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美玲
(身份證:130283198603053361,河北 唐山 063000)
我國城鎮建筑用水量隨著城市化水平的提升呈現逐年增多的趨勢,給排水施工作為建筑工程節能降耗的關鍵環節,大力推廣節能技術在建筑給排水工程中的應用是其實現長遠發展的必然要求。
目前,我國在生產、生活中還存在對水資源的不合理利用,造成對水資源的浪費。一方面,現代住宅的給排水系統出水的水壓過大,水箱儲水容量大,造成日常用水不充分。另一方面,給排水工程建設的材料不達標或者沒有完善,造成排水過程中因為壓力或者材料老化出現的破裂問題,造成了水資源的浪費。另外,我國的人口基數大,用水量多,國家希望采用水資源二次利用來達到節能,解決國家的用水壓力和水資源短缺的問題,但有些部門把未達到凈化標準的雨水供給住宅區的生活用水,對人體造成一定的危害。
目前,全球遭遇了水資源緊缺的巨大危機,如何才能有效節約水資源、切實保護生態環境、實現全社會可持續發展,成為現階段必須面對和解決的現實問題,這對建筑給排水工程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設計標準和要求。能源是社會發展的根本,同時也是社會快速發展的動力源泉。只有切實保障環境友好型發展模式,才能使能源源源不斷地為社會發展服務,社會經濟才會實現穩定快速發展。因此,節能技術不僅是社會穩定發展的基本需要,更是環境保護的基本前提。
環境保護的根本目的是為了保證人類社會以更健康的方式穩定地發展,在保護環境時需提出切實可行的措施來有效解決環境隱患和問題,最大程度地避免自然環境遭到破壞,對于已經遭到破壞的部分應盡快開展修復工作,從而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穩定發展。節能理念在建筑給排水工程中的應用不僅能實現水資源的循環利用,而且能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此外,節能理念的推廣還能實現對水污染的有效控制,有效處理污水,推進環境保護。
水資源短缺將會嚴重制約人們的生活和生產,例如某區域由于降水量較少而發生干旱,水資源成為極寶貴的資源,一旦現有的供水量無法滿足人們生產和生活的基本需要,將導致嚴重后果。一方面,生產活動被迫停滯,人們必須外出謀生,對人們的生活質量產生較為顯著的負面影響;另一方面,如果能將節能能等先進技術應用在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就能通過水循環節約大量水資源,進而保障人們生活和生產活動的正常進行,促進當地經濟穩定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
水資源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是人們賴以生存的基礎。給排水工程節能的實現,有效提高了水資源的利用率,降低了水資源和能源的消耗,符合我國的可持續發展政策。
一個國家發展經濟的前提的資源、能源的可用性,要實現開發資源與保護環境兩者兼顧,實現節約型生態社會。規劃好給排水工程的設計,依據給排水工程的理念,減少水資源和能源的浪費,達到節能的效果,實現建筑產業的進步與建立生態環境齊頭并進。
我國在發展經濟建設的初級階段,只注重經濟建設,而忽視了環境保護的重要性,致使國內的自然環境遭到一定的破壞。目前我國的經濟建設已取得一定的成果,且隨著“金山銀山不如綠水青山”口號的提出,要求我國在經濟建設的同時兼顧治理環境和維持生態,同時做好節約水資源和防止水污染的發生。
建筑給排水系統應基于安全性、使用耐久性選擇設備,才能使供給中的水資源最大限度地減少不必要流失,因此,合理選擇建筑給排水設施型號,提高節水設計水平十分重要,應在源頭上做好相關工作,結合建筑特殊條件與實際需求進行全面考慮,對節水技術及設備綜合應用,使水資源最大限度的集約化利用。
隨著日益深入人心的資源節約理念,使各類新型節水設備在建筑給排水工程中不斷提高覆蓋率成為重要目標,其中節能配水管材及衛生器具是最主要的設備,諸如不銹鋼管、PVC管等逐漸興起,腳踏開關淋浴器和真空式便器等設備比較流行,這些設備都具有明顯的節水節能效果。因此,用戶在對節水型衛生器具和配水器具選擇時,應采用具有較強節水性的設備,并加大推廣力度,使各類新型節水設備提高覆蓋率。
為避免在建筑給排水建設中發生供水超量和浪費電能等問題,通常采用單獨設置生活和消防系統這一最合適方式,并對分區壓力值和供水壓力分壓系統進行合理確定,以免出現供水超壓情況,進而使建筑實現節約水資源的作用。在建筑給排水系統中,消防系統設計也十分重要,高層建筑設計中應單獨設置積水及消防系統,通常保持800千帕靜水壓比較適宜,通常生活用水系統只有較小的靜水壓,應將其控制在300-400千帕之間較為適宜。
管網疊壓技術可對對建筑與市政供水管道之間的水泵連接壓力有效利用,在市政供水中減少對水泵電源動力的浪費。市政供水管道具體原理是采用變頻式水泵加壓直接輸送建筑儲水箱內的水至建筑用水管道內,進入用水管道內的水資源逐漸減小變頻水泵壓力,有效利用管網疊壓技術中的變頻水泵壓力,避免水資源連接儲水箱的而通過市政供水與建筑用水管道相互連接,在市政供水中有效減少能源浪費。
當前我國建筑給排水工程建設中仍存在諸多問題,水資源浪費現象普遍存在,對此,在建筑給排水工程建設過程中,需要進一步優化,為此,文章對目前建筑排水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進行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