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宏
(甘肅省隴南市成縣二郎學區,甘肅 隴南 742500)
傳統的教育形式通常過于重視傳授知識,沒有考慮到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只能被動地接收知識,無法發揮自身的主動性以及獨立性,在此種情況下,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很難得到培養針對這一現象,數學教學應當改變教學理念,重視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能夠發揮自身的主動性,鼓勵學生積極的探究,由此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興趣是學生探究知識,認識事物的源泉,在初中階段,數學是最為基礎的知識,且實踐的范圍也較為廣。除了在課堂中為學生講解數學知識外,教師還可為在教學中或者課堂外多組織一些學生感興趣,且經常遇到的問題作為主體,進行靈活教學,鼓勵學生,肯定學生的想法,使學生養成敢于創新,敢于運用數學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如此便能夠使學生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愿意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積極的思考,靈活的解決問題,發掘自身的創造潛能,在學習中培養自己的創造思維,提高學習效率。例如在學習不在同一條直線上的三點作圓時,教師就可設置問題,有一面圓形的鏡子破了,現在只有邊緣的一塊碎片,你們能夠制造出一個與原來鏡子相同的鏡子嗎?問題一提出,學生便會積極地投入思考,努力尋找問題答案。如此便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且能夠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在中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注重以學生為主體,從而激發學生自主,讓學生敢于嘗試,親自動手,自主地嘗試、操作、觀察、動手、動腦,完成探究活動,能夠主動的受教,從而實現學以致用。例如在學習《打折銷售》時,教師就可以列舉生活中的案例,讓學生嘗試著自主探究與合作探究,激發他們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原價是1000元的商品,先提價20%之后,再打8折銷售,問商品的現在價格是多少?原價同樣是1000元的商品,先打8折銷售,再提價20%,問現在的價格又是多少?先讓學生以自身的經驗去計算,然后再運用數學知識去解決,這樣就會大大提升他們學習的效率和教學的質量。
在培養學生數學思維時,教師應當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尋找適合不同學生思維啟發的方法,這也是學生突破思維的關鍵,只有找到最合適的方法,才能夠幫助學生打開思想的大門。在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時,教師應當重視學生數學思維品質的培養,其關系到學生的數學思維的洞察力與靈活性,且能夠體現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洞察性的培養通常是指教師應當適當的引導學生去分析問題,這也是解決問題的關鍵;靈活性的培養通常是指數學思維較為開闊,不局限于以往的解題思路中,能夠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解決問題的能力通常是建立在了解問題,分析問題的基礎上,才能夠產生新的思路,創造性也能夠由此凸顯。因此初中教師在課堂中應當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在分析與討論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自己找出解決問題的最好辦法,如此便能夠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從心理學層面看,假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夠激發學生潛在動力,就能夠提高教學質量,學習效率也會得到相應的提高。對于教師來說,如何調動學生的學習動力與學習興趣是最為關鍵的問題,在日常教學中,為學生創造最適合思維特點的情境,就能夠激發學生的內在學習熱情。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通過適當的引導使學生對問題產生懷疑,并且協助學生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由此便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且能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在教學時,所有的問題實際上都存在一定的聯系,在學習過程中學生需要從簡單的層面入手,逐漸發掘深層次的問題,不斷的提出質疑,在循環的過程中,學生就能學習到很多相關的知識。
例如在課前教師可提出問題,將小雞與小兔子共同放在籠子里,一共有38個頭,有116只腳,請問小雞與小兔子各有幾只?雖然教師提出的問題并不是很新穎,很多學生也能夠運用之前學習過的知識來解決這一問題,但解決問題的方法并不只有一個,教師可讓學生自己列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從多個角度來觀察并思考。
解決方案一:假設小雞有x只,小兔子有y只,則x+y=39,2x+4y=116,解得 x=18,y=20。
解決方案二:假設兔子都抬起了兩只前腳,那么(116-38×2)=40全都是兔子的,可知兔子有40÷2=20只,而小雞有38-20=18只。
如此便能夠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且教師與學生能夠展開互動促進師生的關系,學生對于問題的觀察與思考能力也能夠得到有效的提升。
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假如思維較為靈活,且創新能力較強,就能夠提高學習效率。在培養學生數學思維時,一定要抓住重點,改變定式思維。從認知心理學層面看,年齡特征是影響抽象思維,形成思維定式的關鍵。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引導學生進行全方位的討論,在解決同一個問題時尋找不同的解決辦法。在日常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明確數學學習的重點,還應當讓學生了解數學知識是相互關聯的,如此才能夠使學生形成系統的思維,更好地學習數學例如在學習函數時,教師可先出題y=x(x+5)+8;y=21x2-13;y=(x+2)2+6x同樣是二次函數,但是可以列出不同的形式,在教學中教師可引導學生分析以上三個解析式。通過日常練習,學生就能夠更好地理解二次函數的本質,提高學習效率。
綜上所述,隨著素質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學生自身的學習能力已經成為數學教學非常重視的一個環節。但是,同時需要注意的一點就是,學生的基礎能力依然是最為關鍵的一個環節。能力的提高一定是以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為根據的。因此,在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品質方面,學生的基礎能力鞏固依然需要得到重視 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與教師的教學方法以及教學理念密切相關。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當引導學生進行學習,發揮學生的主動性,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出發,突破常規,善于質疑,如此便能夠使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得到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