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慶華
(吉林省白山市第二十六中學,吉林 白山 134700)
引言:如何落實好生物實驗課教學是需要我們生物教師深思熟慮的問題,下面筆者主要基于自身教學經驗,從三方面入手就上好一節生物實驗課的具體體會和相關實踐加以概述。
實驗過程中各項操作的標準與否是關乎實驗結果的決定性要素,實驗課首先要嚴格做好各項實驗操作,然后按部就班地進行實驗觀察、記好觀察記錄,而在實踐教學中,筆者發現很多學生在做生物實驗時過于急著得出實驗結論,將各項操作匆匆做完,也不注意實驗觀察[1]。比如說:在開展“觀察雞卵的結構”這一實驗時,很多學生只是簡單地將雞卵敲破,隨便觀察了一下雞卵的內部構造便覺得自己已經完成了觀察任務,根本不了解這一觀察實驗的目的所在。面對這種情況,筆者在實驗課正式開始前先同學生一起參照教材大體了解一下雞卵的整體構造和形態,繼而引導學生認真瀏覽各項實驗操作步驟和相關注意事項,并備好一個指示板,在上面畫好雞卵、標好雞卵所有部位,做完這些后,讓學生著手進行實驗操作和實驗觀察[1]。如此一來,學生在進行實驗探究時便可以循序漸進地操作和觀察,明確每一步的目的和要求,并對照事先備好的指示板從外到內觀察雞卵。學生在親自用手操作、用眼觀察、用腦思考、用嘴交流、探究剖析的一系列實驗活動中,不僅強化了辯證嚴謹的科學思維、提高了實踐水平,也更深入、更細致、更高效地學習了生物知識,可謂一舉雙得。
分小組進行實驗探討一來可以集思廣益,更好、更快地完成實驗任務,二來也可以給學生創設一個平等競爭、融洽自由的探究環境,賦予學生更多表現自我的空間。此外,實踐發現,在同伴的帶動下學生更有探究學習的熱情,在合作探究中組員關系由交流合作到更深層意義的依存分享,學生可以從中感受到幫助、關心和支持,強化團隊意識和從屬感,并助推學生學習調控能力的培養。因此,在生物實驗課上,教師需變革以往固化的實驗教學模式,基于教材內容,多多引導學生協作探究。凡是可以在小組協作中完成的課程學習,便要細心規設,盡量讓學生分小組進行實驗探究,并給學生備好各種實驗器具和參考材料,使他們可以在實驗探究中尋真理、求真知。例如:在進行“觀察膝跳反應”這一實驗時,筆者便將學生兩兩分組,學生甲坐在椅子上,左腿自然地搭于右腿上,學生乙叩擊其左膝下位的韌帶,認真觀察小腿反應有哪些,然后交換身份,由學生乙做被實驗者,學生甲做觀察者,兩人一同進行實驗探討。總之,初中學年段需要分組探究的生物實驗不在少數,比如說觀察草履蟲、觀察葉片結構等實驗都需要教師做好分組指導,我們教師要多多利用分組探究手段,讓學生在合作中學習,在實驗中成長。
將集聚圖片、文字、聲音、影像功能于一身的多媒體工具同生物實驗教學巧妙整合,以多媒體放大展現微觀的實驗現象,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把原本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如此我們的生物實驗課才更具吸引力、更具成效性[2]。在過去的生物實驗演示中,一般都是基于教師的實驗操作為中心展開,教師進行實驗操作和知識講解,學生在一旁觀察聽講,在這種實驗氛圍中,學生的感性觀念和踴躍性很難被調動起來。加之受實驗工具、課堂時間的限制,并不是所有學生都可以親自動手進行實驗操作的,如此學生對實驗的認識和思考只局限于表面,課上走神、開小差的問題層出不窮。而依靠信息技術,可以以模擬實驗讓每個學生都深入到實驗探究中,還能給實驗教學注入更多多元、立體的活力因子,學生學習探究起來也更輕松,繼而在潛入默轉中促進學生生物核心素養的強化[1]。比如說在學習“觀察心臟結構”、“觀察腎結構”等實驗時,我們便可以以多媒體工具進行模擬觀察實驗,同樣也可以收獲良好的教學成效。此外,依靠信息技術,我們還可以依靠一些虛擬實驗、仿真實驗軟件來輔助生物實驗教學的有序開展,細化而言,即學生只要有手機、平板、計算機等智能設備,便可以通過虛擬仿真軟件模擬進行生物實驗操作。以這樣的方式,學生除了可以虛擬一些課本上的實驗,還能自主規設一些生物實驗,可謂一箭雙雕[2]。
總之,生物虛擬實驗脫離于時空因素的束縛,以理論研究—仿真操作—實物練習的形式展開教學,不但能節省不必要的實驗浪費,還能調動學生的實驗探究欲,發展學生的實驗思維和能力,給學生帶來別樣的生物實驗體驗。但也需注意,信息技術僅僅是基礎生物實驗教學的輔助工具和補充手段,不能取代真正的生物實驗,過于依賴甚至完全依靠于信息化手段來進行實驗演示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我們一定要把握好信息技術同生物實驗教學的辯證關系,避免本末倒置,以先進的信息技術助推生物實驗教學的有序進行。
結語:綜上所述,我們生物教師于實踐引導中,需不斷革新授課觀念,基于學生的學情水平和課程內容出發,巧妙構思、科學規設、循序引導。利用各種多元有趣的教學手段為學生創設一個有序、有趣又高效的生物實驗環境,使學生可以激起學習生物知識、探究生物實驗的自主性和踴躍性,真正愛上生物實驗、愛上生物這門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