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牡榮
(江西省上饒市弋陽縣第一中學,江西 上饒 334400)
對于高中階段的學生來說,其思維模式在不斷的發展和完善,并且高中作為學生接觸高等教育的準備階段,是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關鍵時期。同時,學生的創新思維,是判斷學生獨立程度的重要依據。由此可見,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在高中教育中是非常關鍵的。遺憾的是,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師常常會采取講解公式理論,學生多做題目的教學模式,這種方式在具體情景下有一定的作用,可是,單純的理論講解很容易使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另外,教師長期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模式,也容易造成學生思維固化,無法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創新思維自然也得不到發展。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學生的興趣為基礎,為學生創建多樣化的課堂,從而在教學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本文中我將根據我的實踐經驗,探討如何在高中數學的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每一門學科,包括數學多來源于生活,課本上的理論多是先人不斷地探索生活、發現生活奇特的地方,不斷地思考實驗,各個學家的辯論探討而得出的結論后被印在課本里讓我們學習,所以我們應該知道事物的本質是什么,不要脫離實際但也不要局限于課本,學會勇敢的創新知識,大膽地發表自己的看法,脫離題海戰術,學會實際與課本相結合,積極討論問題,在探討中尋找答案,培養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與創新能力,堅決拒絕填鴨式教程,解放學生思維,讓學生大膽地提出問題、猜想問題、解決問題。教師也要學會實施自由放任方式的課堂,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中,提高上課效率而不是一再重復知識點。
積極、活躍的課堂范圍能夠提升學生對于教師所講內容的專注度,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能一味照本宣科,要充分利用學生的求知欲,引導學生主動思考,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以共同探討的方式,多問為什么,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和解答問題的能力。教師要重視學生在課堂的主體作用,給予學生更大的發揮空間。在問題解答上讓學生主動參與,從而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創新思維得到鍛煉。需要注意的是,突出學生課堂的主體地位,并不是放任學生在課堂上自由任為,教師要在學生討論觀點和方法時,適時引導學生發現正確的解答方法,糾正學生錯誤的觀點,使得教學有序、高效。
高中數學知識因為涉及范圍廣,內容較為繁雜,學生學習特別吃力,導致很多學生對數學提不起學習興趣。這就要求教師靈活應用教材,密切聯系生活實際,貼近學生對教材數學問題的理解,幫助學生發現更多解題方法,采用啟發式而非灌輸式教學方法。教師要精心設計問題,激起學生對數學問題的征服欲,加強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新課改的不斷深入,也在逐漸提高對數學教師的要求。在這種情況下,教師要通過各種培訓的形式,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通過高校的學習、與教學骨干進行經驗的交流等方式提升自己的業務素質。在提高自身教學能力的過程中,我們不但要學習數學方面的知識,還要多多學習其他學科的知識,以加強自身的知識儲備,從而更好的提升數學教學的質量。另外,學校還要加強與兄弟院校的交流活動,通過對骨干教師的觀摩課等,推動教師之間的交流和互動。從而共同提升高中數學的教學效果。
書面作業是學生需要完成的作業中最主要的一種作業形式,可直接反饋學生對知識掌握理解的程度,也可以暴露出對知識的理解,運用上的欠缺,完成書面作業要求學生“三思”。一思:理解題意;二思:如何運用已有知識解答;三思:除這種方法外,還有什么方法。作為新時代教師,要注意不能把作業作為單純的課堂教學內容的反饋,而應注意結合生活實際,由課內向課外延伸。例如,有這樣一個課外作業:探究同種商品不同型號的價格問題,它為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其實,這樣的課外探究活動在課本上有很多,它不但拓寬了學生學習思路,而且也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所以,作業形式多樣化是非常必要的,它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的必要手段。
高中數學知識龐博復雜,要完成基本的教學任務尚且需要廣大數學教師付出很大的精力。而在此基礎上對學生進行創新思維的培養更是一項艱巨的任務,需要廣大教師共同探索、相互交流才有可能實現這一目標。目前,許多教師在這一方面已經進行了大量的嘗試,也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希望更多高中數學教師繼往開來,承前啟后,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發揮出最大的教學效率,切實培養出具有創新型思維的數學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