質量[3]。
研究組患者中發生上呼吸道感染39例,肺部感染18例,口腔感染21例,皮膚感染6例,導管感染5例,胃腸感染7例,泌尿系統感染2例。通過具體分析患者的感染發生情況可發現,感染發生與患者身體狀況,患者恢復所處的環境以及臨床護理操作質量等因素均有相關,本組患者經對應的治療和護理后病情基本得到穩定,患者感染成功治愈,并無患者死亡。
白血病患者的造血干細胞發生惡性克隆,存在增殖失控、分化障礙以及凋亡受阻等特點,在治療上存在一定困難[4]。骨髓移植是目前對白血病治療最為有效的方式之一,但患者接受骨髓移植后也容易出現其他并發癥,因此了解白血病病人骨髓移植后感染等并發癥的詳細情況對維護患者生命健康有重要意義。骨髓移植后感染屬于常見并發情況,包括肺部感染、口腔感染、呼吸道感染、胃腸感染、皮膚感染等[5]。為了有效的應對骨髓移植后感染情況,需要對感染進行有效的防控,而預防與控制往往離不開對感染這一并發狀況的危險因素分析。白血病患者接受骨髓移植后院內感染情況的發生在很大程度上是可控的,通過研究患者住院期間感染發生的高危因素能夠更好的對感染進行控制[6]。
可能引起白血病病人骨髓移植后感染的因素比較多,但總結其主要范圍可以發現患者因素、環境因素以及護理因素是其中最常見的因素[7]。白血病病人骨髓移植后身體情況是感染發生的重要危險因素之一,白血病患者本身身體狀態不佳,身體體質往往比較差,更容易受到細菌、病毒等感染因子的侵襲,白血病患者的骨髓造血能力較弱,由于病情因素影響其細胞免疫功能和體液免疫功能有所下降,患者的皮膚黏膜等屏障容易被突破,在病毒感染后患者自身免疫功能也無法很好的發揮有效的抵抗作用,跟容易發生比較嚴重的感染情況[8]。因此白血病骨髓移植后患者的感染發生往往與其身體情況具有密切的聯系,根據相關的研究顯示,患者的年齡過大或者過小,都更容易在骨髓移植后發生感染情況,影響患者的術后康復。除了患者的自身因素以外,醫院內的環境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對患者的感染產生影響,白血病人骨髓移植后院內感染中有相當一部分是未能提供有效的隔離等干預,從而在醫院環境中發生感染的[9]。目前引起白血病病人骨髓移植后感染的常見致病菌包括細菌、病毒、真菌,另外白血病骨髓移植后結核菌感染的發生率也比較高,需要引起足夠的注意[10]。白血病骨髓移植后患者的恢復區域內若消毒隔離工作不完善,很容易使患者發生感染情況,也是引起患者術后感染的主要因素之一。除了患者內因與環境外因導致白血病病人骨髓移植后感染外,護理因素也有可能成為感染的因素,白血病病人接受骨髓移植后需要接受對應的護理干預,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未能夠很好的遵循無菌操作原則,護理過程中沒有認真檢查患者的導管,或者對患者口腔、皮膚等護理不到位等,都很有可能導致患者在骨髓移植后發生感染情況。引起骨髓移植后感染的因素種類較多,但通過分析白血病骨髓移植后的高危險因素可以發現,其中很多因素可以通過有效的防控降低其風險性,更好的保證患者的生命安全。
護理干預在患者病情恢復中往往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對白血病骨髓移植患者而言,提供優質有效的護理干預能夠在很大程度上降低骨髓移植后感染率,從而提升患者的康復速度。護理人員在為患者提供護理時應當注意對患者隔離、病人管理、護理操作、環境護理以及支持治療等內容進行優化和監管,從而保證骨髓移植患者護理期間的安全性,減少感染等并發癥的發生。①強調隔離。白血病病人與普通病人之間存在差異,從體質角度進行分析白血病患者往往更容易發生感染等并發癥,尤其在患者接受骨髓移植后身體尚處于比較虛弱的狀態,患者的細胞免疫力與體液免疫力明顯下降,在護理中必須注重將患者進行環境隔離。護理人員應當保證骨髓移植后患者住在單人、無菌病房中,為了更好的保證隔離效果,需要嚴格限制家屬探視,禁止有感染情況的家屬探視,護理人員在進入隔離病房為患者提供護理前也需要注意佩戴好口罩等醫療用具,避免病菌侵入患者機體。②病人管理。為患者提供有效的護理是保證白血病骨髓移植后患者健康的關鍵,護理人員需要格外注意骨髓移植后患者的皮膚狀態、口腔狀態以及生活狀態等情況,通過細致的護理干預減少感染的發生。護理人員應當為患者提供系統的口腔護理干預,保證患者每日飲水量高于2000mL,在患者三餐進食后為患者而提供漱口液漱口,并清潔患者的口腔。為了降低對患者脆弱口腔黏膜的損傷,患者日常使用的牙刷應當為軟毛牙刷。患者發生皮膚感染的可能性比較高,在護理干預期間應當注意對患者皮膚的護理,護理人員需要使用專用的消毒液配合溫水為患者進行皮膚清潔,在皮膚清潔過程中必須要保證細致、溫柔以及徹底,盡可能對患者皮膚表層各個區域清潔干凈,避免細菌的滋生和感染,另外也要注意患者皮膚的健康狀態,對部分出現皮膚破損或者潰瘍的患者應當進行對應的治療,保證患者的健康。格外注意患者肛周衛生的控制,指導患者保持其肛周皮膚清潔,排便或排尿后應當使用質地相對柔軟且潔凈的紙巾或濕巾等進行清潔。為患者提供生活相關的護理干預,患者的病房內床褥、衣物、毛巾等都需要定期更換,保證其整潔性,提醒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養成良好衛生的生活習慣。同時注意飲食健康,不要進食不衛生的食物,也盡量避免生蔬菜的進食,生、冷、粗糙以及刺激性食物都是骨髓移植后患者飲食的禁區,護理人員應當為患者提供健康、營養以及安全的食物,降低患者的胃腸道感染風險。在患者住院期間也應當對患者進行有關感染相關知識的介紹,告知患者保持健康衛生生活習慣的重要性,盡量做到勤洗手,并且不隨意觸摸事物,注意與他人交流時呼吸可能產生的影響,提高患者對于感染的防范意識。③護理操作。在護理干預中保證良好的護理操作是有效降低感染率的關鍵內容,護理人員應當注意對護理干預內容進行優化,提升自己的護理能力不斷改進自己的護理意識。護理人員在為骨髓移植后患者提供護理干預時,必須保證無菌化操作,在醫療護理中避免不必要的操作,勤洗手,進入病房需要嚴格遵循規則佩戴口罩等醫療用具避免交叉感染,定期檢查患者的輸液導管衛生情況,注意檢查患者居住環境的衛生狀況,貫徹落實消毒隔離制度,使用消毒劑定期對病房等環境進行消毒。為患者提供密切的病情監護,了解患者在骨髓移植后有無不良反應,對容易發生的呼吸道、皮膚、胃腸道、泌尿系統等感染情況進行早期預防,一旦發現有感染跡象及時給予患者對癥處理,減少風險和危害。護理人員在為骨髓移植后感染患者提供用藥指導時,應當注意患者的用藥指征,選擇合理的抗菌藥物,對不同感染的患者進行對癥治療,必要情況下需要進行病菌培養,了解病菌敏感性情況,合理應用抗菌藥物避免產生耐藥性。④環境優化。在白血病骨髓移植后感染預防工作中,對環境進行改善和優化是十分重要的。臨床護理中白血病骨髓移植后患者的病房應當單人單間,嚴格控制探視,護理人員除了定期的對病房進行清潔和消毒以外,還應當注意通風換氣,保持空氣質量。時刻注意患者病房的消毒工作,使用專用消毒液進行地面以及墻面等清潔,保證患者的健康。⑤支持治療。支持治療屬于改善患者身體體質的一種干預方式,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指導患者使用維生素、氨基酸等營養物質進行支持治療能夠改善和提高患者體質,增強患者免疫力,在一定程度上增強患者抗病能力,從而對感染進行預防。
本文中,分析了研究組白血病病人骨髓移植后感染風險因素以及護理情況,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中發生上呼吸道感染39例,肺部感染18例,口腔感染21例,皮膚感染6例,導管感染5例,胃腸感染7例,泌尿系統感染2例;感染發生與患者身體狀況,患者恢復所處的環境以及臨床護理操作質量等因素密切相關;患者經一系列優質對癥護理干預后,病情基本穩定,感染均成功治愈,無死亡病例。綜上可知,白血病病人的骨髓移植后通常伴有較高的感染風險,針對感染危險因素進行分析并提供對應的護理相關對策,能夠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感染率,提高護理質量,保證患者的生命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