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麗紅
(河北省邢臺市臨城縣黑城學區,河北 邢臺 054300)
決定一個人最終發展高度的往往是他自身的創新、探索能力,擁有創新能力就等于與多彩的人生更加接近。在數學啟蒙教學中,對于數學創新能力的開啟和培養是教師工作中必須嚴格把握的規律和原則,通過讓知識走進生活、讓游戲代替教學、讓質疑者不再惶恐等一系列措施幫助學生在創新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很多年齡較大的教師由于根據傳統方式教學數十年,想要讓他們一下子改變使用多年的教學方法存在很多困難,而且有很大一部分教師始終認為傳統教學優于現在所提倡的創新教學方式,按照他們的老方法教學或許學生能夠在考試中取得更好的成績,但是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受到嚴重打壓與扼殺,學生對于數學的興趣也會受到壓迫,最終導致學生對數學這門課失去繼續學習的信心與動力。
在當前的小學學校中,很多教師的自身素質和教學水平不高,這就從根本上限制了教師對于學生的教學質量。還有一些教師對于教學工作缺乏熱情,僅僅把上課當做一種任務來完成,這樣一來自然就無法提升教學質量,更不要提創新教育了。
由于上課之前教師的備課不足,導致課堂上教師只能照本宣科,并不能將所講授的知識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以三年級的四邊形認識來說,有的老師課前準備不足,上課的時候只能在黑板上畫出四邊形和平行四邊形,讓學生來學習認知,但是如果準備充分的話可以準備好平行四邊形的教具,用實體的教具給學生看,讓學生印象深刻并且能夠用教具教授學生平行四邊形的特性。
良好的師生關系可以取得教學相長的效果,因此,在素質教育深入發展的情況下,小學數學教師應該積極轉變傳統的教育理念,努力構建新型的師生關系,不斷激發學生的創新熱情,以提高數學教學的有效性。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小學數學教師應該深入了解學生,根據學生的學習需求、心理特點以及成長規律等,合理組織數學教學活動,積極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意見,及時調整教學策略,注意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探究意識,不斷提高教學的目的性和針對性,幫助學生建立完整、科學的數學知識體系,以提高數學教學的質量,提升學生的數學水平。
要想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能力就必須將基礎知識學深、學活。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擴大思維的覆蓋面,產生豐富的聯想,使思維深刻,認識升華,進而達到發揮創造性思維能力的目的。例如,對分數應用題中乘除法意義的理解是解答分數應用題的基礎知識。對于這樣的基礎知識,教學上教師就要舍得花時間,讓學生深入理解。如:“弟弟比哥哥矮1/6,弟弟是哥哥身高的()/()?”我首先讓學生根據題意(即條件、問題),用線段圖或實物表現出來,然后根據分數乘除法的意義列出算式,得出結果。在學生深入理解數量關系的基礎上,對于中等以上的學生我還讓他們進一步分析、推理,進行如下聯想:弟弟比哥哥矮1/6,哥哥比弟弟高1/5,弟弟是哥哥身高的5/6,哥哥是弟弟的6/5倍,弟弟是兄弟倆身高之和的5/11,哥哥是兄弟倆身高之和的6/11。這樣的訓練使學生對分數意義、整數“1”的概念和分數中常見的數量關系的理解有了一定的深度和廣度,為靈活解題打下了基礎。
由于學生缺少穩定的數學基礎,所以在接受新知識時很有可能會提出一些毫無根據甚至有些胡鬧的問題,對于這些問題的處理教師往往會找不到合適的辦法,過多地解釋會耽誤課堂進度,不解釋學生又會窮追不舍。其實,能夠對教師傳授的知識提出質疑的學生往往是距離創新能力最為接近的學生,只有自己思考過才能對其中的問題提出不同的意見,教師如果在此時告訴學生你想的太多或者沒有思考的必要,就會對學生的熱情和自動思考能力產生很大的打擊,阻礙了其創新能力的形成,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針對學生質疑應該積極回答并引導其主動思考,從質疑出發培養創新能力。
評價在教學中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評價不是簡單的評語,而是要做到恰到好處。評價的內容不僅關乎學生的成績還影響到學生的心理健康和以后對學習的態度。所以教師在評價學生時要謹慎而行。教師在評價過程中不能厚此薄彼,要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對于成績優異的學生要給予正確的優良評語,對于成績差的學生要及時指正錯誤并加以鼓勵。教師面對學困生切勿出現埋怨和指責的態度,有時候不小心的一個評語可能會傷及一個學生的自尊心,從而影響他們以后對學習的態度。教師應多關注學困生,多鼓勵學困生重拾學習的信心,對他們在以后的一點點進步要及時發現和給予大力的表揚,引導他們加快步伐趕上其他學生。有效的評價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確實有一定的好處。
學生對教材中提出的問題提出了獨到的解決方法是一種創新,獨立地發現或者是證明了某一定理也是一種創新。學生的數學創新能力應該從小學開始就要注重培養,讓他們那種潛在的創新能力得到極大限度發揮、挖掘和培養,而不能讓他們的創新能力在應試教育的重大負荷下壓抑和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