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財
(青海省海東市樂都區第二人民醫院 青海 海東 810700)
高原牧區藏族人民的主要飲食是糌粑、酥油茶、牛羊肉等。糌粑是藏族的主食,以青棵炒熟后磨成面粉,食用時用水、酥油茶、鹽茶、酸奶拌成團塊食用。奶制品有酥油、奶渣、乳酪等。藏族在食用牛、羊肉時煮沸開鍋即食,由于缺乏蔬菜水果為了補充維生素有喜好食用風干生肉的習俗。加之藏族以畜牧業為主,常接觸牛羊及牧犬,大大增加了食用被犬絳蟲蟲卵污染的肉類的幾率,導致青藏高原肝包蟲病的發病率提高。當人體被感染后,蟲卵經腸內消化液作用,蚴脫殼而出,穿過腸黏膜,進入門靜脈系統,大部分被阻留于肝臟內。蚴在體內經3周,便發育為包蟲囊。包蟲囊腫在肝內逐漸長大,依所在部位引起鄰近臟器的壓迫癥狀,并可發生感染,破裂播散及空腔臟器阻塞等并發癥。
由于缺氧引起的胃腸粘膜充血、水腫,加之食用未熟的食物、肉類及習慣于大量飲酒,刺激泌酸的壁細胞分泌亢進,致使胃十二指腸潰瘍病發病率高于平原地區,而且初發年齡早,潰瘍病伴出血的發病率亦較高。青棵為淀粉樣產氣食物,在腸道產生大量氣體或在上消化道、腸管積結團塊,由于重力作用,導致腸絆壓力增高和重力加大,促使腸系膜延長呈游離狀態而不易固定于后腹壁;腸系膜變長,當彎腰勞動或劇烈運動時易發生腸扭轉。因乳制品中多有牛毛等雜質,且藏族居住條件及衛生情況較差,因此在青藏高原闌尾炎的發病率明顯高于平原地區,在手術切除時常發現毛類雜質。因有食用風干牛羊肉及變質的牛羊肉的習慣,所以常發生因食用變質肉類或食用因保存不善而發霉的酥油引起的食物中毒及假性腸梗阻(具有典型腸梗阻癥狀,無須手術可以治愈)。
酒在藏族人民的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由于生活在高寒地區,藏族人民喜愛喝烈性青稞酒,部分民眾更是在自己家中釀酒,他們熱情好客并保持著無酒不成席的待客風俗。長期大量飲酒和以酒代茶待客,導致酒精中毒性肝硬化和肝炎后酒精中毒肝硬化、門靜脈高壓的發病率明顯高于平原地區。
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具有氣溫低、溫差大、日照長、輻射強等獨特的氣候特點,隨著海拔的升高,高原低氧越發顯著。藏族人民世居于青藏高原,居住海拔在3000-5000米之間。
青藏高原是先天性心臟病的高發區域,據調查顯示,海拔高度與患病率高低間呈正相關,隨著海拔增高,患病率逐步遞增,說明高原低氧的程度愈重,患病率愈高。高原地區先心病中以動脈導管未閉的患病率最高,占先心病總數的半數。一般認為高原地區先心病多發的機理有二:(1)低氧條件下使小兒出生后肺動脈高壓持續存在,從而使動脈導管難以閉合;(2)低氧影響胎兒期心血管的正常發育,像房、室間隔缺損在高原地區也較多見。高原先心病具有某些臨床特征,首先由于高原肺動脈高壓體循環低壓紅細胞增多引起血容量的改變等血液動力學因素的變化,往往使先心病的雜音不夠典型或很不典型,這樣就增加了診斷的困難性,其次高原地區先心病容易并發肺動脈高壓,再加上心肌蒙受缺氧的直接損害,使病情發展快、預后比平原地區更差。隨著醫療技術的提高,很多醫療機構對患有先心病的藏族兒童進行公益性免費治療,大大減少了先心病在藏區的危害[1-2]。
白內障是目前人類的主要致盲病之一,青藏高原面積大、海拔高、寒冷、空氣稀薄、低氧、紅外線與紫外線光輻射強、降水量少、日照時間長等特定環境條件是高原性白內障多發的重要環境因素。(1)紅外線、紫外線輻射可使晶狀體變性混濁。青藏高原強烈的光輻射加速了晶體損傷,使高原地區白內障發病率顯著上升。(2)高原缺氧也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隨著海拔增高,氣壓及氧分壓隨之降低,世居高原的藏族人民長期生活于低氧環境中,在缺氧的條件下:晶體中谷胱甘肽含量減少,影響晶體氧化還原反應過程,使溶膠處于不穩定狀態;細胞膜穩定性遭破壞而失去對晶體的保護作用,出現蛋白變性;紅細胞生成素增多,造血功能活躍,外周阻力增加,使血房水動力學屏障破壞,睫狀體上皮與虹膜毛細血管功能失調,晶體代謝性缺氧加速白內障形成。(3)青藏高原氣候寒冷使蔬菜淡季漫長(12~5月),致多數世居藏族少有食用蔬菜的習慣。僅有少數農區農牧民食用蔬菜,除牛羊肉外,雞鴨魚肉概少食用。新鮮蔬菜和水果攝入不足,使得體內維生素C、B2補充不足。二者缺乏,使血中過氧化脂質增加,它對晶狀體有損傷作用,同時導致晶體失去保護而遭到某些光化學物質對晶體的損害,從而加速白內障形成。(4)根據老年性白內障手術資料統計,患者有高血壓占51%。高血壓與動脈粥樣硬化在病因學上密切相關,這與藏族長期食用高脂、高膽固醇、高鹽飲食后,晶狀體中膽固醇等類脂質成份增高,促使晶狀體混濁也是形成白內障的原因之一。近年來,國家十分重視高原老年性白內障的治療,開展“健康快車”等免費手術治療活動,為廣大藏區人民帶來光明。
由于高原寒冷、燃料缺乏,牧民以牛糞為燃料燒煮食品。除烹煮食物和飲水外,沒有更多的熱水供洗澡、沐浴。久而久之,養成了長期不洗澡的習慣。由于平時不洗澡,皮膚多有不潔,皮膚病患病率高。由于長年居住在野外草地的帳篷中加之天氣寒冷缺乏取暖設備,風濕性關節炎頻發,產生由踝關節至膝關節、膝關節至髓關節或整個下肢發生炎性腫脹、發熱、疼痛、變形,以及白細胞和中性粒細胞增高等癥狀。牧民以皮毛和肉食加工、游牧為主,多接觸牛羊和馬等食草動物,部分牧民會患有一種由炭疽桿菌引起的人畜共患傳染病——皮膚炭疽病,臨床特征為典型的暗紅色血皰,周圍軟組織紅腫顯著,伴有嚴重的全身癥狀。
青藏高原地域遼闊,居住分散,就診不便,往往造成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但近幾年隨著牧民定居點建設和公路網的建設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時就診率也在逐年上升,藏族人民的健康也得到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