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卜瑞 魏華
(陜西學前師范學院,陜西 西安 710100)
造紙是中國的四大發明之一,蔡倫造紙以及雕版術的發明開創了人類文明的先河。而在造紙術被發明之前,人們的書寫材料多種多樣,例如:甲骨,金,石,帛,竹,木等作為書寫載體、在這些載體中,竹木以價格便宜取勝得到廣泛的應用。但其缺點也是顯而易見的:笨重,耗材。直到東漢時期,蔡倫進行技術創新,用樹皮,破布,魚網和麻頭等廉價廢舊之物造紙,不僅大大降低了造紙的成本還改變了書寫工具笨重耗材等缺點。
隨著紙的發明和廣泛傳播,紙的形式和材質變得多種多樣,人們不斷地研究和發現更加便捷豐富,各種功能,分類,用途不同的紙:銅板紙,啞粉紙,白卡紙,白板紙,膠版紙,書寫紙,牛皮紙,藝術紙,瓦楞紙,不干膠等是目前紙質市場中比較常用的紙質材料。豐富多樣的造紙行業給人們的生產和生活帶來極大的便利,人們也越來越依賴于其帶來的巨大便利。但是萬物都有其利弊,我們在享受著便利的同時也在與帶來的巨大的環境污染做斗爭。
當今社會,我們已經迎來了互聯網的時代,足不出戶便能買買買。而在這巨大的消費之下所衍生出的快遞包裝業正在迅猛的發展,人們需要更多的原材料用于快遞包裝中。而在造紙產品用途,按功能可將其主要分為文化用紙,包裝用紙,生活用紙,以及特種紙四類。根據中國造紙學會的《中國造紙工業2016年度報告》數據統計顯示,2016年包裝用紙生產量占總比的61.30%,消費占總比的63.34%。這就意味著包裝用紙的消耗是當今市場的主力軍,而造成此現象的發生主要是由于國內回收利用機制不夠完善成熟,市場與政府對綠色環保可循環發展理念倡導的力度不夠所造成的。
當我自己或身邊的人在收到快遞時,首先面臨的問題便是如何拆開外包裝,在扯撕拉劃一系列的作用下外包裝早已經面目全非,被丟棄掉的紙盒在垃圾箱里堆積如山,大多數都被當成了垃圾處理掉。我們把宣紙和榫卯結構相結合應用于物流包裝,使物流包裝有更多樣更美觀的選擇,讓傳統文化融入到現代生活當中去。快遞包裝融入傳統造紙即是傳統和現代的糅合,而榫卯理念的結合則在包裝的外型上做了一個巨大的變革,讓包裝既擺脫了難扯難撕難拆的現狀,又能達到多次回收循環利用的目的,一方面帶給人們巨大的生活便利,另一方面也節約了資源。
當今社會人口壓力使得現存的各種資源都呈現匱乏的現狀,特別是對于不可再生的資源來說,森林樹木的面積急劇減少,人們賴以生存的環境正在惡化。對于紙的大量的需求滋生出了大大小小的造紙廠,在人們享受著快捷快餐一次性便利的同時也要承受空氣水資源惡化的后果。網絡時代的到來“共享”理念應運而生,共享單車的成功仿佛給這個時代增添了一抹希望,基于對資源循環利用的理念,基于對綠色環保的提倡,基于對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便利的初衷,共享快遞包裝同樣值得我們去研究。而快遞包裝作為當下與人們的生產生活聯系最緊密的產物,在紙質改造和榫卯構造代替膠帶的基礎之上,利用紙與紙之間相互作用力產生的強大穩固性為科學依據,并運用我們的美學審美,在外觀上進行進一步人性化美觀化的設計,使得外包裝不僅僅作為包裝的特性而存在,更是作為傳播思想的媒介傳達美好事物的介質而存在。使其在兼具實用性環保性循環性的同時更具有審美性。并通過共享式的方式讓每一個人成為環境的保護者和踐行者。這樣人們不僅僅在共享中體會到了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更會對資源再生的可能性產生極大的促進和催動,這也是我們基于共享理念的出發點和動力的源泉。希望我們通過不斷的努力建設出更美好的生活環境。
快遞包裝作為互聯網時代的衍生物,已經成為了當下不可忽視的承載物體的媒介,常見的材質基本以瓦楞紙為主,其優點是相對木箱輕便,又有硬度,大小容易裁剪,成本也相對便宜。但是其也有顯著的缺點就是忌水浸,潮濕,發霉,手勾等的缺點,而且其外觀大多缺乏美觀性。作為重點封口的材質也大多以塑料膠帶為主,而塑料完全化解掉則需要上百年的時間,大量的水體被污染魚鯨類因為錯食塑料制品而喪失生命,土地因為填埋塑料而寸草不生。現代文明的發展為我們帶來了許多的便利,同時也埋下了很深的惡果。
而作為互聯網時代的一個參與者每天都面臨著撕扯膠帶與外包裝的痛苦。那麼我們是否可以嘗試只利用紙質材料本身,不添加任何的附加物呢。我們古代的先祖們在建造房屋梁柱的時候不借助于任何的鋼筋水泥,只是利用木材之間的長短勾錯和凹凸來彼此完美的契合到一起,這種古老的智慧使得房屋千百年駐立不倒。把榫卯構造運用到外包裝的封口處,利用紙的韌性和相互作用力使其牢固的封鎖在一起,而我們打開的時候則按照相應的拆解方法,不費氣力不借助于外物,在環保的同時亦能實現共享和循環利用的目的。在傳統的依托之上進行創新,在創新的基礎上回望傳統。或許這才是傳統與創新的相處之道。只有這樣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才能更好地服務于大眾服務于人民。
本文以快遞包裝為中心,以傳統造紙的前世今生為依托,簡要闡述分析了當今社會互聯網時代下快遞包裝的現狀。并針對其材料,設計,所面臨的問題,結合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做一個剖析。意在將傳統融入當下生活,并進行合理的創新與再構想,并向社會和人們傳達綠色環保便捷的生活理念,為當今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