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倩 牟方蓉
(重慶市云陽縣龍角鎮龍角小學,重慶 云陽 404503)
相比較其他教育內容,科學教育由于其內容含義有著相對確定的特點,往往會被教師理解成較為正規的教育活動,并且在實際幼兒園的教學中會將科學課程特點放大,并將其歸類到“上課”的范圍中。學前兒童的科學教育,其科學知識是次要的,主要是強調幼兒在這個過程中的主動探索,在探索中發現事物的奧妙所在。而教師的主要作用就是發揮好自身的引導性,結合不同手段讓幼兒進入到科學探究中,促使幼兒能夠更好的認識科學。
單從幼兒的角度來說,其思維認知方式是處于直接思維的階段,對于事物的學習在很多時候都是依靠他們實際的感知,同時由于幼兒缺少一定的自控能力,若是過于強調他們規規矩矩地進行學習,這不符合他們實際的身心發展特點。在很多時候,幼兒更傾向于歡樂、有趣、有一定挑戰性的游戲,這也使得科學游戲成為開展幼兒科學教育的必經之路,同時也驗證了上文提到的,科學游戲是幼兒科學教育的重要形式與關鍵。
再從游戲的角度來說,游戲不僅符合幼兒身心發展特點,同時也是順應了他們的天性,將游戲與科學教育內容相結合可以有效促使幼兒產生學習興趣。并且從現今科學教育的角度來看,現今的教育更看重的是學習者在這個過程中的實踐性。通過游戲本身的趣味性引導,幼兒在科學實踐中會投入更多的精力,并鍛煉他們手腦協同的能力,轉變以往被動的學習模式,提升幼兒學習過程的主動性。
雖然說,隨著教育發展,在學前教育中有著眾多可供教師選擇的科學游戲,但是就游戲本身而言,其趣味性、質量性是參差不齊的,因此教師在選擇科學游戲的過程中,除了要保證游戲本身的趣味性,還應當在現有游戲基礎上進行合理的改動,讓幼兒真正喜歡上游戲,他們才能夠真正地參與到與游戲的“互動”過程中,進而加深學習效果。在改進游戲趣味性方面,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出發。
首先,保證游戲的體驗。在很多時候幼兒對未知事物是有著較強的好奇心的,并且在好奇心驅使下,他們會主動觸摸,這是他們認知的一種過程,同時也是感受游戲趣味性的重要過程。因此在科學游戲中,教師可以為幼兒多設計一些摸一摸、猜一猜的環節,讓幼兒的情感上得到滿足,這樣他們才能更加投入。
其次,在上文中一定提到,幼兒觸摸是他們認知的一種過程。所以幼兒教師在改進游戲中,可以多以動手實踐來進行。比如說,有關植物的科學游戲中,教師可以讓幼兒去檢測植物的酸堿性。
再者,幼兒喜歡的游戲,大多是屬于那些競技類、扮演類的,所以教師在進行科學游戲的過程中,可以在其中設計一些競技類的環節。比如說,在大班科學游戲《打電話傳口令》的時候,其游戲主要形式就是兩個小朋友用一個簡易“電話”,一個說一個聽。這種游戲環節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產生“趣味”,但是在“趣味”的持久性上卻略顯薄弱。這時候教師就可以設計這樣的一個環節。首先,教師可以將幼兒分成若干個小組,并讓幼兒帶好自己的“電話”工具。其次,教師悄悄地交給每個小組最前面的小朋友一個“口令”,并告訴他只能將口令交給他后面的小朋友,看誰傳達的最為準確。最后,這一游戲的開展過程中,教師可以先讓一半的小組進行,其他的小朋友作為競賽裁判。這樣的游戲安排,不僅可以激發幼兒的競爭意識,同時也可以讓他們體驗到信息的傳遞過程,保障學習效果。
老師在幼兒成長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教育的成功與否與老師的素質高低存在直接的關系。幼兒老師在選擇游戲內容的時候,一定要把握好其科學性,游戲方式要注重創新,結合幼兒智力發展的實際情況,設置的游戲內容要符合幼兒的實際能力。如果游戲的設置沒有一定的科學性、嚴謹性,這樣科學游戲教育的真正意義就不存在了。同時,在游戲過程中要包含一定的科學知識。比如有這樣一個游戲,“對你身邊的花草樹木和周圍的生活環境進行繪圖”,此游戲的目的在于引導幼兒對生活中的細節進行仔細觀察,培養其想象力和創造力。
綜上所述,在幼兒學前教育中使用科學游戲意義重大,是幼兒自身成長發展的必然需求。因此一定要完善幼兒教育體系,大力倡導將科學游戲融入學前教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