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艷麗
(義馬市千秋路辦事處連銀社區,河南 義馬 472300)
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青少年權益保護受到高度關注,形成了政府高度重視、群眾團體積極作為、社會各界廣泛參與的局面。于此同時,也出現了一些關系到青少年生存發展根本利益的社會問題,影響青少年合法權益的維護,也影響到社會的安定。青少年權益保護是一項系統工程,這就需要在全社會樹立“以青少年為本”的理念,保障青少年的健康發展,進而促進社會的繁榮。
社區工作介入青少年權益保護主要是指社區工作者運用相關理論、方法和技巧在社區內通過動員及整合社區內外資源開展的保護青少年權益、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的服務活動。其介入優勢如下:
相比社會工作的三大直接方法(個案工作、小組工作、社區工作),社區工作介入的服務對象比較廣。個案工作介入的是一個青少年或其家庭,小組工作介入的是青少年群體,社區工作介入的是社區內所有青少年以及他們生活的環境,包括家庭、學校、社區等。社區工作分析問題的角度比較宏觀,在社區工作框架下,青少年問題的產生不只是個人的原因,也與社區周圍的環境、社會制度及整個社會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解決問題的視角不會只限于青少年本身,而是通過倡導、影響其生活環境以及相應的政策來促進青少年問題的解決和權益的保護。
社區工作的目標并不是為青少年解決問題或提供所有的服務,而是鼓勵青少年一起參與,合力解決面臨的問題。通過青少年的參與,一是可以協助他們更清楚地了解面臨的問題及其原因;二是可以協助他們看到自己的權利和能力;三是可以提升他們的自信心;四是有利于青少年的成長和自助目標的實現。
青少年作為未成年人及父母眼中的“孩子”,其權利很容易被忽視,即使青少年本人也很少能用法律武器來維護自身的權益。因此,作為較宏觀的社會工作方法,社區工作有責任影響有關青少年權益保護的政策、法規,從而更好地保護其權益。
(1)宣傳有關青少年權益保護的政策、法規為更好地宣傳青少年權益保護的法律、法規,社區工作者首先應通過查閱文獻了解保護青少年的政策、法規。事實上,黨和政府一貫重視青少年權利的法律保護,為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規、政策。如,我國的根本大法《憲法》第四十六條規定:“國家培養青年、少年、兒童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第四十九條規定:“婚姻、家庭、母親和兒童受國家的保護”。20世紀90年代,全國人大常委會先后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條文,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在此基礎上也分別根據各地情況制定了與青少年相關的保護條例,如2010年7月30日山東省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八次會議修訂了《山東省未成年人保護條例》,并于10月1日正式施行。對于這些法規、政策,社區工作者都應該了解與掌握。
(2)根據不同類型青少年需求特征構建合理維權體系根據青少年權益保護特征,在維權體系中,可以將青少年分為在校青少年、社區普通青少年及社區邊緣青少年(失足青少年)三類。根據三類青少年的不同權益需求和權益受侵害特征,提供有特色的與需求相適應的青少年維權保障。
在校青少年方面。調查顯示,他們權利受到的侵害主要來自家庭和校園。因此建議以學校為基地,開展各種形式的法制宣傳和自我保護教育。教會他們正確處理與老師、父母、朋輩之間的關系,在權益受到侵害時,能夠做到既保護自己,又不縱容惡勢力,同時懂得維權的正確方式與途徑。
青少年活動的主要場所是家庭、學校和社區,那么要保護青少年的權益,促使青少年健康成長,社區工作者必須做好這三個場域的工作。家庭層面,社區工作可以直接針對家庭開展青少年權益保護的服務,也可以通過介入社區家長學校進行家庭教育宣傳和家庭教育指導,以間接的方式達到保護青少年權益的目的;學校層面,社區工作可以通過學校青少年權益保護講座、青少年小組活動等方式搭建青少年權益保護的學校平臺;社區層面,社區工作可以通過“社區青少年工作站”的服務平臺進行青少年權益的保護和特殊青少年的管理。
學校是青少年活動的主要場所之一,學校教育在青少年教育中的重要意義已毋庸置疑,社區工作在學校教育層面介入的空間也是非常大的,社區工作者可以聯合學校、整合社區或社會資源開展青少年權益專題講座,協助學校做好家訪工作,開展小組工作、個案輔導等服務。
社區青少年服務工作站可以說是進行社區青少年權益保護最直接的服務平臺,它是以青少年需求為導向,發展性地面對所有青少年的綜合服務工作站。該工作站主要面對兩大青少年服務群體,一是普通青少年,二是特殊青少年,包括偏差行為(如厭學、逃學)青少年、繼父母家庭的青少年、單親家庭的青少年、殘疾人家庭的青少年、服刑人員家庭的青少年、轉學青少年等。該工作站的工作重點是保護受到傷害的青少年。當然,社區工作者也不是萬能的,對社區內不能解決的青少年權益問題,也應及時轉介到其他更合適的專業機構。
總體來說,社區工作在青少年權益保護方面可以發揮積極的促進作用,從權益保護策略方面可以探索更多途徑,希望社區工作借助其優勢在青少年權益保護方面做出更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