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趁敏
(河北省大城縣權村鎮第一中學,河北 大城 065900)
課外閱讀是語文課堂的延伸和深化,也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主要途徑之一。為了加強課外閱讀的教學,《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要求“加強對課外閱讀的指導,開展各種課外閱讀活動,創造展示與交流的機會,營造人人愛讀書的良好氛圍。”并要求“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260萬字”。這說明,指導學生高效率地完成課外閱讀任務,已經成為初中語文教學的基本任務。指導學生高效地開展課外閱讀已成為當前初中語文教學研究的重要課題。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幾點粗淺的認識。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學生學習的動力之源。由于課外閱讀量大,也是學生自由發展的空間,不能靠老師的強制來完成。因此,加強課外閱讀興趣的培養,就顯得尤為重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許多課文是選取了名著的一部分,讓學生初步接觸、了解文學名著,如《智取生辰綱》是選取的《水滸傳》幾位好漢劫取官府不義之財的片段,學生對晁蓋等好漢的機智勇敢很感欽佩,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去閱讀我國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然后說說梁山好漢給你的印象,說出自己的見解。有的學生在閱讀后談到,梁山好漢為人正直豪爽,除暴安良,英勇無敵,是人們心目中的英雄。但不難看出,這些人也有殘暴的一面,如武松殺張都監的同時,張都監的家人、仆人也被武松不問青紅皂白全部殺死了。智取生辰綱的幾位好漢,他們劫取生辰綱實在沒有什么正面意義,不值得提倡和學習。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加入了自己的理解,提高了閱讀深度。初中課文涉及到了許多文學名著,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閱讀原著,培養課文閱讀興趣。
教師在教學作者的文章時,可以引導學生閱讀作者的其他作品,全面、豐富地感受作者的寫作風格和寫作手法。學習史鐵生的《秋天的懷念》,為了讓學生深刻文本的主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課外閱讀史鐵生的《我與地壇》、《病隙碎筆》、《務虛筆記》等文章。深刻感悟到作家史鐵生是一個用生命寫作的作家,身體上不但有殘缺,而且還深受著尿毒癥的威脅,但他筆耕不輟,寫出了健全而豐滿的思想。課外閱讀融通了作家,超越了閱讀本是,將作家真實、純粹的思想進行了原汁原味的解讀,接受了思想的熏陶和感染。
讓同學談課外閱讀情況。談體會,對學生的閱讀情況進行總結評比,無論閱讀多少還是感悟深淺,教師都要鼓勵學生努力閱讀下去,保護學生閱讀的積極性。
隨著社會的改革開放,各種出版物良莠不齊、魚龍混雜,許多色情、兇殺等不良讀物充斥人們的視野,而這類讀物對學生的吸引力還很強大,教師要特別注意讓學生遠離這些不良讀物,幫助學生選擇有益的課外讀物別林斯基曾說:“閱讀一本不適合自己閱讀的書,比不讀還要壞。我們必須學會這樣一種本領,選擇最有價值,最適合自己所需要的讀物。”教師幫助學生選擇課外讀物要注意以下幾點:1、要主題鮮明,思想健康。受年齡、閱歷、水平限制,初中生辨別是非的能力還不夠強,所以我們不能低估不良讀物給學生帶來的副作用。2、要適合初中生年齡特征。過深、過古、過洋的讀物不僅浪費了學生的時間、精力,收效甚微,而且會把學生引進死胡同。3、要有趣味性。枯燥、乏味、缺乏藝術力量的讀物難以激起學生閱讀的興趣。4、要考慮初中生的個性。學生的個性千差萬別,對讀物的喜好各有差異,有的喜歡文學,有的喜歡歷史,有的喜歡自然。所以要尊重學生的個性,鼓勵自由發展。5、要注意閱讀的廣度。魯迅先生在《給顏黎民的信》中告誡青少年:專看文學書不好,只看一個人的著作也不好。《課程標準》要求“重視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品位。”這就要求我們要注意閱讀的廣度,在尊重學生個性的基礎上,只有廣泛地閱讀,才能補課堂教學的不足、課本閱讀的不足。
要想學生在有限的課外閱讀中獲得豐富的知識,一定要提高閱讀能力,講究閱讀效率,提高閱讀速度。首先,把學習語文課文的方法遷移運用到課外閱讀中,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學習課文過程中,我們在課堂上比較系統地介紹了學習課文的方法。可以指導學生把從課堂學到的理解詞句,概括內容,歸納中心方法規律,遷移到課外閱讀中去,培養自己運用知識獨立思考和迅速理解、歸納、概括的能力。其次,培養讀書的積極態度,認真投入,和作者想在一起。讀書是一種藝術,是一種積極的心理活動。讀書是把書的信息傳給大腦,大腦進行創造性加工,人與書本產生的一種綜合性效應的一種創造性的勞動過程。只有學生在課外閱讀中充分地調動自己的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想象力、創造力,才能有深刻的印象,才會變成自己的東西。再次,要指導學生學會作讀書筆記。筆記是記憶的貯存器,資料的倉庫,思考的激發器,創造的發源地,是厚實學生文化底蘊,加強文化積累的基本途徑。我們常用的讀書筆記的寫作方法有以下幾種:眉批筆記,在閱讀時隨手進行,把讀書時產生的心得、評語、疑問等隨時寫在書頁的空白處;摘錄筆記,把讀書時發現的好詞語、句子、片斷摘錄下來;提綱筆記,將原來較長較深的書或文章用提綱形式摘錄下來;寫心得體會,也就是讀后感。把讀書時的心得體會寫成短小文章保存下來。同時,教師還要指導學生在課外閱讀中深入思考,在思考中汲取文化、精神營養,形成創新能力,培養創新精神。在讀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是我們進行素質教育的希望所在。因此,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時鼓勵學生提出與書中不同的見解,或者解決書中或自己未能解決的問題。定期召開課外閱讀匯報會或小組討論會,鼓勵學生發表新的見解。教師也可以結合自己的讀書實踐引導學生把書本知識消化成自己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