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朋
(河北省霸州市煎茶鋪鎮第二小學,河北 霸州 065700)
隨著我國中小學素質教育改革的全面推進,尤其是實施基礎教育改革后,我國基礎教育提倡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積極探究、樂于動手。農村經濟條件不斷改善,群眾對優質教育的需求迫切,農村中小學生源流失嚴重,要推進素質教育,需要探索小班化教育的新模式。小班化教學具備了以往大班額教學的所有優勢,因為它們既具有共同點又具有不同點,共同點是都還是班級授課形式,不同點就是班級學生容量發生了變化。這帶來了過去大班額教學所難以達到的諸多益處,使一些在以往組織教學中難以達到的因材施教、全面精細管理等成為可能。
小班化教育一般班級人數少,學科教師對于學生的學習狀態,學生的學習基礎、心理、愛好、特長、創新能力等,會了解的比較清楚,所以教師的課堂教學設計具有比較強的針對性,指向性,教師也就有更多的時間加強對學生的分別指導,因材施教也就成為了現實。常見的大班額教學,學科教師的備課,上課只能在中等學生的學業水平上設計,這樣就會形成優秀學生吃不飽,較差學生生會跟不上的情況,非常不利于面向全體同學,全面因材施教也就無法實現。小班化教育中,學生在課堂內所接受老師個別教育的時間增加,學生個體參與課堂活動的機會大大增加了,教師與學生之間,同學之間有了更加充分的時間進行探討,交流。在教育互動中學生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學生就能自主、學生之間合作、探究性學習,充分發揮教育主體的學習積極性和創造性,提高教育質量,促進學生主動學習、促進學生健康發展。學生有了更多的機會在學習中表達自己的見解,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普遍提高。對于小學生來說,枯燥無味的學習生活只會讓他們感到厭煩。小班化教學的主旨就是讓孩子在玩中學習,在教育活動中發揮自己的創造性,開放性。采用豐富多彩的教育教學方法,讓學生在教育活動中感受到快樂,抒發自己的美好情感,發揮自己最大的潛能與創造力[1]。小班化教學會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巧妙設計適合學生的學習策略,使學生在學習中都能獲得成功的喜悅,感受到成功的樂趣,激發全體學生學習的興趣,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
小班化教學有其自身的特點,小班化教育中教師對不同學習水平學生的差異化指導教育增多,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能及時交流,教師對學生的個別指導更加及時,教學管理更充分細化。教師與學生間的溝通和諧融洽,教學質量一定會有顯著的提高。實踐證明,小班化教學有利于學生個性化充分的發展,學生有了更多的機會展示自我,發揮專長,學生展示自己的機會越多,越容易激發學生自身的積極性和主動性[2]。小班化教育中,同學間交往的機會明顯增多,學生的一切行為都在教師的可視范圍。同學之間交流相處融洽,合作探討順暢。在小班化教育氛圍下,更加有利于進行愛國主義、價值觀、人生觀教育,有利于對學生進行養成教育,行為教育,有力促進良好品德的形成,促進良好班風形成。在教學的過程中還要與家長經常聯系,讓家長及時了解孩子在校的學習生活情況,家長與老師及時溝通,共同確定適合個體學生的學習方法,學校策略。
現在已經有不少農村小學的在校生數大幅減少,小班化教學是社會發展的趨勢。要充分利用小班化教育的優勢,深入開展教學改革創新。用新課改理念扎扎實實地指導我們的教學實踐,注重基本知識和技能教學的同時,花大力氣激發學生求知欲和正確的學習方法的指導。對一些班級開展的改革課堂組織形式的實驗,不輕易下結論。發現問題要及時調控,有計劃的對預期效果進行評價。在平時的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當站在學生的角度上看待問題,尊重學生,了解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尤其是通過采用更加具有人性化的語言,增強和學生之間的親切感[3]。例如在上課時提問,不要用“誰來回答這個問題?”這樣死板冷淡的用語,而是改用“哪位同學愿意告訴大家?誰想來說?”等帶有征求意味的口吻。不給學生施加壓力。
農村基礎教育學必須深入探索小班化教學的策略,有的放矢的不斷總結和完善。以學生為主體,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能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成長,農村教育教學水平上一個新的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