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海菲 高微
(承德護理職業學院,河北 承德 067000)
醫教協同推進醫學教育改革與發展,加強醫學人才培養,是提高醫療衛生服務水平的基礎工程,是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重要任務,是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重要保障。本文著眼于深入貫徹落實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精神和《“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進一步加強醫學人才培養,全面提升醫學生的人文素養,增強健康中國建設的軟實力。
醫學研究的對象是人體的疾病治療與預防,醫患之間不僅是治愈與被治愈的關系,還必將形成人與人的情感關系,醫學就是“人學”,兼具自然科學屬性和人文社會科學屬性。人文素質在醫學生綜合技能和素質構建中舉足輕重。國際醫學教育專門委員會(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Medical Education.IME)在制定面向2l世紀的“全球醫學教育最基本要求”時指出:職業精神和倫理行為是醫療實踐的核心。職業價值、態度、行為和倫理同醫學知識、臨床技能一樣,是畢業生所必須具備的核心能力和基本素質之一。葛劍雄教授在談及“人文”的概念時講道:“跟人有關的、人類社會、人身本身、人類前提本身的都可以稱為人文,包括人的思想、感情、愛好、意愿、信仰。”人文素質是醫學生應當具備的基本素質和技能,全面提升醫學生的人文素養是醫教協同發展的必然要求。通過課程學習和校園環境育人、社會實踐育人相結合,培養醫學生關注社會、人生,弘揚醫者仁心的大愛精神,對患者既要身體上救治又要有精神上的慰藉,養成良好的生命倫理意識、職業道德意識、人際關系交往意識、遵紀守法意識等,具有弘德善醫的人文素養。
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緊緊圍繞推進健康中國建設,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始終堅持把醫學教育和人才培養擺在衛生與健康事業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遵循醫學教育規律和醫學人才成長規律,全面提升醫學生的人文素養,為建設健康中國提供堅實的人才保障。規范醫學專業辦學,既突出專業技能的培養又要強化人文素養,增強與患者的溝通能力、救治與人文關懷相結合,回應人民對優質醫療服務的需求。“醫學人文是醫學的靈魂,是幾千年來醫患之間的精神橋梁。”在發展醫療衛生事業的過程中,我們逐步形成了以“一切為了人民健康”為核心的完整的醫學人文思想體系,主要包括:“人民健康至上的指導思想,公平可及的普惠價值理念,救死扶傷的人文情懷和尊醫重衛的社會氛圍。”提升醫學生的人文素養就是要傳承這一思想。
《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提出了推進教育現代化的八大基本理念:更加注重以德為先,更加注重全面發展,更加注重面向人人,更加注重終身學習,更加注重因材施教,更加注重知行合一,更加注重融合發展,更加注重共建共享。優化教學內容,構建醫生學專業知識與人文素養融合發展的教育體系,把人文素質教育融入各專業課程教學的全過程。培養具備高尚醫德和精湛醫術的醫學生。
全面提升教師素質是有效開展人文素質教育的關鍵。教師的人文素質會影響學生的智慧、情感和意志的發展。教師發揮其綜合素質,在課程設計中,課堂教學過程中以敏捷的思路、深厚的文化底蘊、優美的語言、飽滿的精神、優雅的舉止進行教學,對學生形成潤物無聲的感染和熏陶。
學校定期組織人文講座和文化沙龍,提高師生的人文素質。結合學生的治學成才、學科發展、職業生涯、社會經歷和人生感悟修訂醫學生人才培養目標和方案.創新醫學生人文素質教育方等方面對學生進行人文素質教育。將教師組織人文講座、舉辦文化沙龍計入工作量和業績考核,作為教師評優、職稱評定的重要指標。充分調動教師的積極性,激勵教師以飽滿的熱情對學生進行人文素養的培育。醫學院校要提高醫療診治實踐中醫學生的人文感知與踐行能力,指導學生在臨床實踐中正確理解醫學倫理學、醫學心理學、醫學文化及衛生法學等人文學科,提高醫療診治實踐中人文感知與踐行能力[1]。
醫學生的培養中注重醫道的傳承,傳承過程中,一手支持文化技能的傳承,一手支持思想、價值觀所具備的醫務工作者的價值取向。在課程設置中增加醫學人文課程,將“醫學倫理學”、“衛生政策與法律法規”、“醫學社會學”和“醫學行為學”設為必選課,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切實提高教學質量程,開展評教、評學活動,在課程學習的過程中培育學生敬畏生命、服務生命的素養。
環境育人發揮著隱形教育的作用,醫學院校要科學規劃,在校園內設計各種醫學文化元素,讓學生時刻受到人文精神的浸染。如:在校園展板、走廊懸掛醫學相關的名言、格言、警句標牌。在圖書館開設專門的醫學書庫,讓學生接觸豐富的醫學雜志及書籍。
在社團管理和文化藝術活動中彰顯醫學人文精神。例如,組織護士節授帽儀式,邀請往屆校友為在校學生授戴護士帽。在儀式感中增強學生的職業自信心。可選擇在華陀、張仲景、李時珍等中醫名師紀念日舉行文化藝術節活動,傳承優良的醫德醫風。開展形式多樣的社會實踐活動,如豐富多彩的志愿活動:送健康下鄉、社區急救知識科普宣傳、公益活動等,提升醫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服務意識;增強團隊合作意識,溝通能力,提升人文情懷。
學院與醫學聯合加強實訓實踐基地建設,推動科研、教學、臨床齊頭并進,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合作共贏。在醫療技術服務、科研平臺建設、教學研究改革等方面緊密對接深度融合,不斷拓展校院合作空間。在實訓實踐中有針對性地提高醫學生地業務技術水平,培養醫學生服務患者的科學嚴謹態度和健康所系、生命重托的責任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