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娟
(江西省贛州市寧都縣洛口中心小學,江西 贛州 342800)
引言:現(xiàn)今在我國近代的素質(zhì)教育要求之下,教師在教學時也必須注重審美觀念培養(yǎng),在與學生的日常接觸中貫徹美的觀念,并以美作為語文教學的基本內(nèi)容營造更為輕松,更為愉悅的課堂模式,加強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程度。而在這樣一種觀念之下,學生在課堂之上也會更為活躍,此時的他們也會樹立起更為全面的審美觀念,因為語文課本內(nèi)容本體就存在著較強的美感,由此,教師在教學時也應抓住教材,以教材為具體出發(fā)點,注重學生美感觀念的培養(yǎng)。
美感是學生學習語言文字時最為真切的感受,而小學語文課本內(nèi)部的語言也是極為優(yōu)美的。此時課本內(nèi)部的語言也往往是經(jīng)過加工的,具有一定凝聚力與表現(xiàn)力的形象化語言,而它也能夠幫助學生更為形象,更為通透的了解生活,反應情感,回應讀者內(nèi)心的劇烈激蕩。大部分小學課文都是經(jīng)過有關專家精挑細選的,而這對于學生審美能力的提升也有著較大的幫助。但由于學生年齡較小,理解能力不足,為此,教師在教學時也要認準此特點,幫助學生完成課文的有效鑒賞,并以此為出發(fā)點,逐步引導學生,幫助學生理解美【1】。
例如,教師在教學《美麗的西沙群島》這一課本內(nèi)容時,為幫助學生徹底了解西沙群島的美,此時,教師先讓學生通讀課文,將課文內(nèi)部極為優(yōu)美的句子著重朗讀幾遍,將更為通透的感情融入朗讀之中。這時學生也會著重理解重點部分,在語言與節(jié)奏的奧妙旋律之中,理解西沙群島的美麗。接著,教師再利用多媒體教學工具向?qū)W生展露大海的優(yōu)美,并伴隨著舒緩的音樂播放相關視頻,讓學生身臨其境,此時學生也會不由自主地朗讀課文,同時獲得更為真切更為豐富的美感感受。
對于審美能力來說,學生應該從創(chuàng)美活動出發(fā),并且這也是審美能力中最為重要的特點,也是學生在審視文字的美中最為重要的能力。只有鑒賞能力,審美能力以及對美的想象能力達到一定的頂點,才能萌發(fā)學生學習的念頭,這也是教師教學活動中最應該注意的【2】。著名教育家曾說過這個時代最缺的不是創(chuàng)造美的人,而是感受美的人,只有讓我們的下一代有著感受美的能力,知道什么時真正的美,才能煥發(fā)孩子對人生的洞察能力。在語文教育中也是這樣的,教師應該讓學生明白語言是豐富多彩的,而文字的美才是世界上最極致的美,教師應該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這樣的美,賞識這樣的美,這樣才能敏銳的面對語文問題,學好語文。
不是所有人先天就懂得欣賞美,大部分人欣賞美的能力都是后天培養(yǎng)出來的,所以教師應該針對不同學生的感知以及審美角度,通過多元化的方式讓語文課堂上的相關語文知識以美的角度展現(xiàn)出來。這樣讓學生在濃郁的藝術氣氛中學習知識,讓學生置于高強度的語文氛圍中,這樣讓學生十分自然的發(fā)現(xiàn)美,感受美,從而提高感官對美的靈敏度。例如,小學語文課本中有許多讓人印象深刻的藝術形象,這樣的藝術形象往往能讓學生感覺氣氛很濃郁,這樣才能充分的達到在教學中完美的滲透美,讓學生形成成熟的審美意識與對美的感知能力。
教師應該明白如果要學生形成對美的賞識能力,需要讓學生的知識儲備更加充分,這樣才能讓學生在對比相關內(nèi)容使產(chǎn)生對文字美的認知。教師應該引導學生產(chǎn)生正確的審美觀,在閱讀時不斷的揣摩作者的用意,并且思考人物的藝術形象,明白文章中那個是真正的人性美,而那些是真正的丑陋。
例如在《西門豹》這篇課文的學習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對比思考,引導學生用不同的眼光,不同的角度,站在不同的視角來審視什么是真正的美,什么才是真正的丑,加強學生審美能力,引導學生對真正美的認知。再例如再《少年閏土》這篇課文的學習中,教師應該讓學生對比文中兩者的形象,一個是富貴的公子哥,一個是田里打滾的農(nóng)村少年,這樣鮮明的對比讓學生明白閏土是一個活潑可愛的少年,在強烈的對比下讓學生明白所謂的公子哥只不過是一群頑固子弟,從而能夠養(yǎng)成最為正確的審美觀。像是這樣的類比還有很多,古今中外的文章中這樣的形象也有很多,只有通過對比才能讓學生明白文字所呈現(xiàn)出來的極致的美,也只有通過對比才能讓學生明白人物的內(nèi)心,外表,獨白為何這么設置,這樣才能不斷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
總結(jié):通過適當?shù)狞c撥,學生也能夠展開想象的翅膀真正了解在課堂語文內(nèi)部的美感,這時,教師也應細心觀察生活,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充分發(fā)揮語言內(nèi)部的本體美感,讓學生在不斷理解與感悟中提升語文綜合能力,完成新素質(zhì)要求下的人才培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