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艷
(新疆省阿拉爾市十二團中學,新疆 阿拉爾 843301)
小學美術欣賞教學對提高學生藝術修養、培養審美能力、激發創造力、陶冶情操、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新課程標準及實驗教材中,我們可以體會到對現階段對美術欣賞教學的重視。在小學美術欣賞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積極的從學生的欣賞興趣入手,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合理選擇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欣賞。下面筆者試談一下自己的教學心得:
興趣是人對客觀事物的選擇態度,是積極認識某種事物可參加某種活動的心理導向,是學生學習最好的老師,是調動學生積極思維,使其自主探究知識的內在動力。小學美術欣賞教學是一種把造型藝術作品作為審美對象的感覺與情感為主導因素的心理活動形式,它與教師的引導及兒童對事物的認識、理解緊密相關。羅丹說:“美到處都有,對我們的眼睛,不是缺乏美,而是缺乏美的發現。”如何給學生發現美的眼睛,則需要教師的正確引導。從兒童生理心理及智力發展方向分析兒童的欣賞習慣中發現:兒童對那些反映他們熟悉的生活和內心世界的兒童畫或同學、朋友的優美作品,他們大都能夠引起興趣。基于此,在教學中,為了孩子能夠更好的學習,作為教師的我們,應積極地從學生的角度出發,積極地統統學生感興趣的作品,合理運用學生感興趣的作品,激發學生的欣賞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學生變“苦學”為“樂學”,變“要我學”為“我要學”,使學生樂于參與,提高教學效率。
小學美術作為藝術類的一門重點學科,其學習題材廣泛,學習涵蓋面相對較廣。在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不是什么都要拿來給學生欣賞,而應有目的、有策略的選擇教學內容,有效的取舍,引導學生欣賞,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提高教學效率。教學中,教師在選擇教學內容時,要注重好以下幾個方面:①內容方面:要注重兒童的審美認知規律。欣賞的內容應從容易引起兒童興趣的內容入手,并逐漸地向高層次過渡。②時間跨度方面:在小學美術欣賞教學的內容中,既有古代作品的欣賞,又有現代作品的欣賞。教師在選擇欣賞的內容是要注重多者結合,這既可以使學生了解有著悠久歷史的美術傳統,增強學生們的民族自豪感,也可以使學生們了解世界美術發展的歷史。③空間跨度:注重美術文化的多元性,正所謂教育要面向世界,教師所選的作品應包含中外美術作品等。雖然美術作品具有共性,但由于各國的歷史發展、文化傳統、社會背景、宗教信仰等各方面的差異,使世界各國的美術作品各具特色。兩者有效的結合,不僅能提高兒童對美的感受能力,而且還能開闊兒童的眼界。④切合實際,注重與自然、生活的聯系:小學美術欣賞教學不僅要使學生了解和感受藝術美,還要使學生了解和感受自然美和社會生活美。⑤補充發展,與時俱進,注重時代精神的體現:在社會不斷發展,時代迅猛進步,科技飛速向前的今天,美術創作的形式也在不斷地創新與發展。美術教師要有意識地補充鄉土美術欣賞內容或最新的美術欣賞內容,讓學生能夠全面的了解美術作品、欣賞美術作品以至于創造屬于自己的作品,這也是文化傳承與發展的重要途徑。
在傳統的小學美術教學中,在進行美術欣賞環節的教學時,很多教師都認為學生的欣賞課就是看加上說,于是在許多欣賞課上出現紙上談兵的局面,學生并沒有真正體會作者高超的表現技藝。課程改革的今天,傳統注重教學“結果”的思想應被拋棄,只有在課堂上有效的發揮師生互動才能體現美術教學的生命力,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自主能力,激發學生的感知能力,提高學生的探究意識。為此,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引導學生親身體驗,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新美術教學觀,充分調動學生的眼、腦、手立體化、全方位的揣摩、體驗作品,注重學生的體驗、發現、表現、創造和享受欣賞的過程,充分展示美術欣賞的 感染、想象、激勵、啟迪、創新等方面絢麗的火花,改變學生靜止的、被動的學習方式,強化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主能力,鼓勵學生參與探究,培養學生的自主欣賞能力,進一步提高教學效率,充分的發揮出美術教學的育人作用。
俗話說:“學源于思,起于疑。”問題是引發學生主動思考的關鍵,在小學階段的其它課程教學中,配合問題引導學生學習,能有效的促使學生吸收知識,形成能力。二在我們的小學美術欣賞教學中,積極地給學生創設問題情境,用問題去帶動學生思考,在培養了學生審美能力的同時,也能更好的實現加強學生欣賞體驗,促使學生觀察到、領悟到更多的知識。小學美術欣賞教學無外乎就是引導學生視覺感受、意象感受、審美心理及產生心境共鳴,但礙于小學生年齡小,認知還不成熟,所以作品中的很多東西他們還不能直接的領悟,這就需要教師合理的設問,幫助學生理解、想象和感悟。為此,教學中,教師應積極的給學生創設問題情境,積極地引導學生再進一步體驗作品體現的情境和思想感情,強化審美體驗,提高教學效率。
總結:小學美術欣賞教學,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多樣地進行。教學中,作為教師的我們,應不斷的學習和總結,積極地研究、實踐、創新教學方式,不斷去提高小學美術欣賞教學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