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茹
(河北省保定市易縣教育局教研室,河北 保定 074200)
一個聲音:某語文組正在集體備課,備課過程中,大家暢所欲言,提出了很多很好的教學建議,教學環節基本定型。忽然,備課組長提出:在課堂評價細則中,有一項是針對小組合作交流展開的……于是大家又在討論在哪一環節開展小組合作,有的提議讀完課文后小組交流一下想法,有的提議小組合作檢查詞語學習……
一種現象:在一次公開課上,老師執教《魚游到了紙上》,本節課設計巧妙,師生沉浸在課堂學習中。隨即,老師拋出一個問題“作者為什么說魚兒是游到了我的心里呢?請大家小組合作交流一下自己的看法”。于是,課堂熱鬧起來,孩子們四個一組熱熱烈烈地分享起來。但我卻發現幾乎每個組都有一兩個參與不進去的孩子。
在一線語文教學中,類似上面的聲音和現象并不少見。老師在設計小組合作教學過程中往往忽略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目的以及學生原有的合作學習水平與能力,只是為了合作而開展合作。落實在課堂教學中的小組合作,又往往因為沒有明確的小組分工、合作任務、展示任務導致一些基礎薄弱或者不善言辭的孩子流離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邊緣,他們要么濫竽充數,要么無法融入……因此,在語文教學中如何落實小組合作學習并提升合作學習效果呢?
在一個班級中,每個學生的語文基礎不一樣,學習能力更不一樣,要想有效開展小組合作學習,首先必須合理組建小組并明確分工。
首先,教師要依據每個學生的語文學習基礎和特點組建學習小組。以每個班48人8個小組為例,每個小組6人,教師既要考慮男女比例也要考慮學生層次差異。因此,教師可以先將班級學生分為男女兩列,男女分別采取1.2.3.4.5.6(6.5.4.3.2.1)號報數的形式將學生分成六組,同號數的學生為一組,這樣報數的形式可以保證男女生比例比較均勻。分完組后,老師要依據學生的學習能力進行微調,確定每個組六位成員中有優良中不同學習基礎的學生。
分組確定以后,小組成員要進行對子學習分工,這里筆者提倡異質配對(基礎好對基礎弱),這樣方便在語文學習中有目的幫扶,有目的關注。對子組建完以后建立加分評價制度,保證小組合作學習的高效進行。
導學案是開展語文合作學習的載體。通過導學案,可以讓小組成員知道合作的內容并提前學習,也可以讓小組的學習不僅僅停留在口頭,可以在導學案上記錄思考討論要點。因此,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要先設計好語文導學案。語文導學案依據學習任務的多少進行合理設計。一般可以分為基礎過關、探究學習、拓展延伸三大塊。
在“探究學習”部分中,筆者認為,應該以“大問題教學”為主導。每一課課后都有對應的思考題,語文教師可以結合這些課后問題提煉成一個大問題。例如,在教學《搭石》一課時,筆者在導學案上就列下這樣的一個探究學習問題:“課文許多地方都使我們感受到‘美’,有看得見的具體的‘美’,也有看不見的心靈的‘美’。請用波浪線劃出相關句子寫下感受,并做好匯報交流準備。
除了這樣的大問題教學,也可以將需要探究和展示的內容分為一個個板塊,讓大家結合各小板塊先自行學習,在課堂中進行分組展示學習。如下圖導學案所示:
通過導學案的學習,各小組更加明確合作的內容和要求。在語文課堂學習中,教師可以讓各小組互相檢查“基礎過關部分”的學習情況。例如,對子檢查字詞過關、概括文意等方面的學習。課堂上就可以留出更多的時間進行“探究學習部分”展示和交流。這樣的語文課堂才是真正的讓學生做主,教師就是起點撥的角色。
在很多課堂上我們可以看到,老師煞費苦心靜心設計的合作交流結束后,匯報卻往往由小組長簡單匯報了之。筆者認為小組合作學習中的匯報也應該重視合作。語文小組合作學習如何展示與匯報呢?
首先,小組匯報應該重視串詞(導語)。語文課堂之所以區別于其他學科,一個重要的原因在于語文的文辭兼美。因此,小組每一次匯報都應該有一個同學負責串詞。由于串詞比較簡單且可以重復,因此筆者建議由基礎薄弱的同學擔此任務。例如,在交流《畫楊桃》給我們的啟示時,其中一個小組的同學就用了這樣的串詞:“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每個人對于同一事物都有不同的觀點,正是因為人們在用不同的眼光看待同一事物,下面請聽我們3組匯報《畫楊桃》給我們的啟示……”
第二,導語過后進入探究學習匯報環節。由小組內2-3個成績比較好的學生圍繞小組討論的內容進行匯報,匯報的時候鼓勵學生與臺下同學互動,例如,《畫楊桃》帶給我們的啟示有很多,其他同學有補充嗎?請大家和我一起美美地讀讀這個句子等等。通過互動式匯報交流,讓探討的問題更加深入,教師也可做適時點撥。
第三:分享匯報以后可以進行一個抽測環節,為提升大家的專注力,可以如下面這樣提問:XXX小組XX號同學請你說說剛才我們對這個問題的觀點。展示完畢后,可以請大家提出建議或點評。
通過以上的交流和展示,讓小組內的每個同學都有自己的任務,合作也就有了生命力,學生的學習能力也在不斷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代替了教師的講授。當然,這一些展示的環節也需要在日常的語文教學中進行訓練,讓學生習得這種能力。
在語文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要重視評價機制的運用,尤其是課堂展示環節。結合語文學科特點,可以從聲音、表達、互動、銜接、傾聽等方面去評價。在評價過程中,既有個人點評,也有科代表、老師點評。如下圖:
評價機制的運用,讓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匯報時有更明確的要求,也提升了學生交流合作的興趣。讓語文合作交流更加趣味盎然。
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學習的終極目的是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和語文能力。小組合作學習在課堂中的運用,正是將課堂學習的主陣地還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語文學習的主人,在小組合作匯報中分享所讀、所思、所想、所悟,提升語文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