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麗娟
(遼寧省盤錦市興隆臺區林豐學校,遼寧 盤錦 124000)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以學生為本的基本概念為數學教學提出了新的方向。要求教師傳授有實踐價值的、大眾的、有發展性的數學,讓數學真正成為“大眾數學”,成為生活中用的到的有意義的數學,同時轉變數學觀。小學階段的數學,需要大量的運算,有很多學生因為心理上的懶惰學不好數學,就把責任歸結到數學難,學不會,這種想法是不正確的,數學是人類的一種獨特文化,它能夠促進科技的發展,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種工具。數學教師要根據新課改的要求,將數學變得具有實際意義,讓數學課變得有趣、活潑、充滿生機,那么構建高效課堂就是一個非常有效的途徑。高效課堂就是以盡可能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好的教學效果,即學習效率的提高。而如何構建高效課堂,提高學生的能力,促進他們全面發展,是每一個教師都要考慮的問題。
在傳統的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師是課堂的主導者,教師講授知識,學生只負責聽和理解,而新課改要求我們把課堂的主導權交還給學生,不能單純用模仿和記憶去學習,學生應該用自主探索的方式學到知識。因此,在課前備課時,教師要將教材研究透徹,不是單純編寫教案,而是要深入教材中,挖掘出教材的真正意義,再加上自己的理解,創造出一堂具有特色的課程,以傳授能力為主,而不是機械的復述教材、推導公式。比如,在學習《多邊形面積的計算》這個單元,我們要理解這單元主要是借助三角形面積的計算來計算多邊形的面積,所以我們可以不按照教材所給的順序講課,而是先學習三角形面積的多種計算方法,根據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來推導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方法,除了用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外,平行四邊形可以變成一個矩形,如何變?將其作為一個探索課題交給學生自主研究,而后教師進行指導改正,隨后再學習梯形的面積計算方法。這樣一來,學生可以體會多邊形面積的求法的根本在于靈活運用三角形面積公式,而且可以更好的運用到計算之中。除此之外,教師可以額外留出兩節課時間進行實際問題的練習,讓學生更扎實的掌握這些知識,讓所學習的內容能夠學以致用。
小學數學教學中,筆者認為,最重要的步驟就是實踐。數學教學之中最重要的就是讓學生掌握解題方法,這樣的話無論遇到什么新型的問題,學生都可以通過自己的分析來解題,達到“萬變不離其宗”的效果。一個人可能有一些方面無法考慮完全,而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讓小組的同學共同探討,一起合作,就可以更加全面的學習新課程。比如在研究平行四邊形面積問題時,可以給學生們一些紙質平行四邊形,讓他們動手實踐一下,如何將這個平行四邊形變成矩形?如何將平行四邊形分為幾個三角形?如何劃分更為合理?學生在這樣的探索之中開拓了思維,拓展了思路,再遇到沒有見過的問題時也可以冷靜的思考解題方法,而小組之間的合作可以匯集更多人的智慧,讓正確的答案更快的被分析出來。在小組合作的同時,學生們也可以互相學習對方的優點,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在小組的探討中學生不僅可以學習組員的優點,也可以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讓大家共同進步。
在布置課堂作業時,有些教師往往習慣于大量的留練習題,讓學生回去依靠做題的方法鞏固知識,這樣的方法雖然很有效,但如果長時間只留練習題,學生會感到單調和無聊,學習成機械化,學習效率自然降低。如何改變布置作業的方式來提高課堂效率呢?筆者認為,可以在作業中加入一部分實踐的內容。依舊以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求法為例,可以讓學生回家觀察一下,生活中哪里有平行四邊形的存在?如何求面積?引導學生用發現的眼光去看待身邊的事物,幫助他們培養創新的能力。在做應用題時,讓學生考慮,去超市購物結賬時,記下買了什么東西,學會記賬。增強他們的動手能力,提高創新能力。
結束語: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改變傳統教學理念,注重學生的思維發展,針對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做出相應的教學設計,遵循新課改要求,提高教學的效率,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進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