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翠英
(河鋼集團宣鋼職教中心第一幼兒園,河北 張家口 075100)
表演游戲是創造性游戲之一,權威的研究成果表明,參與表演游戲對于幼兒的成長過程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其受學前教育界的關注程度也越來越高,因此,教育界的學術研究、幼兒園管理以及學生家長都更加關注表演游戲的實施和效果,隨著被關注程度的不斷提高,我們更應該清楚的看到,當前在幼兒園實際開展過程中,特別是硬件和軟件條件較差的幼兒園中,表演游戲的開展情況不容樂觀,在實際執行過程中暴露出很多的問題。
我們對表演游戲的本質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加以理解:從幼兒認知發展角度看,表演游戲屬于象征性游戲,幼兒通過自己的想象將文學作品中的故事情節用自己的語言動作表達出來,進行以人代人、以物待物的象征性表演;從游戲者活動形式看,表演游戲屬于裝扮性游戲,幼兒根據角色需要,充分發揮自身想象力,按照自己的意向進行裝扮,以此來展示自身角色的特點;從游戲者活動內容角度看,表演游戲屬于主題幻想游戲,根據一定的文學故事主題,幻想故事情節如何展開,設定人物情境,將其表演出來;從我國幼兒園游戲分類角度來看,表演游戲屬于具有一定藝術成分的創造性游戲,幼兒根據自身需求對文學故事進行改編和創造,豐富故事情節,增加游戲的內容,使故事以一種嶄新的面貌呈現出來。
在后現代教育中,教師與幼兒處于平等的地位,在教育活動中,師幼之間相互學習、共同進步。在表演游戲中,教師要做到“與情境共存”,即教師在游戲情境中要提出自己的觀點、看法和見解,讓幼兒對教師的觀點進行參考,但是這并不是代表著就必須把教師的思維方式強加在幼兒身上,抹殺了幼兒的創造性。因此,作為老師,要準確的定位好自己在表演游戲中扮演的角色,真正的把自己作為這個游戲的領導者而不是控制者。在表演游戲中,教師是游戲的指導者,幼兒是游戲的主體,要將指導者與游戲主體二者相結合。正確的師幼關系是活動有效開展的重要保證。
在宣鋼一幼開展的幼兒自主表演游戲中,大部分教師處于放任自流的狀態,教師很少指導或者根本不指導,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就是教師沒有正確認識表演游戲中的師幼關系。對于這種情況必須馬上著手進行解決,向所有老師講明白其應該擁有的職責,及時準確的對幼兒表演游戲進行指導,發揮出表演游戲開展的真正價值。
斯米蘭斯基的游戲理論表明,幼兒的戲劇性表現以及在游戲的社會化程度可以幫助我們理解幼兒對社會行為的學習程度,以及認知想象發展的差異程度。通過幼兒在表演游戲中的行為表現,我們能夠分析其想象性以及社會性能力的發展。因此,教師對幼兒在表演游戲中的行為進行觀察必不可少。觀察是教師指導幼兒游戲的基礎,只有基于觀察的指導,才能夠對幼兒游戲產生促進作用。在觀察之前,教師要明確觀察的目的是為了能夠深入的解讀幼兒的游戲行為,了解幼兒當前的發展狀態,通過幼兒游戲中的行為表現,把握他們的需要和困惑,提供及時的幫助和指導;在細致觀察的基礎上選擇恰當的時機介入游戲,對幼兒進行及時有效的指導。
教師需要切實豐富自身表演游戲的相關知識儲備,提升專業素養,提高對表演游戲的指導和評價能力。提高教師知識素養的具體做法主要有兩方面,一是由幼兒園方面進行組織,針對本園幼師的實際情況制定詳細的培訓計劃,對在崗教師進行系統細致的培訓教育。二是教師自發的再深造,主動學習表演游戲的相關知識,參加高校中的相關課程學習,積累表演游戲的理論知識,并將其付諸于教學實踐當中。教師參加培訓的內容應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教師需要切實提升專業素養。教師要切實提高自身對表演游戲的組織能力、指導能力和評價能力,借助于幼兒園之間的借鑒和學習,定期組織教師去星級示范園進行見習,認識到自身的不足,取長補短。而幼兒園也應組織好相關培訓,請高校專家以及經驗豐富的高級教師來園里進行表演游戲的組織、指導與評價方面的演講,并在開展表演游戲的過程中給教師適當的指導,通過對先進的知識的學習,真正的提高自身在組織表演游戲方面的能力。
2.教師要提升兒童文學素養。表演游戲的劇本以兒童文學作品為主,教師只有具備了兒童文學素養,只有在自己充分了解作品內部的情景和文化內涵的基礎上,才能更好為幼兒挑選用于表演的作品,才能組織幼兒共同的將文學作品要表述的內容展現出來,才能真正的把握住作品的內涵。
3.幼兒園要充分重視表演游戲的開展。幼兒園應定期組織相關教研活動,對教師的游戲的組織、指導和評價能力要有嚴格的評判標準,對于評分較高的教師,一定要實施獎勵,引發教師對表演游戲的重視。這樣,表演游戲才能夠在幼兒園中充分發揮其最大的價值。
以上研究內容表明,表演游戲在促進幼兒認知能力發展,社會性發展以及情感發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表演游戲對幼兒發展價值研究上,研究內容相對較廣泛,但存在明顯不足,即缺乏實踐性,理論指導較多,沒有提出行之有效的具體策略。基于此,本研究對宣鋼一幼表演游戲的開展現狀進行調查,發現現存問題,并針對問題提出相應對策,為促進幼兒表演游戲的開展提供理論依據與方法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