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秀軍
(河北省涿州市東城坊中學,河北 涿州 072750)
課堂是語文教學的主要陣地。課堂教學是語文學習的核心途徑。因此,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一直是教師們關注的熱點。要提高語文教學效率,必須突破傳統課堂教學模式,構建有效互動的課堂。如何提高初中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為此,筆者談幾點體會。
要想提高初中語文課堂的效率,就得根據初中學生身心特點,將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調動起來。設計精美的導入環節,緊抓學生注意力。俄羅斯教育家烏申斯基指出:“注意是我們心靈的唯一門戶,意識中的一切,必然都要經過它才能進來。”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就需要通過一定的教學活動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師的教學中來,并使之能跟隨教師的引導進入學習狀態。精心設計導入環節是一種途徑,不僅可以緊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而且還可以提高學生思維反應的速度,為深入理解文章深意打下基礎。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創設情境。恰當應用現代信息技術,能使語文課堂教學如虎添翼,能創設語言無法達到的身臨其境的效果,讓學生沉浸于聲音、影像所創設的情境中,從而從感性的材料,達到理性的思考,啟發學生從表象認識到理性認識、從綜合分析到深意挖掘,使其思維向縱深發展,給課堂帶來新的活力,從而把學生的興趣激發出來。教師有必要在激發學生的興趣上下功夫,只有激起學生的興趣,才能減輕教師負擔,提高課堂效率。在教學中,教師可運用現代信息技術使教學過程呈現出情景交融、聲情并茂、生動活潑的情境,不僅為學生提供認知的感知材料,而且可以在學習中啟發學生對表象進行分析、綜合、概括,使其思維向深層發展,給課堂注入新的活力,把學生的興趣激發出來。
初中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獨立思考的能力,很多學生也已經開始嘗試進行自主或是小團隊的學習。合作學習就是要以獨立思考為基礎進行小范圍的討論學習。合作學習以小組為單位對老師提出的問題進行討論思考后作出回答,這樣可以積極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課堂教學要給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教師不替學生說學生能說的話,不替學生做學生能做的事。教師要做的是指明方向,讓他們去尋找,探索。我認為“小組合作學習”這一模式不僅可以使師生之間、學生之間更有效地進行語言交流,而且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團隊精神,小組合作學習更能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主動參與的意識,能為學生提供一個較為輕松的環境。現在,許多學校采用小組教學,改變了傳統教學中師生之間單向或雙向的交流模式,形成師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全方位、多層次、多角度的交流模式,使小組中每個人都有機會發表自己的觀點與看法,也樂于傾聽他人的意見,也學會了借助他人力量成就自己。受家庭教育、社會環境的影響,一個班也就十幾個能專心抓學習的同學,搞小動作,說話、出神、發呆、需要老師提醒兩三次的的不下十幾個,導致小組合作學習時,有乘機閑聊的,有瞎起哄者的,有裝裝樣子的,并沒有真正俯下身子進行思考;還有的只有合作沒有思考,只在聽聽別人的意見,不思考也不表達自己的意見。這樣以來,合作學習不但達不到學生共同提高的目的,而且讓學生形成了隨隨便便的習慣。因此,語文老師要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努力讓所有的學生思維一步步跟著老師的引導走,說思考就思考,說討論就討論。在教學美國作家莫頓·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時,我先讓學生自己預習,提出疑問,發現學生中普遍有這幾個疑惑:為什么父親不直接上去把“我”抱下來?為什么杰利雖然“看來好像有點兒不放心”,但還是和大家一起走了?為什么其他小伙伴不但不幫我,反而嘲笑我?這些疑問我上課時暫時不做回答,而是讓學生去揣摩、討論和探究,引導學生切近文章中心進行思考,讓學生學得認真,學得積極、有效。教師必須重視學生的問題。有些教師就是舍不得課堂時間,唯恐學生講得不對,講得不完整,七扯八扯,浪費時間。其實,學生解答得不完善是正常的,理解錯了也是常事,思考、討論、辨別、判斷,正是提高的有效途徑。從不正確到正確,從不完善到完善,這是學習的正常規律。學生只要真正投入,就能學到知識,學到本領。
教師在上課的過程中可以通過“三步曲”來進行合理的方法傳授:第一步,課前預習工作的開展;第二步,津津樂道的授課過程;第三步,課后鞏固,加強。課前預習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步驟,在學習的過程中應該讓學生養成預習的好習慣,并傳授給學生什么是科學和高效的預習方法。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以注重文本的教學為本,不斷的加強自主學習方法的指點和傳授,文本教學過程中老師要融入一些學習技巧在我們教學中慢慢地使學生懂得學習技巧和怎樣運用學習技巧,使學生可以不斷的豐富自身的知識和對學生個性的正確發展。教師要教會舉一反三的能力,在潛移默化中不斷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語文教學應教給學生聽、說、讀、寫的方法和基本學習方法。通過課前預習,學生掌握了其中的重點、難點,也有了疑難點,這樣在老師講課時,學生就會有目的的聽,帶著問題聽,這樣既加深了印象,又增強了記憶,比無目的、無重點、無計劃的被動聽有諸多好處。課前預習在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的同時,又提高了課堂的學習效率,一舉兩得。教師應在教學中教給學生課文閱讀的思路,即教給學生理解文章結構,概括文章大意,總結文章中心等的方法,要從教學中不斷摸索,指導學生閱讀學習的各種方法。例如,理清文章結構,可以用“抓過渡句法”;閱讀不同文體的文章可采用“析因閱讀法”、“快速閱讀法”、“重點語段突破法”等。科學的方法是打開知識大門的金鑰匙。這樣,每教給學生一種方法,就好比教給他們點石成金之術,學生輕松自學的同時,課堂教學效率也得到了顯著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