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崇
(鄭州職業技術學院,河南 鄭州 450121)
根據政策要求,2019年1月1日起在各級各類行政事業單位全面實施由財政部頒布的行政事業單位政府會計制度,高等學校作為事業單位之一也必須執行新政府會計制度。新政府會計制度明確了財務會計和預算會計兩大會計核算系統權責發生制和收付實現制兩大會計核算基礎并用,財務報告和決算報告并報。新政府會計制度在固定資產管理與核算方面進行了重大創新與變革。基于此,對高校固定資產管理與核算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一)對固定資產管理方面的新要求
新政府會計制度的實施能夠有力地督促高校加強固定資產管理的責任感,要求高校固定資產在日常管理的基礎上,準確編制國有資產年度使用情況報告,對單位國有資產使用情況進行匯總、分析、上報,提高了高校固定資產的核算要求和管理要求。
(二)突破預算會計制度的局限,全面計提折舊。
新政府會計制度要求固定資產折舊列支當期費用或資本化,全面計提折舊,徹底打破收付實現制的局限,真實反映固定資產價值,全面掌握固定資產運行成本,促進固定資產管理工作。
(三)對固定資產折舊核算標準進行了完善,奠定了固定資產折舊的核算基礎。
新政府會計制度對政府會計主體的固定資產折舊范圍、計提方式、折舊年限、折舊確認時點、會計科目設置等方面加以明確,有利于提高固定資產折舊會計信息的可比性,提高政府會計信息質量。
(一)對固定資產“重視購置,輕視管理”的現象普遍存在。尤其是實行院系兩級管理的高校,二級學院在爭取到固定資產購置指標時都非常積極,而固定資產后期管理意識淡漠。另外,二級學院及職能部門之間缺乏溝通,導致部分設備采購具有較大的隨意性,部分固定資產購入后出現由于存放空間不足而導致無處安放的情況,甚至出現高校部分實驗設備常年未使用,由于市場的更新換代導致嶄新的設備淪落為報廢處置的結果,嚴重浪費了資金。有些高校由于單位內部控制制度薄弱,導致不同狀態和性質的固定資產采用一刀切的處置方式,資源浪費巨大。
(二)固定資產折舊問題確認困難
由于某些高校建校較早,同時加上財務人員的流動性,致使固定資產購置時的原始憑證保管出現丟失或毀損等情況,甚至有漏記固定資產的現象,導致新賬套中固定資產期初余額價值確認不準確。再加上長久不進行資產全面清查,資產管理卡片出現遺漏現象,給固定資產折舊范圍的確定增加難度。
另外,基于高校自身行業的特點,如固定資產數量大、來源廣、種類多等問題,對具體的固定資產折舊年限的選擇,缺乏統一標準,財務人員通過職業判斷進行計提具有很大的主觀性。新準則中要求固定資產采用年限平均法或工作量法計提折舊,但高校資產管理種類繁多,各自使用情況也不相同,在實務中究竟是選擇年限平均法還是工作量法,沒有可以遵循的指導性原則。
(三)付款與驗收不同步,導致賬實不相符
預算會計下,固定資產基本上是以付款時間確認的,財務付款之后,固定資產驗進行調試驗收入賬。另外,一些高校到年底出現突擊花錢的現象,付款之后,為了保證財務資料的完整性,不論固定資產是否到貨,直接出具固定資產單據,導致財務入賬而固定資產實物賬未記,出現固定資產賬面價值與實物價值不符的現象。
(一)固定資產折舊計提問題的建議為保證固定資產折舊的合理性,高校在2019年開始對固定資產折舊方法的選擇上需要根據單位實際情況仔細斟酌,切忌“一刀切”,從源頭上減少核算工作的誤差。房屋及構筑物類由于使用年限較長,功能變化相對穩定,通常不存在無形損耗,建議采用年限平均法計提折舊。通用設備主要是教學及行政有關的一般辦公設備,此類設備在使用周期中損耗程度也基本相同,建議采用年限平均法。專用設備主要是各學院、系、研究所為了日常教學或課題研究購置的專業性設備、儀器。對于科技水平較低的、價值差異變化不大的專用設備,建議采用年限平均法計提折舊。對于技術含量較高、更新速度較快、易因技術迅速發展導致貶值甚至淘汰的專用設備,建議使用工作量法計提折舊。另外,高校的運輸工具和后勤設備的實物工作量與價值損耗密不可分,也應采用工作量法計提折舊。
進行全面財產清查,及時將固定資產明細賬與實物賬進行對賬,查漏補缺,保證賬實相符,提高計提折舊的范圍準確度。補提以前年度折舊時,借記“累計盈余”科目,貸記“固定資產累計折舊”科目。日常計提折舊時,借記“業務活動費用”或“單位管理費用”等科目,貸記“固定資產累計折舊”科目。
(二)加強固定資產采購預算管理,提高資產使用效率
高校應做好固定資產采購預算管理,區分項目重要性,合理采購急需、重要的建設項目,合理分配資金預算。各職能部在采購固定資產時,應在預算申請前,做好固定資產的可行性論證,保證固定資產性能與實際需求相符。加強資產管理和預算管理的結合度,在明確資產使用部門管理職責的基礎上進行預算編制,同時建立考核標準和獎罰機制。財務上,引進高校成本管理模式,減少資源浪費。
加強信息化建設,實現資源的整合與共享,全面提升固定資產使用效率。建立資產綜合管理系統,使資產的各歸口管理部門系統納入信息化管理數據平臺中,實現與財務系統的對接,確保資產進出的每一個環節和財務系統同步,保證信息平臺的及時共享。數據平臺的建立,有利于各相關部門以及各院系都能準確地掌握高校固定資產的信息和使用情況,提高固定資產的使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