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雷
(河北省定州市李親顧中學,河北 定州 073000)
當前,素質教育在我國全面實施,高中英語教學也越來越重視培養學生的英語口語交際能力。然而,長期以來,許多英語教師對英語閱讀課堂提問的策略和原則缺乏研究與探索,使課堂提問流于形式,缺乏實用價值。就目前英語課堂提問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的使用情況來看,存在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筆者就目前高中英語課堂提問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和總結,并提出應遵循的原則和相應的解決策略。
(一)提問方式刻板。教師們比較喜歡采用集體回答的方式,這樣即節省時間,也可以保證教學順利的進行,但是不利于考查個體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
(二)問題沒有啟發性。有些教師為提問而提問,毫無啟發,根本做不到引導學生積極思考,發展其思維能力。
(三)評價過于簡單。教師普遍對學生的回答的評價過于簡單,使用的詞語基本局限在“Good”、“Right”和“OK”上。很少對學生進行表揚、稱贊或者鼓勵。學生因而沒有回答正確后應有的愉悅感和成就感,反而因為答錯問題受到教師的指責而懊惱,自尊心受到傷害。
(一)提問前進行精心準備。
課堂提問是課堂教學普遍運用的一種教學形式,課堂提問是教師引導學生理解知識的有效手段,是溝通教學信息的紐帶,是教學調控的依據。所提問題,應能激發學生的思考和求知欲,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引起學生的探索活動,并在探索活動中培養創造力。通過這一問題要解決什么,達到什么,教師要心中有數。首先,教師要避免課堂上的隨意提問,問題的難易應該針對大多數學生的知識水平、理解能力或生活經驗出發,問題的切入點應選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最近發展區”的理論是前蘇聯的教育家維果茨基提出的。其次,教師要對學生可能做出的回答有思想準備,即要對學生可能給出的答案做預測,尤其是那些參考性的問題,學生會給出各種各樣的問題,課上可能會出現對學生的正確答案給予否定的情況。不要出現教師拼命地把學生的答案往自己預想的答案當中帶的情況,沒有認識到學生的有些答案也是可以接受或可行的。
(二)掌握提問的時間和時機。
提問是豐富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是鍛煉學生聽說能力和英語思維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又可以起到組織教學的作用。但是提問要注意時機,不注意時機的提問是很勉強的提問,這種提問針對性不強,隨意性較大,沒有把握學生的思維流向,沒有較好地創設問題情境,倉促而問正確把握提問時機,最佳時機是學生處于很想弄懂,但又無法弄懂,很想說出來,但又無法說清的心理狀態。教師若在此時適當地插入一些提問,可以有效地控制學生的注意力,既起到鍛煉學生思維與聽說能力的作用。
(三)提問要面向全體學生,鼓勵積極主動。
英語是個實踐性很強的學科,集體回答問題不但教師不能準確考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也不能給每個學生鍛煉的機會。課堂提問應該面向全體學生,內容要有梯度,要有層次;要堅決避免讓少數優秀學生或愿意表現的學生獨占課堂上回答問題的時間。教師所提出的問題,對尖子生可合理“提高”;對一般學生可逐步“升級”;對差生可適當“降低”。引路性提問,要多問優等生;鍛煉性提問,照顧中等生;鼓勵性提問,穿插點問差等生。教師提問回答的方式可以是個別回答或小組代表回答,也可以是搶答,這樣可以使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都能體驗到成功的感覺,使課堂變成學生主動進取、施展才華、相互促進的場所,從而使課堂提問發揮出更大的效應給予有效的反饋指導教師要鼓勵學生自愿回答。
(四)采用多種形式,巧妙進行反饋。
對于沒有正確回答問題或者回答不完整的學生,要給出恰當的評價。對學生的表揚應該具體,要具體指出學生好在哪,哪里值得表揚。這樣學生就容易有成就感,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要讓每一位站起來的學生盡可能圓滿地回答問題,這樣才能樹立學生的信心,培養學生的興趣,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倘若出現當第一個被提問者回答問題出現了困難,經鼓勵或提示后依然不能進行下去的時候,為了避免拖延時問造成課堂結構的松散和教學氣氛的沉悶,教師可以轉問。
(五)因材施問,注意針對性。
課堂教學是當前高中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要求教師對每位學生的聽說讀寫都要進行全面的培養。但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時常會出現“問而不答、啟而不發”的尷尬局面。從某種程度上講,這與教師提問的難易程度有直接關系。因此,針對班級大,學生程度不齊的實際,課前教師應認真研究教材內容和結構,把握好教學內容的連貫性,以及知識點和重、難點的比例,精心設計提問的難度。提問要因人而異,對不同程度的學生提出難度適當的問題,使所有的學生都學有所獲。起到“優生能吃飽,普通生能吃了”的良好作用,啟發出每個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不但能活躍課堂教學氣氛,而且還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來。
(六)控制待答時間。
在課堂提問,所有的問題都要給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和空間,就算是很簡單的問題,學生也需要時間來組織語言,以圓滿回答問題。其次,要根據問題的難易程度,準確掌握候答時間。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前對所提問題有個精心的準備,對于問題的類型、層次都要做到心中有數,這樣才能確定大概的候答時間。學生的認知水平、反應速度、性格等方面的不同,會造成學生需要不同長度的候答時間,教師要對教學對象的各方面差異十分了解,這樣才能有的放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