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鋒
(江西省瑞昌市第八中學,江西 九江 332200)
初中數學的分析與解題能力是教學中的重點內容,只有加強學生的分析與解題能力才能保障初中數學的學習質量。所以,教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分析與解題能力成為了關鍵。數學教學的有效性體現在教學方法上,所以,運用有效的教學方法可以提升學生的分析與解題能力。以下內容就是對提升分析與解題能力的教學方法進行了分析,具體內容如下:
在解答數學題時,解題的過程都是以數學概念為核心解題思想,因此可以看出數學概念的重要性。它是數學教學中的基礎知識,也是學生學好數學的基礎內容。在教學過程中,學生能夠掌握和深入理解數學知識點,就必須要分清數學概念的內涵和外延產生的關系。初中數學知識豐富多樣化,所有習題具有千變萬化的特點,如何解題才是學生需要思考的內容。解題離不開數學基礎知識的輔助,通過所有基礎知識的有效結合,才能達到正確解題的目標。
在數學習題測驗練習時,教師需要先把習題進行歸整和分類,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改編,使編制出來的教學內容具有趣味性,這種舉措可以使學生在學習中產生興趣,提升了學生的積極性。再在教師的有效引導下,運用自身的思維進行分析習題,最后運用數學基礎知識的有效結合,達到正確解決的目標[1]。
例如:要在煤礦所在地修建一個供熱站,分別向A城和B城供熱,要修建在什么位置上,其供熱的速度最快?
解法:先作A點關于煤礦H的對稱點A/,連接A/B交煤礦線L于C點,則點C是所求供熱站建站的位置。這道習題主要利用的是軸對稱的含義和線段公理:“兩點之間,線段最短”進行解題。
在復習這道習題時,可以把它進行改編,正方形ABCD的邊長為10,M在CD上,且DM=4,N是AC上的一點,則DN+MN的最小值為多少?
這道習題中,把D和M看成是A城和B城,AC可以看成煤礦線L,由此題可知,D點與AC的對稱點是B點,連接BM交AC于點N,那么N就是供熱站建站的位置,所以DN+MN的最小值為BM=12。
運用變式訓練教學方法,可以提升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數學習題擁有千變萬化的特點,所以,學生需要從多個角度和多個方向進行分析,這一過程促進了學生的思維能力的提升,也達到了培養分析能力的目標。教師在教學中要把一題多解模式進行引導,從而使學生的創新思維得到提升,還促進了學生的靈活應用能力[2]。
例如:已知二次函數的圖像是以直線X=4為對稱軸,而且通過了(2,6)、(7,0)兩點,求二次函數解析式。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大膽的運用所學知識進行解題,利用多種二次函數解題方式進行解答,從而得到不同的解法。運用不同的解題方式,使學生的思維得到了發散,促進了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理解更為深刻,達到了教學質量提升的要求。
把執果索因的思維方法充分運用,可以使學生的逆向思維能力得到提升。思維是具有雙向性的,有正向思維和逆向思維,正向推理和逆向推理得到的結果都是相同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從正向和逆向進行解題,從而能夠促進學生的多項思維能力。所以,教師要充分利用執果索因思維方法,引導學生運用此方法進行解題,使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和解題能力都得到了提升。
例如:已知方程5x/(5-x3)+2=(k-k3)/(x-3)+2/(x+3)時不會產生增根,求實數K的取值范圍。
學生用正向的思維分析:只有最簡公分母不為零的情況下,方程才不會產生增根,如果公分母不為零的X有無數個,不可能把所有數值都代入到方程中去得到K值。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運用逆向思維進行思考:為何會產生增根?不會產生的逆向是會產生,把產生增根的情形進行排除,得到的結果是不會產生增根的情況。這種解題方法,使習題的解題過程非常容易。
運用此思想,可以培養學生把問題進行轉化的思想。
例如:在正方形網格內,每個小正方形的邊長均為1,△ABC的頂點都在格點處,求△ABC的面積。S△ABC=S矩形DEFC- S△ACDS △ ABE- S△ BCF =3×5-0.5×5×2-0.5×3×1-0.5×3×2=5.5。
此例題運用增補的模式,使解題更為直觀化,把不規則的多邊形面積問題,轉變成求矩形面積和幾個三角形的面積之差,此解題過程較為容易。
解:因△ABC三邊長沒有具體長度,所以,運用增補矩形的方式,使正確答案容易得到。
每節課程過后,教師都需要引導學生進行總結知識點,此舉措可以使學生更深刻的掌握知識內容。如何總結是關鍵,需要遵循以下的內容:(1)引導學生回顧解題過程,找出規律。舉例來說,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提問,此題的解題過程具有什么樣的規律?最關鍵的知識點在哪里?這種解題方法可以運用到其他類型的習題上嗎?教師通過這一系列的提問,學生進行思考,從而找到規律,并總結出規律,在運用與之相似的題型時,可以有效利用此規律進行解題。(2)利用題目的條件引出更多的條件。此舉措是為了挖掘出此習題中含有所有數學知識,使學生能夠更全面的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數學具有千變萬化的特點,學生也需要運用靈活的思維進行解題。所以,通過一道習題引出更多類型的習題。常用的變換題目的方法有把條件進行弱化,把條件進行強化,逆向轉換,得到結論進行推廣,利用條件進行代換。通過習題的變化,學生的靈活性思維得到鍛煉,從而使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得到培養,對于數學題不再產生抗拒的心理。
綜上所述,初中數學教學質量需要學生學習質量的提升,如何提升是關鍵。初中數學學習需要學生的思維能夠有效發散和擴展,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運用多種有效的方法進行改善教學模式,從而使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得到提升,促進了學生的數學分析和解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