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鷹
(貴州省畢節市金沙縣青少年活動中心,貴州 畢節 551800)
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音樂是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音樂教育應寓思想教育于音樂藝術之中。”這些說明音樂在培養學生道德品質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現行音樂教材中蘊含著豐富的德育教育因子,音樂教師應深入挖掘德育因素,在教學中進行德育教育滲透,以陶冶學生情操,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品質為教學目的。
“認識高于一切”這是一句十分重要的哲學名言。我們只有開展好音樂教育中德育教育,才能扎實推行德育為首的教育方針,德育是音樂教學的生命與方向。1848年馬克思、恩格恩發布了《共產黨宣言》,以后法國工人階級在《共產黨宣言》光輝的照耀下,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工人階級政權,此時歐仁·鮑迪垓寫下《國際歌》,《國際歌》是世界無產階級的第一首戰斗的歌曲。正如列寧同志所說:“當你唱起《國際歌》時,不管你的語言如何,你的膚色如何,當聽到你唱的《國際歌》就知道你是朋友和同志”,這就是音樂魅力,這就是一種鮮活的生命,一種無形的力量。抗日戰爭時期《黃河大合唱》、《大刀進行曲》、《游擊隊之歌》等革命歌曲,在特殊時代背景下,之所以如此鼓舞人、激勵人,正是音樂代表了時代的方向,才使其具有的獨特感染魅力和戰斗的生命力,它對人們的思想和意識起到引領方向的作用。我們在新時期的音樂教學中,積極開展德育教育,也就是為了能夠帶領廣大青少年找到前行的方向,因此,我們應該在音樂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將德育和音樂知識相結合,引領廣大青少年健康成長。
在音樂教學中導入教學是音樂教學的序曲,是教學中必不可少的環節之一。課堂導入的任務是要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學意境中去,作為課前思想和情緒上的準備,為學生感受音樂、表現音樂創造基礎。教師的導言要傳情,與音樂教學內容緊緊相扣,"情動而言行","情信則辭巧"。根據教學內容,富于激情的創設音樂情境,感染學生,使學生動之以情。《我們同屬一個世界》教學時,我設計了這樣的導入:配以《讓世界充滿愛》的輕音樂,播放2005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之一的叢飛事跡,讓學生觀看。叢飛是一位非常有愛心的歌手,有人統計過,叢飛共參加過了400多場義演,至少捐獻了300萬元善款,資助了183名貧困孩子讀書。可是當他被確診為晚期胃癌時,竟然連醫藥費也負擔不起。叢飛的心臟停止跳動后,他無私捐獻了自己的眼角膜,使五位眼病患者又重見光明。叢飛把所有的時間都給了那些需要幫助的孩子,卻沒有絲毫保留,甚至不惜向生命借貸。"接著我播放了叢飛生前創作并演唱的歌曲《愿你幸福》,歌中提醒人們一生更多地為別人著想,多給她人關心和愛護。整個導入環節中,《讓世界充滿愛》曲調親切溫暖,加上言詞間飽含深情,這貼切的搭配如此和諧與生動,猶如春風蕩漾,這種創設彌漫著濃濃愛意,在愛的名義下,引導學生知曉愛是人間最無聲的語言,溫暖心田,沁人心脾,這樣的創設可以引領學生走進音樂情境中。
積極的情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構成良好品德的重要因素。青少年道德認知應該是家庭、學校和社會相結合下,在共同教育意識下所獲得的。作為青少年,都有一顆積極向上的進取之心,這與他們強烈的求知欲、自尊心和好勝心是分不開的。但是由于年齡結構特點,他們往往帶著濃厚的情感色彩去看待周圍的人和事,因而有時片面地堅持己見,對教師或集體的要求,合乎己意的就去辦,不合己意的就盲目地拒絕或頂撞,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憑沖動行事,事過之后又非常后悔。這一切都說明了他們意志品質的發展還不成熟,自制力、控制力還不強,形成了進取心強與自制力弱的矛盾。化解這一矛盾,作為音樂教師,教學時要有的放矢地創設情景,不斷鼓勵學生的進步,鍛煉學生的意志力,使他們能處理好二者的關系。創設富有強烈情感色彩的音樂教育情景,使學生在特設的音樂道德情景中受到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而陶冶情操、修養德行,既是音樂教育的重要內容,又是品德培養的有效方法。因此,創設情景中有健康而公正的集體輿論,也有鼓勵而不失公平的判斷,這些輿論與判斷將對每個學生具有某種威懾作用。在這種健康輿論的陶冶下,從而使錯誤的道德行為受到譴責、抑制甚至消除。
音樂是融藝術、情感性為一體的綜合萬象學科,它是人情感體驗最好的載體。在教學中抓住"情感"這一德育滲透點,迸發學生情感的火花,使其從自然、本能的的思想中解放出來,進入高尚、純潔的精神境界。我曾這樣嘗試:采用對比討論的方法,播放了兩首不同情感的樂曲:《金色的秋天》和《揚鞭催馬運糧忙》,讓學生在優美的音樂聲中體驗不同的情緒變化,同時利用多媒體展示兩幅圖片,一幅是秋風蕭瑟、萬木凋零的畫面,一幅是麥浪滾滾、熱火朝天收割場景。當學生還在憂郁深沉的小提琴聲中沉思時,又播放了熱烈歡快的《揚鞭催馬運糧忙》,隨著樂曲不同的情緒、情感變化,學生的情緒、情感也產生了相應的情感體驗,通過視覺、聽覺的觸動,音樂的情感變化呼喚著學生的情感,從而學生可以思索不同的情感是通過哪些不同的音樂要素來表達的?音樂的又是內涵是什么?激起了學生心中陣陣情感的波濤。
總之,音樂教學是一門專業性很強的學科,它除了要發揮本學科所固有的教育教學功能外,還應與其他學科相整合。教師的使命是教好書,育好人,作為新時代的音樂教師,不僅僅是要抓住音樂教學的特點,使音符的韻律、節奏的美感,潛移默化地滲透于學生心田,更要挖掘可滲透德育的點,設計好滲透德育環節,逐步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和提高人格素質,使學生健康成長,成為全面發展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