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麗娜
(江西省鷹潭一中,江西 鷹潭 335000)
高中教師在進行地理教學時,需要積極運用探索式學習模式與問題式學習模式,以此使學生能夠主動發現生活中出現的各種地理問題,使學生通過不斷的探索,最終得到解決問題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注重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僅如此,還需要培養學生探究能力與探究意識,以此激發學生地理學習興趣,使得高中地理教學整體水平得到提高。
在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合理運用問題式教學方法,教師需要確定學生才是學習主體,在教學過程中確定學生主體地位。教師提出的問題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學習熱情,調動學生地理學習積極性。不僅如此,教師還需要充分發揮自己的引導作用,在教學時為學生提供大量且豐富的學習資料,同時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使學生能夠在日后學習中更加自主的進行探究與思考,以此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與自主學習能力,使高中地理教學效率得到有效提高[1]。
高中地理教學中對問題式教學法進行合理運用,使得學生全面發展重要性被重視。在對問題式教學法中的問題進行設計時,教師應當保證設計出的問題能夠有效鍛煉學生的合作能力、探究能力、思維能力、創新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并且使得教學結構得到有效優化,根據學生實際情況構建高效地理課堂[2]。
社會生活、社會生產等都與高中地理學科有著密切聯系。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應用問題式教學方法,教師必須與生活實際進行充分聯系,以此為學生創設一個更加真實且貼合實際的問題情境,將問題情境、地理技能、地理知識進行有效融合,使學生思維能力得到引導,學生也能對地理問題進行深入的探究與分析,使得教師提出的問題被有效解決。不僅如此,通過創設真實的教學情境,還能幫助學生更快的學習新知識,更好的鞏固舊知識,無形間提高自身實踐能力[3]。
在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充分認識到發揮問題式教學方法的重要性。在上課前教師應當對問題進行合理設計,以此幫助學生確定學習重點與學習方向,使得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對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不斷探索與思考,最終找到正確答案。教師在設計問題之前,應當確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不斷引導學生對新問題與新知識進行學習與探索,引導學生在未知領域進行探索,并且感受到研究與探索樂趣。比如在學習“自然界水循環”這部分內容時,在課堂導入環節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問題,比如“請同學們認真思考一下,自然界的水資源在不斷循環過程中會發生增減問題嗎?人類活動會對水循環產生影響嗎?請同學們思考后舉出案例。”在結束提問后,教師可以鼓勵并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思考與探索,可以結合家鄉水環境,使學生建立探究意識,對提出的問題進行探索。除此之外,教師會還需要在設計問題時將其與新知識進行有效結合,在課堂上不斷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與了解水位變化。在這個基礎上對水資源補給情況進行探究與分析,最終找到不同水資源所存在的補給關系。通過將合理的問題導入課堂中,可以使學生帶著問題進行學習,有利于激發學生對新知識的渴望,起到提高教學效率、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目的[4]。
在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積極主動的與學生進行互動與交流,鼓勵學生將個人的見解與想法大膽表達出來,以此幫助其更好理解與掌握知識。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將班級學生分為多個小組,每個小組成員學習成績較為平衡,小組之間可以針對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討論與研究,并且在這個基礎上使學生分析能力、思考能力、交流能力、解決問題能力都得到提高,從而營造出良好學習氛圍,促進學生之間共同討論、團結合作。
高中地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需要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地理知識,還需要引導學生學會運用這些知識,使學習到的知識充分發揮其作用與價值。所以應當在課后開展反思環節,教師在這個過程中也需要將問題式教學方法插入其中,不斷鼓勵與引導學生對所學到的知識進行總結。比如在學習“地球上的大氣”這部分內容時,教師應當在課堂總結環節向學生進行提問,“同學們都知道夏天溫度較高,但是大家有沒有發現市區溫度要比郊區更高呢?這是為什么呢?”隨后可以引導學生根據本節課所學的知識對提出的現象進行解釋,使學生能夠將所學內容與生活實際進行聯系,以此達到學以致用效果,使學生明確所學習的內容與生活息息相關,提高學生對地理學習的興趣[5]。
綜上所述,在高中教學中教師應當將問題式教學方法合理的運用到教學過程中,在課堂導入環節開始就將問題拋給學生,隨著課程的推進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思考;隨后在討論環節,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探討與分析,并且找到有效解決方法;在反思環節則要注重引導學生對學過的知識進行總結,對學生的知識架構進行優化,以此培養學生綜合能力,最終使得學生綜合素養得到有效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