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潔
(江西省上饒市上饒縣羅橋中學,江西 上饒 334109)
語文作為初中一門基礎課程,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教師在課堂上不重視學生的主體作用,一味地向學生灌輸理論知識,這樣的教學難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故而所取得的效果也不理想。語文這門學科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雙重特點,這也決定了傳統的教學已經不適用,而要想提高初中語文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就必須革新教學方法。信息化時代里,多媒體的優勢逐漸顯現出來,并在教育教學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利用多媒體來引導學生學習,幫助學生高效消化語文知識,從而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升華自我,養成健全的品格和素養。
多媒體是在計算機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媒體形式,這種媒體具有明顯的交互性和傳播性。多媒體融合了視頻、圖片、音樂等多種功能,是一種有效的輔助教學工具。在信息技術日益發展的今天,多媒體技術越來越成熟,其應用也越來越廣泛,尤其是在我國教育領域中,發揮著愈來愈重要的作用。多媒體環境下,信息交流不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且多媒體實現了信息共享,使得教育教學不再局限于教材,將多媒體應用到教育教學中,有助于教育教學活動的高效開展,促進教育教學事業更上一層樓。
語文這門學科相對比較枯燥,再加上教師一直采用的是以本為本的宣講模式,使得學生很容易失去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旦學生失去學習興趣,語文教學目標就無法實現。多媒體作為一種輔助性教學工具,多媒體呈現出來的知識直觀、形象、具體,能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此,教師要善于利用多媒體來引導學生學習,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中來[1]。如,在《皇帝的新裝》這一課中,我國借助多媒體,先讓學生觀看與該課文的情景劇表演視頻,然后再引導學生學習課文。視頻具有強烈的視覺沖擊感,能有激發學生學習欲望,在視頻的引導下再指導學生學習,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在多媒體的支持下,學生可以查閱相關資料,彌補教材上的知識短板,進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
長期以來,初中語文教學的工具就是教材,而教材上摘入的知識有限,一定程度上束縛了學生的發展。隨著新課程的提出,要求學生的語言學習必須提升高度和深度,這也決定了語文教學不能僅僅局限于教材。多媒體打破了傳統教學在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多媒體資源豐富,可以讓學生擺脫傳統的課堂教學,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提高課堂教學的深度與廣度,使學生學習到更多的知識[2]。如,在課文《濟南的冬天》這一課中,我借助多媒體,讓學生對文章作者先進行了解,然后讓學生查閱相關資料,了解濟南的冬天具有什么特征,然后再結合微課視頻引導學生深入學習課文。通過多媒體,可以對課文進行補充,進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進而豐富學生的情感。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難重點知識是困擾學生高效學習的重要因素,當語文知識超出學生的理解能力范圍時,學生就容易喪失學習熱情。以往,教師在講解這些難重點知識時沒有深入剖析,以至于學生處于一知半解的狀態,這樣的教學不利于學生的發展。多媒體可以將抽象、復雜的知識具體化、簡單化,進而幫助學生高效學習。因此,教師要善于利用多媒體來引導學生學習,突破語文教學難重點知識[3]。如,在教習古詩《龜雖壽》中,詩詞是中文獨有的一種問題,有特殊的格式及韻律,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存在一定的難度。我借助多媒體,針對這首詩制作微課視頻,讓學生觀看視頻講解,然后再引導學生進行課堂討論。微課針對性強,是針對某一知識點的重點講解,在微課的指導下,可以幫助學生高效理解這首詩。
自主學習能力是現代社會人才應具備的一項能力,更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要想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就必須應用科學的教學方法。多媒體的應用可以增加語文課堂色彩,促使學生主動去學習[4]。如,在《看云識天氣》這一課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制作思維導圖,然后讓學生根據思維導圖所呈現的知識結構去學習。在思維導圖的指導下,可以讓學生有目標的學習,讓學生體驗到學習的樂趣。當學生體驗到學習樂趣后,學生才會主動去學習,并在知識學習過程中提升能力,健全人格。
綜上,多媒體學手段符合了素質教育改革的需要,它是教育事業發展的重要成果,將其應用到初中語文課堂中,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高效學習,同時也有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素養。基于多媒體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積極作用,教師要深入多媒體的研究,了解多媒體的特征,多用多媒體來引導學生學習,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情境,進而讓學生在知識學習過程中獲得更好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