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斌
(重慶市云陽鳳鳴中學校,重慶 404500)
初中階段的美術課,是比較尷尬的。不是考試科目,學生不樂于真正的下功夫;但是,在新課程的背景下,要求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美術課又肩負著重擔。如何將轉變的教育觀念轉化到學生美術活動的實踐當中來,初中美術教師們常常為這一問題而苦惱。那么怎樣才能更好地開展美術教育活動呢?結合具體的教育教學實踐,我談幾點體會:
教學設計的有效性直接關系美術教學效果,因此初中美術教師必須高度重視,巧妙設計豐富多彩的教學方案和教學環節,不斷提高美術教學水平。傳統的美術教學往往是教師根據自己的意愿教學生,想到哪里就教到哪里,缺乏系統性和規范性,最終造成美術教師非常辛苦地書寫板書和講述設計好的教學內容,學生聽得很痛苦,不知道學習的重點是什么。初中美術新課標提出:初中美術教學要結合學生實際情況,以美術教材為基礎,充分開發教學內容,因材施教,選取生活化和具有鄉土氣息的教學資源,指導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和合作互助的方式進行實踐活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通過對新課程標準的學習,筆者認為要想提高初中美術教學有效性,首先要優化美術教學設計,改變以往華而不實、形同虛設的設計方案,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中心,給學生提供自由發揮的平臺,根據初中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學內容合理安排教學進度,促進初中生在美術課堂上健康快樂成長。
課堂教學目標是通過一堂課的學習,學生所應達成的學習任務。它區別于美術課程總目標,也區別于各學齡段的階段目標,它更強調單位時間內的效益。同時,課堂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出發點,也是歸宿點。因此,制訂教學目標應該具體而準確,并且具有可檢測性。制訂課堂教學目標應考慮三個層面:即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情意目標。但并非是課程總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三個維度,教師應在教學設計中以文字的形式把教學目標確定下來,把握"行為主體、行為條件、行為過程、行為結果"四個因素。此外,制定教學目標還應考慮不同學習領域,美術學習中的"造型·表現、設計·應用、欣賞·評述、綜合·探索"等不同學習領域,有其不同的目標取向,還要充分考慮不同學習內容。在同一學習領域下的不同學習單元、學習內容其目標也是不一樣的,而且還要充分考慮學科特點和教學實際及學生的可接受性。
部分初中生對美術接觸較少,這也造成了他們的審美、鑒賞、繪畫和造型能力較弱,在美術課堂上就會出現“畫不好”的現象,這也容易形成學生的自卑以及畏難心理,不利于美術教學的開展。美術教師要針對學生出現的心理問題創新教學環境,為學生設計充滿色彩與情感的教學情境以優化課堂教學。如,在進行美術線條教學時,教師通過多媒體的形式讓學生對比白描人物、速寫人物,并充分激發學生的想象,讓學生尋找生活中的線條,從而調動學生的興趣。由此引出線條的繪畫教學,這樣不但可以有效減輕學生對陌生知識的畏懼感,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美術教學與其他學科的教學不同,說教式的教學方式在美術教學中并不適用,無法提升學生的審美認知。如果學生對于藝術作品和自然的欣賞只有統一的理解,那就違背了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泯滅了學生的想象力與審美情趣。因此,為了培養學生的想象力,美術教師需要加強對美術作品的賞析,學生也通過對美術作品的賞析進一步提升其鑒賞能力。特別是初中生正處在身心發育的關鍵時期,他們的分辨能力還不強,樹立學生正確的審美觀與價值觀是美術教師的首要任務,教師要通過欣賞課向學生展示真正優秀與健康的藝術作品。值得注意的是,在陶冶學生情操、培養學生審美觀念的過程中,美術教師應該遵循審美規律,通過比較、討論、探究的方式引導學生展開聯想,讓學生在思考、鑒別、判斷和體驗中主動感悟與認知。
教師為了提高美術教學的質量,應當采取有效教學的方法來改善目前的教學現狀,教師注重的應當是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為主,在此基礎上開展有效教學方法,讓學生能夠主動地去學習美術知識,推動學生主動去學習的除了學生的熱愛學習的激情對美術學科的興趣之外,還有學生對美術學科的體驗學習的一種樂趣,所以教師應當多鼓勵學生去主動地學習而不是被動的接受課本知識。懂得自主學習的學生通常他們會在學習上花費更多的時間與精力,而且他們掌握了良好的學習的技能,所以總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教師在教學時應當多主動去培養學生對美術學科的興趣,讓學生從多個方面接受美術知識,改變單一的傳統教學模式,除了課堂教學教師可以讓學生一邊學習一邊去實踐,在實踐中積累知識,另外教師在教學時還需要把好教學的度,盡量讓課堂效率達到最大,充分利用上課堂時間。
綜上所述,提高美術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美術教學的關鍵。在教學中,要從基礎知識學起,注重培養學生的情感,注重對學生的學法指導,讓他們學會學習美術,學會用美的思考去感受美術。相信,在我們的努力下,運用靈活的教學方法開展美術教學,美術會成為學生的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