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會玲
(山東省濰坊市奎文區早春園小學,山東 濰坊 261031)
自工作至今,我當了20年的班主任,其中有11年接手的都是“問題班級”,管理起來相當“棘手”。但是再難的班級,只要我們精心思考,從實際分析,對癥下藥,規律一定會找到,問題自然解決。辦法如下:
接過班來,觀察1—2個月,觀察對象:學生和家長。
新班主任要取得學生的信任,走進學生了解其需要是建立優秀班級的前提。
一段時間下來,你會發現,散漫的班級一般問題如下:
1.學習興趣不高,各種作業不能及時完成。2.班干部不能盡職盡責,團結協作能力不強。3.學校舉辦的各項活動不能積極參加等。
一個班級想在極短的時間內找到扭轉管理的措施,及時溝通家長不可忽視。
經過調查,不難發現,這樣的班級家長存在的情況一般如下:1.家長對學校的各項活動了解不夠,嚴重阻礙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2.有一部分以“自我為中心”的家長,過分溺愛自己的孩子,總想讓老師對其孩子“特殊”地關愛,如果老師做不到,就對其負面教育。3.有些暴發戶,輕視教育:現在學習優秀將來不一定就能出人頭地,任其孩子自由發展。
第一,結合學校實情,有問必答
平時,學校每位老師任課很多,學校各項活動“接踵而至”,家長對班級任課老師教那么多的班,就其教學質量存在質疑,針對此狀,我把本區教育現狀“區間交流”“辦家門口人民滿意的學校”等文件精神及時傳達到每位家長,取悅他們的信任。第二步,請家長監督老師最實在的一條就是每天晚上回家看看孩子們今天的家庭作業老師批閱情況,關鍵是學生改錯中的二次批改是否已閱(老師外出學習或者個人私事刨除在外。)用事實驗證了老師是擔當責任的,是解決問題的,是切實為學生服務的。
第二,遇到特殊事情,冷靜處理
冷處理的好處是避免事態擴大;還能避免面對面沖突;可以后發制人,為再次合作留有余地,這是智者必勝秘籍。本班的家長基本都是八零后,“嘴邊無毛,辦事不牢”,想到哪說到哪,利己主義極其嚴重。針對此狀我冷靜處理,及時挽救了自己、班級和家長之間再次合作的機會。
一件簡單的事情——訂校服。家委會認為太貴、質量一般;家里衣服太多穿不著。全班共有四個家長訂閱。會長還問我怎么辦?“我說既然有疑問,那就先把疑問解決再訂”。我們一直等到所有家委會看了衣服樣品后,家委會成員才同意訂。但是會長卻沒有通過交流群的形式再次征求其他家長的意見,我很明白,他們一定是在背后“密謀”好了,看看你這新班主任有何決策。我也“靜水流深,深水無聲”,等到其他班級校服都量得差不多了,會長終于按捺不住了,打電話告訴我全班家長統一量校服。問題在靜靜地等待中解決了,我高興地笑了。
第三,面對多才家委會,擒賊先擒王
在解決事情上抓住關鍵,解決主要矛盾,其他的細節便可以迎刃而解。對于才藝豐富的家委會多角度找茬實在讓人難以接受,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和其他任課老師聯手,終于滅了他們的威風,使其煩躁的心情慢慢地平靜下來,心甘情愿地為班級服務。前期,家委會經常以“很多家長說某一任課老師布置作業不清楚為由”,掀起找茬的依據。針對此狀,任課老師先聲明自己的做法,看看其他家長的反應,最后發現其他家長都沒有反應,只有會長一人在群里唱高調。針對此情況,我在群里統一要求:以后家長有問題可以私聊,這樣更有針對性。這給會長當頭一棒,至此家長群里再也沒有亂發言論的,再也沒有“惹是生非”的。他們開始把監督學習的態度改變成協助學校工作了。
第四,巧送靈丹妙藥,打開學生心門
我送給家長一個妙招,那就是“盯”。我告訴家長:沒有不怕盯的人,狡猾的各路“賊首領”照常逃不脫公安人員睿智的眼睛和長時間的“盯梢”。公安人員的抓捕過程和我們管理學生有什么區別。家長心領神會,紛紛抓住“盯”的魅力,學生很快進入安靜學習的狀態。
小孩的心態就是吃、喝、玩等。利用他們的愛好激起他們的興趣。
第一,課堂語言要有趣。
孩子們整天學習,他們希望自己的課堂能豐富多彩,僅憑課件是不夠的。我把歇后語、戲劇性的方言、滑稽的肢體語言等,引入課堂教學中,學生學習的興趣開始高漲。
第二,各項活動師融入。和孩子們一起跑操,學生發現老師這么重視自己的身體健康,自己也應該把鍛煉身體常態化;和孩子們一起獻愛心,每次捐助,我總是第一個走在班級的前列;和孩子們一起參賽,運動會只要有職工項目,我首先報名,也總是陪伴學生一起訓練等。這種“身教”重于“言教”的活動參與,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第三,節假日送上禮物。
為了孩子們每天都能高高興興地來,安安全全地回家,元旦我給他們每人送了一個蘋果;六一兒童節,糖葫蘆雪糕送心間等。
第四,經典名著蘊智慧。
班主任要了解孩子們的世界,就要有好學之心.只有這樣才能不斷地提升道德修養,借助學校“文化明德,經典潤人”的東風,和學生一起背誦《大學》《孟子》《論語》等,借鑒古今圣賢哲儒的教育理念和思想,內化為自身的教育素質,做一個學生信服的慧師。
第五,學習目標梯級化。
爬山走路都是梯級化,一步一步地去實現。學習亦如此,先是小目標,然后是大目標。
每逢學生不想學習的時候,我總是給他們講“小目標,大智慧”的道理。小時候,父母給我們一大碗米飯,我們一看就躲得遠遠地。聰明的家長馬上把大碗換成小碗,結果兩小碗的米飯超過一大碗。這種“小目標,大智慧”做法引領著學生踏上了尋求知識的路途,在這條路上他們通過自己的實際行動追尋著“我的夢”。
教育是一項為孩子“打底”的工程,天然地需要一種虔誠的情懷、開放的心態、高度的責任感。要把“服務學生”作為教育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作為班主任應該塑造更具時代價值的思維理念,“吾日三省吾身”“見賢思齊賢”的創新理念理應放在首位。
每天睡覺前我總要問自己:今天的知識點給學生講清楚了嗎?王昊怎么這么輕視我提出的問題,這是我的談話出了問題還是與家庭教育相悖?
留心身邊同事管理班級的方法:鄭老師凡事講策略;王老師從心理學的角度,研究家長、學生出問題的原因;盧老師不溫不火。他們身上的優點正是我工作中的缺陷,將他們的優點彌補自己的不足。正如魯迅所言,這種“拿來主義”真是“錦上添花。”
多年來,個性突出的班級之所以能達成共識,妥妥帖帖送離母校,這種創新性的思維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