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旦卓嘎
(西藏日喀則市文化局(文物局),西藏 日喀則 857000)
發掘和收藏文物是博物館的基本社會職能,通過這兩項工作,博物館實現了對我國歷史文物的收藏作用,而將文物收入博物館并不意味著博物館作為社會文化組織的使命就此完成。許多文物因為歷時久遠,飽經歲月摧殘,需要更精心的養護,才能保留得更久,才能使文物的歷史價值充分發揮出來,因此,對文物進行保護,也是博物館工作中的重要內容。
隨和各國對歷史文化產物的重視度逐漸提升,我國政府從上世紀末開始著重進行文物保護立法建設,如今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成果。除了對出土文物、流失文物的所有權宣誓和歸屬權、使用權的界定之外,文物保護立法還為博物館的文物保護工作提供了充實的法律依據,這使得博物館日常工作中與文物保護相關的工作在建制方面更加嚴謹和完善。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中關于博物館文物保護的條例被多地政府根據本地文物保護工作現狀進行了細化描述,形成一系列實施條例,其中有關于文物保護技術、文物保護工作人員責任的詳細描述,使得我國目前博物館文物保護工作中的責任分配更加清晰有效。
博物館文物保護工作的前提是博物館自身發展,我國文物保護法中明確規定文物保護單位的修葺和建設、文物保護的科學研究和宣傳教育都是博物館建設中的重要內容。因此,我國各級博物館在館藏資源建設和博物館硬件建設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進展。第一個明顯表現是我國各區、縣出土的文物都有了專門的保護方式和相關的技術負責人;第二個明顯表現是我國各地區的博物館已經逐步成為當地文化建設的主力。這意味著博物館建設已經取得了十分明顯的發展,能夠為文物保護提供必要的資源。
文物不僅具有展示歷史文化的價值,還具有重要的經濟價值。我國國家博物館和其他一線城市博物館的開放,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去參觀,無形中為當地旅游業的發展提供了幫助;并且,博物館與教育事業、文化交流事業的融合,也使得博物館文物的價值提高。因此,對博物館文物的保護不僅限于將文物收藏、養護和保管,而是要在文物的利用過程中進一步加強對文物的妥善看護,保護與利用并行,是博物館文物保護的發展趨勢,也是我們在探討文物保護工作中必須注意的要點之一。
加大對文物的保護,可以帶動旅游業的發展,滿足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時也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但是,大多數地方政府卻忽視了博物館文物的重要作用,在博物館建設方面的資金撥發明顯不足;還有些地方政府有意對博物館建設投入資金,但由于地方財政收入所限,所投資金并不能夠滿足文物保護的需求,這也使的文物保護工作的發展受到限制。
雖然我國各級博物館已經具備了負責文物保護的專業工作人員,但是,按照目前文物出土和使用的頻率來看,文物保護工作的人手仍處于短缺的狀況。大多數有較高的文物保護技術人才都傾向于在大型博物館從事保護工作,地方中小型的博物館保護工作員工明顯不足,有些館員要擔負多種類型的文物保護工作,這不僅造成了保護工作者的工作壓力,還使得文物保護工作的專業性不足。例如,字畫類文物與陶瓷類文文物的保護需要用到的專
業技術完全不同,而區縣級的博物館中很少有同時精通這兩種文物保護技術的工作人員。
目前我國大多數博物館文物保護管理的方法還處于重保管輕交流的情況。只要文物在博物館內,就能夠得到妥善的保護,一旦出館交流,就很難得到妥善的看護,因此,很多博物館拒絕將文物送出館參展。另外,一些遺址類文物的保護存在嚴重的風險,博物館無法將人力和物力資源全部投入在文物保管方面,由于游客或參展作者人為造成的文物損傷仍舊存在。
文物的珍貴性和不可再生性決定了其保護工作的難度,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因此,國家政府不僅要從政策上加強文物保護工作的支持,還要在行動上促進文物保護工作的開展,即為保護工作提供資金支持。各級政府應更加重視博物館建設發展的需要,從與文化事業發展的財務計劃中單獨為博物館發展擬定資金撥劃計劃,即使在博物館暫時不需要建設資金的時候,也要保證這筆款項能夠保留下來,而不是被其他項目占用;另外,各級政府和博物館應該積極號召社會力量加入到博物館建設當中,政府可以對旅游業征收贊助稅款,將那些由于博物館開放而吸引來的游客帶來的經濟收入中的一部分,作為文物保護發展資金;也可以聯合當地企業、學校等有可能利用博物館文物資源的單位,成立文物保護基金組織,接受市民和其他社會組織的捐贈,使社會各界的資源能夠集中投入到文物保護工作中。
博物館有必要繼續加強文物保護技術工作人員的隊伍建設,以滿足博物館文物保護工作的發展需要。首先,博物館可以按照本館文物保護工作需求自主培養相關的技術工作人員,例如,去高校相關專業招收有能力的大學畢業生,進行定崗培養,或者與其他地區和城市的同等級博物館開展“技術員交流”活動,為本館文物保護工作人員開辟技術發展空間;其次,有條件的博物館可以從文物保護資金中拿出一部分用以招聘所需要的技術人員,或者在文物交流過程中采取“臨聘”的方式,增加文物保護員工的數量,滿足文物保護工作的需要。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加強了對文物的管理與保護,充分發揮文物的價值,文物保護管理工作也正向人性化、全民化與智能化方向發展。首先,博物館文物保護管理要以人為本,文物的管理與保護在依賴于科技的同時,還離不開大量技術人員的支持,因此,文物保護不可忽視技術員的重要作用,是文物保護管理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其次,文物保護是一項公益事業,要注重博物館的公眾形象,文物保護的最終目的是惠及民眾,提高民眾的文物保護意識,形成全民參與保護社會氛圍,充分體現社會力量,使現代博物館的文物保護管理呈全民化的方向發展。最后,科學的進步與高科技的使用,博物館文物管理與保護向智能化方向發展,博物館根據自身的需要,建立計算機網絡管理體系,實現文物保護的全面監控,提高文物管理與保護標準。
綜上所述,博物館文物保護工作的發展需要從資金投入、人員補充和管理方式更新三方面入手,才能夠通過文物保護,使博物館對社會文化建設的積極意義凸現出來,希望本文能夠為我國博物館文物保護工作的發展提供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