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秋月
(江西省廬山市第三中學,江西 廬山 332800)
英語閱讀能力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中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培養是中學英語教學的重點之一?!?】英語閱讀理解是一個集文化差異、詞匯、心理、思維等一體的綜合體現,并且在中考當中閱讀理解占據了很大一部分分值,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極其注重找一些合適的方法去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教師在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之前,一定要首先讓學生多積累一些詞匯,在英語中,詞匯是最小的單位,無詞不成句,無句不成文,而閱讀理解基本上都是一整篇小文章,所以教師一定要提升學生的詞匯量。詞匯量越大,越有利于閱讀,在一篇文章中,如果出現的生詞達到了5%左右,那么對于學生而言就會有比較大的閱讀困難,【2】所以教師一定要讓學生多積累詞匯量。
詞匯量的積累和大量閱讀文章,二者是相輔相成的,大量的詞匯的積累可以提升閱讀理解的速度和能力,而大量閱讀文章又可以提升學生的詞匯量,所以二者缺一不可。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讓學生對閱讀感興趣,他們才會想要閱讀并且多閱讀的心理。只有學生對閱讀感興趣了,才會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才會有想要繼續學習的動力,所以教師應該花費一定的時間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在學生首次接觸英語的時候,就是培養學生對于英語興趣的最好階段,教師要抓住這個階段,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例如,教師在英語課堂開始的時候可以用一些比較有趣的文章作為課堂的導入,比如Science Readers,這本讀物在美國是針對小學階段的科學普及,但是里面有許多很有趣的小故事,并且其中的詞匯量也并不是特別難,所以對于剛接觸英語閱讀的學生而言是比較容易的,教師就可以給學生推薦這本課外讀物,并且讓每一位學生讀完之后自己嘗試著寫一個小的讀后感。
教師在引導學生閱讀課外讀物的時候,可以設置一些有趣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這樣可以讓學生一直保持一個比較旺盛的精力去閱讀,而不會閱讀到一半就放棄了,所以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時候一定要注重方法。
良好的閱讀習慣是閱讀成功的利器。學生擁有良好的閱讀習慣,在閱讀的時候往往能事半功倍,所以在平時的閱讀中就要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要想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除了平時在課堂上要掌握教師所教授的知識,還要在課下多閱讀,并且把精彩的句子和好的詞匯背誦下來,以此增強語感。
在閱讀一篇文章的時候,教師要讓學生先大概瀏覽、略讀一遍文章,明白文章大概在講什么,而不是在逐字逐句地去讀,一個一個查生詞,只有第一遍在閱讀的時候明白文章的大概意思,才能在后續的閱讀中更為準確。然后再讓學生去看問題和選項,帶著問題去文章中尋找答案,在找答案的時候就要要求學生要細讀,要將文章理解到80%左右,只有這樣,在做閱讀理解的時候,才能迅速的找到正確的答案。
學生想要提升自己的閱讀理解的能力,除了要掌握大量的詞匯、培養閱讀興趣、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之外,還要掌握一些閱讀時的小技巧,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的能力。
1、瀏覽文章,明白大意。學生在拿到一篇文章的時候,首先第一步要將文章瀏覽一遍,進行一次略讀,大概明白文章的大意。在第一次閱讀文章時,只要求學生做到略讀即可,不需要逐字逐句閱讀,最重要的是要在第一次的閱讀中了解到文章的大概意思。
2、讀題目,找關鍵詞。在第一遍略讀過后,并不急于進行第二次的精讀,學生要在第一次閱讀過后,去找到要解決的題目,并把題目的意思準確理解出來,找到題目中的光檢查,然后再根據第一遍閱讀文章的記憶,大概找出答案在文中第幾段,不需要立即作答。
3、進行精讀,找出答案。在進行了上面的兩個步驟之后,學生就需要對文章進行一個精讀,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生并不可能每一個單詞都認識,所以這時就需要教師教學生進行猜詞,猜詞在閱讀理解當中是一項比較重要的步驟,要根據上下文大概得出生詞的意思,只有這樣,才能進行下一步的作答。
4、完成作答之后再一遍檢查。學生在解答完題目之后,要將自己所得出的答案再放到文章中進行檢驗,這一步是必不可少的,對于學生在考試中是不可省略的,所以教師在平常的練習中,一定要讓學生注重對答案的檢驗,這樣才能提升答案的精準度。
對文章進行閱讀理解是對學生所有學的英語知識的一個整合,教師通過對學生的閱讀理解的能力可以看出學生對所學的知識的掌握程度,所以教師想要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一定要對學生進行綜合式練習,并且,閱讀理解能力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師有極大的耐心,對學生進行循序漸進的引導,讓學生一步一步提升自身的閱讀理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