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吉春
(珠海市夏灣中學,廣東 珠海 519000)
“學生活動”是一種以學生的體驗、參與為特點的教學方式,其通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而讓學生在體驗和參與的過程中不斷對知識進行理解和掌握,從而有效的培養各方面的能力。“學生活動”在初中物理的應用中有多種開展形式,例如實驗探究、交流討論、觀察及動手實踐、生活體驗等等,這些形式的“學生活動”的開展,不管是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上都對初中學生的物理教學有著重大的意義。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學生活動”的開展能夠有效的增強學生的課堂主體意識,同時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能夠積極的發現問題,進而不斷進行思考、探索、討論,最終完成問題的解決,從而在這個過程中良好的理解和掌握知識。所以,初中物理教學中“學生活動”的開展具有多方面的意義。首先,“學生活動”的開展能夠讓學生在實踐交流過程中良好的培養各方面的綜合能力,例如觀察能力、實踐能力、思維能力、溝通能力等。然后,“學生活動”的開展能夠有效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從而不斷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最后,“學生活動”的開展能夠讓學生在主動的體驗、參與中有效的理解和掌握知識,從而不斷提高學習質量[1]。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想讓“學生活動”良好的開展和收效需要遵循以下一個原則。
多樣性:多樣性指形式的多樣性和內容的多樣性。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課堂游戲,課堂實驗,課堂討論等方式來實現“學生活動”形式的多樣性,而內容的多樣性則可以通過運用教材、輔材、視頻、優秀案例等多樣性的內容來達到。
主體性:在新課標理念下明確提出,學生是教學的主體位置,而教師只不過是學生學習道路上的引路人和組織者,所以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學生活動”的設計上要充分尊重這一教學理念,充分的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在主體性的設計原則上,教師需要加強對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特點以及學習狀態的了解,從而設計出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生活動”。同時教師還要在“學生活動”的開展過程中重視學生的主動參與性,需要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思維[2]。
目的性:“學生活動”的開展就是為了良好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以及培養學生良好的綜合素養,所以,教師在“學生活動”的設計過程中一定要明確和突出這一目的,只有如此“學生活動”才能夠真正的有意義。
簡單性:對于初中學生而言,物理學習的時間少,但是學習的內容卻十分多,所以教師在進行“學生活動”的設計中,需要設計一些耗時少、易于實施的活動。例如小孔成像實驗,器材簡單,操作簡單,但是確能夠充分的讓學生們了解到知識的原理,進而有效掌握知識。
初中物理教學中,“學生活動”的設計和實踐關鍵就在于突出學生的主體位置。雖然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很多教師已經接受了這一教學理念,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還是不能很好的進行應用。首先,教師作為學生學習道路上的引路人,教師自身得具有扎實的理論知識基礎和豐富的實踐知識經驗。其次,教師再作為學生學習道路上的組織者,需要對課堂進行良好的組織。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在課堂上開展分組學習討論交流的“學生活動”來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
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一章第二課《運動的描述》學習中,教師就可以開展分組交流討論的“學生活動”,讓學生根據教材資料以及相關的輔助資料對該章節的內容進行分組探討交流,并在之后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總結性的闡述,最后教師再用專業的素養加以引導和點評。如此,能夠很好的提升學生的學習思維以及學習習慣,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并積極的參與到其中。所以在“學生活動”的實踐中,需要教師不斷轉化教學觀念,以及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3]。
每一個學生都是不同的個體,其學習的接受能力也是不盡相同的,所以教師在開展“學生活動”的過程中,不僅要改變和提升自己的觀念和素養,還需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差異性。因為學生是“學生活動”的主體,只有學生積極的參與進來才能夠讓“學生活動”變得有意義。所以教師在“學生活動”的實踐過程中,可以針對不同的學生特點進行針對性的教學手段。例如,對于不喜歡不善于活動內容的學生,教師可以根據其特點布置一些相應的其它活動任務。初中學生正處于生理和心理成長的重要階段,其個性化發展非常的迅速,所以教師在“學生活動”實踐過程中,要充分的結合學生的個性化成長而進行。在活動中,教師要契合學生的興趣愛好,讓學生充分的展現自己的個性,也讓學生得到良好的成長。
總而言之,“學生活動”是建立在充分尊重學生教學主體位置的基礎上的。教師在契合這一理念下進行“學生活動”的設計,才能夠讓學生真正的參與進來,從而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不斷鍛煉各方面的綜合能力,以及有效提高學習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