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興慧
(貴州省平塘縣擺茹中學,貴州 黔南 558307)
前言:農村與城市教育資源不平等相信是所有教師以及學生都認可的問題,無論在哪一份調查報告之中都有顯示,大多數農村地區的初中教學水準和教學要求都遠遠低于城市初中,甚至學生的見解以及接觸到的教學資源也大不相同,在這樣的大環境之下,農村初中物理教師要敢于創新,敢于探索才能幫助農村學生獲得與城市學生同樣質量的物理課堂[1]。
在城市物理實驗教學中,基本上每所小學都配備了相關的物理實驗室,各種實驗器材以及實驗材料都是齊全的,學生可以在實驗室之中進行書本之中的物理實驗。反觀農村初中學校就不難發現,很多農村小學雖然教學樓也都建設起來了,桌椅也都配備了,但是各種實驗器材依舊不齊全,教師在課堂之中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現在農村學生大多數出現的物理問題是公式混亂,方法模糊,問題關鍵難以掌握等,這些問題都反映出學生腦海之中沒有具體的實驗作為支撐,各種理論知識難以消化。
現階段各種物理知識競賽,物理小設計等層出不窮,很多城市孩子都能感受到物理學習的樂趣。但是在農村中,基本上沒有學生參與過物理設計比賽或者是物理知識競賽,他們沒有辦法直接感受到物理的作用和魅力,另外就是大部分農村學生提升物理學習成績的方法依舊是依賴于高強度的作業訓練,而不是高效率的物理知識理解,教師將物理學科轉變為了一種文科學科,將各種類型的物理題目進行反復訓練,讓學生較為反復記憶。
要想提升初中物理知識,僅僅依賴于物理練習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依賴于自身的理解和探索。物理源自于生活,源自于各種小事情,但是農村很多孩子以及教師對這些事物并不重視。另外就是農村的物理知識學習氛圍與城市相比相對較低,很多農村家庭家長對物理知識也是一竅不通,學生沒有辦法去思考和想象各種物理理論知識的作用。雖然很多農村學生在生活之中都會發現人們推東西都用推車,但是他們沒有進一步思考為什么推東西用推車而不是搬東西?能否還能更省力呢?有時候即使是學生有這個思考的意愿,但是也沒有人去幫助他們解決這個困惑[2]。
初中物理教學活動之中所涉及的物理實驗并不多,很多物理實驗都可以不用標準實驗器材,教師完全可以自主設計相關的教學實驗。例如一些生活之中的小常識都可以普及物理知識,教師可以向體育室借一雙釘子鞋,然后讓學生們思考是用釘子鞋跑得快還是穿普通的鞋子跑得快?跑得快的因素是什么呢?學生在這樣的實驗下就可以明顯的感受到“力”的作用,雖然力看不見,摸不著,但是力可以通過另外一種形式反饋出來。還有關于一些光線的折射和反射實驗中,都可以自己制作一些小的實驗儀器進行驗證,并不需要很高的實驗條件。對于一些高要求的實驗,教師也可以利用一些實驗視頻進行講解。
過度的練習并不科學,傳統的教學方式需要更改。在教學過程之中,很多學生對于這些理論知識都存在著恐懼心理,這主要是因為他們對于這些教學內容的具體作用不理解,更談不上說是應用和設計了。農村之中沒有物理競賽教師可以自發性的組織校園級的物理競賽,可以是一些小物體的實驗,也可以是一些有趣的物理小知識競賽,這些競賽活動會讓學生關注到物理學習。例如教師可以布置一個“小火箭設計”的物理課題,主要針對于壓力和推力的一種反饋,有的學生可能會設計利用一個打氣筒對固定在木板上的塑料瓶進行打氣,最終瓶子可以飛出去并且飛很高,也有的學生設計的是利用一些小氣球帶動瓶子飛起來。
在農村,留守兒童數量相對較多,這很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針對于這種現狀,教師需要加強返利教學,充分發揮課堂的作用,在有限的課堂活動之中去幫助學生夯實基礎。教師也需要給學生布置適當的課外作業,作業需要及時的反饋出學生的學習問題,針對于問題較為嚴重的學生需要進行針對性回訪,鼓勵學生不要灰心。
結束語:農村中學之中的教育問題相對較多,教師需要針對于具體情況進行具體分析,重視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和作用,同時也需要積極組織課后物理競賽活動,在校園內形成一股物理學習風氣,這樣才能讓農村孩子全面發展,多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