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遙
(河北省體育局運動技術學校,河北 石家莊 050000)
在職業院校的教育教學中,一直將專業課程教學作為重點,以培養學生職業技能為主,弱化了體育在課程體系中的地位,使得體育教師和學生都不重視體育課程,而通過開設體育基礎理論課,能夠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體育觀,幫助學生扭轉對體育課的錯誤認知,重新確立體育在素質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在傳統的體育課程教學中,體育教師以運動技術教學為中心,組織學生進行體育運動項目實踐,使得大部分學生沒有對體育鍛煉目標、方法,以及體育鍛煉對自身發展的作用形成正確認識。而通過開設體育基礎理論課程可有效解決這一問題,教師需要通過理論課程向學生講授飲食、睡眠、衛生、心理調節的保健方法,運動技術的健身原理和學法,以及體育欣賞、安全和健康等方面的知識,加強體育理論與實踐之間的聯系,有助于進一步優化體育課程結構。
職業院校的學生身體正處于生理發育成熟期,在這一時期進行體育教學,能夠促進學生肌肉、力量、肺活量的發展,培養學生敏捷的思維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能力。而在職業院校開設體育理論課程,結合職業教育特點和學生身心特點安排理論知識講解,能夠讓學生明確體育鍛煉的目的,彌補學生對體育理論知識掌握的不足,突出體育課程的職業教育特點,形成體育教學特色。
在職業院校體育教學中,普遍存在著重實踐、輕理論的問題,不利于學生體育素養的提升。為了轉變這一現狀,學校要開設體育基礎理論課程,適當增加理論課時,發揮出體育基礎理論課程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中的作用。
職業院校要明確體育基礎理論課程的教學目標,使學生明白體育理論知識學習的重要性,豐富學生對體育基本技術和技能知識的認知,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具體的課程教學目標如下:一是通過體育基礎理論教學,讓學生正確了解體育與健康之間的關系,使學生掌握體育基本知識、健身方法,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體育觀念,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鍛煉習慣和生活習慣。二是通過體育基礎理論課程教學,讓體育理論指導體育實踐,引導學生找尋自己的體育愛好,激發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強化終身體育意識。三是細化體育基礎理論課程目標,使其涵蓋運動參與目標、運動技能目標、身體健康目標和心理健康目標。其中,運動參與目標是讓學生制定和實踐個人鍛煉計劃;運動技能目標是讓學生掌握健身運動基本方法和技能,以及運動創傷的處理方法;身體健康目標是讓學生掌握健康營養的知識與方法,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心理健康目標是讓學生形成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能夠通過體育活動調節心理狀態。
職業院校體育基礎理論課程教學要結合學生的身心特點以及職業教育人才培養需要,豐富理論課程教學內容,突出職業教育中體育基礎理論課程特色。具體內容包括:一是體育基礎知識,如體育鍛煉理論方法、體育概論、奧林匹克基礎知識、競賽勝負判定和裁判法、高水平體育競賽欣賞等內容。二是體育與健康的相關內容,如運動處方、常見運動損傷處理、體育保健、運動和營養、傷病預防等內容。三是解剖和運動學內容,讓學生明白運動的原理,理解力與運動之間關系。四是體育保健按摩內容,講授人體穴位和功能,以及按摩的方法,幫助學生緩解身體疲勞。五是融入時下流行的體育熱門話題,如女性減肥、男性增肌等,使學生掌握正確的減肥與增肌方法,燃起學生學習理論課知識的熱情。
職業院校的體育基礎理論課程要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提高理論教學的有效性。首先,采用多媒體教學法。體育基礎理論課程涉及多項運動技術,教師要合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形象地展現運動技術,使學生掌握正確的技術要領,給學生帶來多種感官體驗,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其次,采用互動教學法。在體育基礎理論課程教學中,教師要活躍課堂教學氛圍,與學生加強互動交流,激發學生學習理論知識的積極性。教師可將根據基礎理論教學內容,向學生提出問題,如“我們每天攝入多少熱量,才能保證一天的消耗,沒有剩余?”“運動時突然休克怎么辦?”“運動時突然扭傷如何處理?”等,這些問題與學生實際生活密切相關,能夠調動起學生參與互動交流的積極性。再次,舉辦專業講座。職業院校可定期舉辦體育理論知識講座,邀請體育專家來校傳授理論知識,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激發學生學習體育基礎理論的興趣。
總而言之,職業院校要積極推進體育教學改革,合理安排體育基礎理論課程的課時,使其與實踐課程相結合,促使體育課程結構得以優化。職業院校體育基礎理論課程要體現職業教育特色,以提高學生體育素養為根本出發點,明確理論課程教學目標,豐富理論課程教學內容,采用有效的教學方法,從而確保理論課程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