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芹
(四川省人民醫院口腔科 四川 成都 610041)
兒童牙科全身麻醉技術(dental general anesthesia, DGA)是使用麻醉藥物使兒童進入無意識狀態,其完全喪失保持生理功能,如呼吸和保護性反射等的能力,依靠氣道管理保證患兒安全,在嚴密的監護下進行牙科治療的一種行為管理技術,由訓練有素的口腔科醫師和麻醉科醫師共同完成。采用全麻下口腔治療的患者多為極度恐懼或是不合作的患者,由于患者在清醒狀態的不合作,故有在全麻下一次性將其患牙全部治療好的要求。急性根尖周炎是乳牙常見的牙髓病之一,在常規治療中,急性根尖周炎患者常需要數次就診,而在全身麻醉下,急性根尖周的乳牙要求一次性清理完畢并且充填。本研究主要對比全麻下一次性根管治療的患牙與正常就診根管治療的患牙其預后是否有差別,觀察全麻下乳牙急性根尖周炎一次性根管治療的療效。
1.1 研究對象 收集2018 年1 月至2018 年6 月到四川省人民醫院口腔科就診的DGA 患兒28 例,其中男性17 例,女性11 例,平均年齡為4.7±2.3,納入標準與美國兒童牙科學會(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 Dentistry ,AAPD)臨床指南一致[1]。
全麻下兒童口腔治療的適應證為:1、患者有智力或全身疾病等方面的問題,無法配合常規治療。2、3歲以下需要立即治療的低齡患兒,且治療需求性較大。3、非常不合作、恐懼、焦慮、抵抗或不能交流的兒童,多牙需要治療,并且在短期內其行為不能改善者。4、患兒有多牙需要治療,患兒和(或)監護人無多次就診條件。5、因急性感染、解剖變異或過敏等原因使患者進行充填治療無效或外科手術局部麻醉無效。
其禁忌證為:(1)全身麻醉禁忌癥。(2)僅個別牙需要治療者
本實驗共收集急性根尖周炎患牙64例,其納入標準為:有明顯齲壞組織,牙齒有明顯叩痛、松動度(++),牙齦明顯腫脹,x 線片顯示牙根完整。收集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到四川省人民醫院口腔科就診的合作兒童33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12例,平均年齡為 5.4 ± 1.9歲,納入急性根尖周炎需行根管治療患牙69顆,納入標準同上。所有患兒及家長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治療方法
全麻下一次性根管治療組術前三天使用抗生素口服,全麻下行一次性根管治療:去凈齲壞組織后,髓室頂完全揭開,確保根管口暴露,預備根管,使用3%過氧化氫和次氯酸鈉溶液反復大量交替沖洗,之后隔濕吹干,紙尖吸潮。Vitapex 緩慢地進行加壓根充,觀察到糊劑溢出時,即表示糊劑已經完全充滿根管,聚羧酸鋅水門汀墊底,玻璃離子充填,金屬冠修復。術后仍給予三天抗生素口服。
常規治療組采用常規乳牙多次就診法進行根管治療,經過根管消毒、根管預備后,用Vitapex 行完善根管充填,玻璃離子充填,金屬冠修復。
1.3 療效評價 兩組分別在治療后6個月復診,并接受療效評價。評價標準如下:
(1)治愈:患者咀嚼功能正常,無瘺管、叩痛、松動和自覺癥狀,牙齦色形質正常。
(2)進步:患者的咀嚼功能恢復正常,患牙存在輕度咬合不適, 瘺管縮小, 痛感明顯減輕。
無效:無法咀嚼,有明顯叩痛,出現瘺道等、牙齒松動存在等。
1.4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數 (%) 表示, 采用x2檢驗, 計量資料以“X±S”表示, 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兒治療療效比較:治療組患兒中,有50例治愈,有11例有進步,能夠恢復正常咀嚼,但有不同程度的咬合不適等狀況存在,有3例無效,有明顯叩痛,其總有效率(治愈+進步)為95.3%,在對照組患兒中,有56例治愈,有9例有明顯進步,4例無效,其總有效率為94.2%。實驗組與對照組有效率無顯著性差異(P<0.05)。
急性根尖周炎為兒童口腔常見牙髓疾病,可引發明顯的的叩痛、牙齒松動、牙齦膿腫等癥狀,嚴重影響患者口腔健康,臨床治療難度較大。根管治療作為經典的治療手段,能夠最大程度地清除患牙中的細菌及代謝產物、壞死物質等,能擴大根管并進行嚴密消毒,阻斷不良刺激,達到治療效果。傳統的多次法根管治療療效穩定,但在兒童急性根尖周炎的治療中,由于需要多次就診,患兒的合作常常較差[2],療效并不穩定。而一次法根管治療能夠在一次就診內完成清除根管感染物、充填根管及封閉冠部操作,顯著減少患者就診時間及次數,避免了反復換藥、開放引流所致的根管再次感染。在全麻下兒童口腔治療中,患者要求在單次就診中完成全部治療,其中有較多患者均有急性根尖周炎的牙齒,需要進行一次性根管治療。
成功的根管治療的條件取決于治療前的牙齒狀況以及根管的制備和根管消毒。有研究認為[3]等人認為,根管治療應多次進行,放置于根管內的藥物具有抗菌性能、消毒,確保根管形成“無菌”狀態。但實際操作往往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如反復就診后牙齒封藥的密閉程度不能保證,多次就診患兒的依從性下降等。也有研究認為[4]牙膠和根管糊劑一次性充填根管后,根管糊劑如Vitapex 等能在根管內繼續發揮消毒作用。只要將根管完全嚴密充填,杜絕微生物營養來源,根充糊劑就能繼續消除微生物的存活空間,消除根管內的微生物以及根尖周圍的炎癥。這個結論提示我們,對于根管治療一次法只要操作正規,仔細認真,最終的成功率是不受影響的。
全國口腔流行病學的調查顯示,我國五歲兒童的患齲率高達70.9%。而有研究證明,我國兒童口腔患者中,有39.9%~43.4%都有不同程度的牙科畏懼。龐大的患齲兒童群體尤其是不合作兒童的診療,給兒童口腔醫生的工作帶來了非常大的挑戰。兒童牙科全麻技術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在歐美國家開展[5],目前已經受到越來越多兒童口腔醫生的認可,在我國開展也越來越多。
在本研究中,在全麻下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療法對急性根尖周炎患兒進行治療,療效較好??紤]與全麻狀態下兒童的絕對合作也有關。在常規門診中,由于兒童口腔治療的特殊性,常常會出現患兒畏懼就醫,甚至是不合作的現象,從而導致治療的不徹底甚至是完全不能治療。在全麻狀態下進行兒童乳牙治療,能夠有更清晰的視野和兒童的絕對合作,對根管內感染物質的清理和根管的預備效果均優于常規門診治療,故治療效果良好。已有研究發現[6]:臨床兒童口腔醫生在進行DGA 治療時,平均每小時可以治療7顆患牙,在對年齡相似的兒童進行常規口腔門診治療時,每小時只能治療3顆患牙,且治療的質量較全身麻醉下的治療差。同時,乳牙根尖周組織比較稀疏,側支根管多,引流好的特點,也為乳牙根尖周炎的一次性根管治療提供了理論依據。
在全麻下的口腔治療中,因為患者就診的特殊性,無法對能正常多次就診的患牙進行治療,在常規就診中需要多次就診的病例,如急性根尖周炎的乳牙等,也只能采用一次法進行根管治療。本文對其療效進行了觀察,發現全麻下急性根尖周炎的乳牙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療,在術前術后口服抗生素,充分引流沖洗及嚴密充填的情況下,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療對急性根尖周炎患牙進行治療,效果良好,與常規多次就診病例療效上沒有顯著性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