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淑珍 余佳音
(汕頭大學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 廣東 汕頭 515041)
對于護理教學來講,合理構建病例導入式教學模式十分重要,其不但是保證護理教學質量的基礎,還是增強護理專業學生專業水平的關鍵。為此,教師需加大病例導入式教學模式的構建力度,促使其存在的價值與作用發揮出最大化,以期護理教學改革效果提升到新高度。本文主要針對護理教學改革中病例導入式教學模式的構建與效果為中心進行分析,具體如下。
1.1 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熱情。實踐教學重視方法創新,而高效的手段有利于教學水平提高。在病例導入教學過程中,把真實病例同護理知識有機結合起來,教師通過建構實際情況,以具體的教學目標為中心布設問題,增強學生對護理理論同臨床實踐間的練習,注重從知識的感受中主動學習,加強學習質量。
1.2 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評判及思維能力。護理學內的護理思維同護理理論,需從學生的情感交流和想象中創造,而病例導入教學模式,把實際疾病同護理需求呈現出來,促使學生對接護理的抽象思維同病情形象思維,推動教學融合,縮短師生間距,提高學生整體意識。尤其是案例導入,促使學生從自主學習與獨立思考的方面,增強臨床護理思維構建,推動學生在護理中轉變角色。
1.3 有利于加強學生的溝通能力。在打造病例情境中,學生可以通過護理的角色參加到病例研究中,從角色的模擬至溝通技巧的應用,可以切實加強學生的應變力,讓學生盡早適應護理工作。
1.4 有利于提升教師教學質量。病例導入要求教師具有較強的綜合素養,可以同臨床場景相結合設計課堂,另外在講授模擬中,完善護患關系,從練習專業技能與教師水平等方面提高,加強教師綜合能力,從而深化護理教學改革。
2.1 明確教學目標與問題導入。結合護理課程教學要求與目標,在明確病例時,需同不同章節的實際相結合來進行設計,比如在某個臟器的護理教學中,教師以闌尾炎為例,來營造問題情境。病例導入如下:一病人,女性,三十歲,早晨發現腹部隱隱作痛,等到晚上,痛感有所轉移,同時伴有并發癥,且疼痛家中。急診后查脈搏85/min、血壓130/80mmHg,初期判斷痛點在腹麥氏點,有反跳痛癥狀。同病體結合布設問題:此病例患者為什么器官,初步判定是什么,診療依據是什么等問題導入,把提問、探討以等引入到教學方案中。
2.2 依據病例導入,布設課前預習。結合病例導入,把學生從自主學習中展開病例預習,尤其是病例問題,通過資料查詢掌握病癥表現,其從病例分析中了解知識,學生在課前展開預習,通過學習思考題,有利于課前自我診斷,找出重難點,為課堂研究做準備。另外,在案例布設下,學生能夠同問題相結合展開分組學習,研究各組問題。
2.3 結合病例導入與課堂教學。在護理教學改革中病例導入式教學模式的應用為病例展示、問題研究等過程。因為在導入之前確定了實際問題,對相同的問題可能有理解差異,為此應用問題的重疊性來展開思維碰撞,找出不同見解。安排二十分鐘的時間。期間教師能夠對研究的焦點記錄,但是不用進行點評,單做教學目標與內容關聯指導,找出學生的問題。其次,針對學生的預習,同病例導入結合后學生進行的焦點研究展開講解,此過程為從學術對此節課知識的了解狀況展開掌握,梳理此節重難點,及學生的學習表現,且從學術掌握的知識展開歸納;之后,對學生存在的共性問題進行針對性點撥,注重重難點知識講解,以教學大綱為中心組織此節知識網絡體系。比如痛感為什么會轉移,對闌尾手術中的炎癥及解剖特點進行分析,結合神經學來分析,安排三十分鐘的時間。第三階段為對分組研究,結合教師的問題展示與病例解剖,促使學生從聽課中展開知識補償,尤其是對有疑惑的問題展開繼續研究,安排十五分鐘的時間。第四環節為解疑,尤其是難題與不同見解,從正確思路找出學生的缺陷,確定護理重點。比如對于非手術護理中,需加大病情分析和觀察力度,掌握病情變化,可能同闌尾腔梗阻有關,但闌尾壞疽穿孔,還會產生腔壓驟降的表現。安排十五分鐘的時間。最后環節為對此節病例教學展開作業布設,不但鞏固學生所學知識,還練習了護理方法及重點。此外,結合課程教學需求,布設新興的病例,指導學生通過預習、資料查詢等,提高學生對病例的感受及體會。需要注重的是,在作業布設和點評上,需通過課外輔導時間展開點評,立足學生的缺陷找出優化方法,保證教學質量。
綜上分析,在護理教學改革中,合理構建病例導入式教學模式非常重要,其不單單能夠提升學生的護理水平,還能為現代社會輸送優質人才。為此,教師需給予病例導入式教學模式構建高度重視,通過應用行之有效的手段,將其存在的實效性全面發揮出來,給護理教學質量提升打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