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芳
(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區戶木中學,河北 保定 072557)
初中思想品德教學的目的就是幫助學生找到人生的價值,樹立學生積極向上、好好學習的精神。主要是通過學生自主分配學習時間與空間,思考、分析、研究問題,從而能夠在探索中創新出屬于自己的學習方法,有效地解決問題,養成獨立思考的優秀品質,促進學生自身修養與內涵的提升。
“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學口號隨著新課改的進行、素質教學的深入,這一教學方式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越來越重要。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讓學生自由地分配時間與空間,打破學生原來被動學習的局面,讓學生的學習生活充滿青春活力,充滿熱情,徹底地改變思想品德教學的方式。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在原有傳統教學方式下,學生就像是一個個小機器人,需要教師來指揮,來發號施令才能夠行動,才能夠發揮相應的作用,也就是說,沒有教師的推動,學生就不會學習、不會思考,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發展。自主性學習則打開了學生的枷鎖,讓學生在學習中隨意地發揮,有利于學生創新能力、學習素質的提升。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勢在必行。
自主學習的過程是自由的,自主學習的習慣是熱情的,有自由的學習空間才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形成學生在初中思想品德中自主學習的能力。習慣往往可以激發能力,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教師可以自己先對教材內容進行了解、整理,并嘗試在其中尋找一個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慢慢地養成課前預習的好習慣,促進自己的思維能力及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提升初中思想品德教學的意義。同時,教師要注意對學生預習工作的引導,提醒學生充分地利用教學資料及其生活實際,還要給學生一個展示自己預習成果的機會,讓學生在課堂上對自己的預習成果進行匯報、總結,然后根據他人預習成果的匯報,對自己的預習成果反思、完善,提高學習的質量。例如,在預習理想的含義及其分類時,有的學生可能認為理想就是激勵自己努力的一個目標;有的學生認為理想是可以通過不斷努力實現的一種人生向往;有的學生認為……然而,學生對理想的含義掌握得并不是很全面、很理想,不過這是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所學習到的內容,內心還是存在著驕傲,只要教師再多一點細心地引導,學生便能夠從各個同學的匯報中總結出全面、生動的定義,美輪美奐地完成預習工作,堅定自主學習的決心,在循序漸進中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教師合理、科學地安排教學計劃,給學生提供最好的學習內容,能夠給學生自主學習思想品德極大的幫助,有利于學生形成自主學習意識,給自己安排一個有效的學習時間。一個好的教學情境可以有效地激發出學生對知識的渴望,從而自主探討、學習。例如,如何自信的生活,用積極的生活態度為他人服務,為社會服務,這其中有哪些自強不息的意義?這一問題,學生可能不是很理解,教師就要起到一個優秀引導者的作用,在課堂上開辦一些暢談理想、暢談未來的學生個人演講會,讓學生鼓起勇氣,有自信地給其他人分享自己的理想、自己對未來的規劃,并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與空間去享受自信的魅力,感受自強不息的意義。結合自己的演講感受總結教師提出的問題,相信所總結出的答案是精彩的、是自信的、是敢于向成功挑戰的。因此,教師應想辦法使課堂富有魅力,想辦法讓學生在課堂的學習中感受到樂趣,有激情、有熱情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做一個真正會學習的學生。
其實,在學生的心底是很渴望自己去學習、探究、發現問題,只是這種渴望還沒能夠得到釋放,需要被激發、被釋放,更需要一個充分展示自我的平臺。因此,教師要有發現學生這一渴望的眼睛,并根據學生的這一特點,調整自己的狀態,使自己更和藹、更親切,縮短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感,打破原有古板的教學觀念,讓初中思想品德教學的課堂輕松、和諧,讓學生敢于在這樣的課堂上釋放自己,給學生一個發揮自我潛能、展示自我的機會,讓學生自由自在地在課堂上發揮,揭開內心的封印,敞開心扉有目標、有方向地學習,在不斷地展示自我中實現自我價值。
總之,自主性的學習對初中思想品德教學的幫助是巨大的,是無法用言語形容的,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積極、主動地去挖掘學生學習的無限可能性,讓學生養成獨立思考,敢于展示自我的好習慣,培養出真正會學習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