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起超
(貴州省金沙縣金沙中學,貴州 畢節 551800)
本節課是高中化學必修一第二章第三節《氧化還原反應》的第一課時。氧化還原是一種對化學反應的分類方法,也是完成學生認知提升的方法。通過氧化還原反應的教學,讓學生掌握氧化還原觀和氧化還原反應背后的規律,對能量變化、元素化合物等內容的學習有著基礎性和工具性的作用,可以讓學生獲得一定的學科能力。此外,氧化還原觀、轉化觀、微粒觀、平衡觀等共同構成了化學的學科觀,可以讓學生初步形成學科素養。
利用原電池裝置,將微觀本質轉化為宏觀現象,建立化合價變化宏觀特征與電子轉移微觀本質的聯系。
依據對方程式的分類、生活中氧化還原現象及應用等大量實證,初步建立氧化還原反應模型。
結合化學史和氧化還原反應在生活、生產的應用,培養學生嚴謹求實、探索未知的科學態度。
氧化還原反應的特征、本質
講授法、問題鏈的方式、交流討論法、啟發教學、情景教學法
講述:早在幾千年前我國就已經應用氧化還原反應,著名的煉丹術士葛洪曾經記載:“以曾青涂鐵,鐵赤色如銅”、直到18世紀拉瓦錫通過大量實驗事實撥開了“煉金術”的神秘面紗,分析推理建立了“燃燒氧化學說”,認為可燃物質的燃燒是同氧的結合,而不是燃素的放出;燃燒過程的重量變化,系由氧化造成,與燃素無關。
策略1列舉出10個化學反應,讓學生進行兩次分類。
(1)CaO+H2O=Ca(OH)2 (2)NaOH+HCl=NaCl+H2O
(3)2Na+S=Na2S (4)CaCl2+Na2CO3=CaCO3+2NaCl
(5)Fe+CuSO4=FeSO4+Cu (6)2Cu+O2=2CuO
(7)2NaHCO3=Na2CO3+CO2+H2O (8)Fe2O3+3CO=2Fe+3CO2
(9)SO2+H2O=H2SO3 (10)CuO+H2=Cu+H2O
學生活動:對反應進行分類,但產生疑問:(8)Fe2O3+3CO=2Fe+3CO2如何分類?
提問:能不能從化合價變化的角度將上述反應分為兩大類?
PPT演示:通過方程式的平移演示分類結果
討論并回答:有化合價變化的反應和無化合價變化的反應兩類
策略2揭示化學史上人們對這一反應的命名過程,直到19世紀初沿用了原有的名稱,將有化合價變化的反應稱為氧化還原反應。
提問:請再次分析B組反應,總結氧化還原反應與化合價升降之間的關系。
分組討論:利用熟悉的氧化、還原反應歸納總結出氧化還原反應與化合價升降之間的關系
評價:同學們回答的很恰當
提問:在你認為的氧化反應中是否也發生了還原反應?
活動1
播放“電力銀行”科普短片,一種新型的電池叫做全釩液流儲能電池,工作時的總反應:VO2+(藍色)+H2O+V3+(紫色)=VO2+(黃色)+V2+(綠色)+2H+談一談全釩液流儲能電池是如何工作的。
活動2
播放鈉與氯氣反應的實驗視頻,觀察實驗現象并描述
學生回答
1.Na在Cl2中燃燒產生黃色火焰 2.產生大量白煙
分組討論:結合初中學過的離子形成過程,從電子轉移的角度解釋Na與Cl2反應形成NaCl的過程。
學生回答:Na失電子變成Na+,Cl得電子變成Cl-,形成的Na+和Cl-結合形成NaCl
微觀演示上述過程
評述:大量實踐證明,化合價變化實質是發生了電子轉移
小結
1、知識:
氧化還原反應的實質:電子的轉移
氧化還原反應的特征:化合價變化
2、認識發展:
從樸素到概念擴展到本質的認識過程也是化學史上認識的過程。
布置作業
1.課堂練習
①總結氧化還原反應與四種基本反應類型的關系
②生活中茶水變紅的現象以及對茶飲料中成分列表中維生素C的分析,對生活中防止蘋果“生銹”,蘋果汁保鮮提出自己的方案。
2.課后作業
查閱資料,寫出一種對含Cr2O72-的工業廢水的處理方案,并進行分析和評價。
氧化還原反應
O2參加→氧元素參加→化合價變化
1.本質:電子的轉移
2.氧化反應:升 失
還原反應:降 得
本節課通過呈現化學史中對問題的認識過程,幫助學生明確和揚棄錯誤的認識。真實的教學情境運用,可以促進學生深度學習。大膽應用原電池裝置,巧妙地將微觀過程轉變為直觀外顯、可理解的過程,不僅給學生思考空間,而且展現了我國日新月異的科技發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