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金菊
(撫順市第二中學,遼寧 撫順 113000)
責任意識是自我意識的一個關鍵因素,情緒控制、行為控制及情緒敏感性,這些指標都會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到個體的主觀幸福感,研究表明高中生責任意識越好,其主觀幸福感也越強。實踐發現,責任意識在學生穩定情緒,快樂學習,培養健全人格方面起著重要作用。因此,本文引入積極心理學的相關理念設計主題班會,關注高中生對于成功的渴望,肯定他們的成就動機,在方式方法上予以引導,幫助其疏導情緒,調整心理落差,加強責任意識。
積極心理學家認為,學生在學習時應學會根據已有的知識經驗背景,主動地對外部信息進行選擇加工,主動地建構意義,而不是被動地接受信息。因此,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應著重強調學生的參與、體驗與成長。班主任在開展主題班會的過程中一定要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主動性,讓學生們勇敢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認真地聆聽他人的觀點,學會從不同的立場角度去思考問題,從而全面地認識自我。只有讓學生對事件有了充分的認識后才能體現在行動上,最終達到知行的統一,這尤其表現在學生對學校規章制度與規則的遵從上。另一方面,師生之間的積極互動,也加強了學生對教師個人的認可和肯定。
在高中學生的成長經歷中,部分學生會遇到老師的漠視、指責,承受家長的批評和責難,甚至受到鄰居街坊的歧視和指指點點,較少獲得積極關注的體驗。一旦他人對他們傾注愛心,給予積極肯定,他們會加倍珍惜,激勵自己加強行為控制和情緒控制。積極的觀察和傾聽不僅僅只是去聽去看,更多的是為了從中獲取需要掌握的信息和知識。認真的傾聽不僅可以讓學生體會到安全、輕松的環境,更能緩解他們緊張的心理,讓他們積極主動的把自己內心的想法表達出來,從而更好的認同老師的教導,并加以改變。另一方面還可以讓學生感受到老師對他的關心和關愛,建立起和諧的師生關系,進而利于學生接受班主任的建議和觀點。
積極心理學理念相信學生能實現自我成長,相信他們可以發現自身存在的問題,認識自己已有的潛能,改變原有認知結構和行為方式,提高對生活的適應性,加強對自我的控制,促進自我責任優勢品格的形成。但是,由于高學生受自身年齡特點與心理發展水平的約束,在對他們進行教育的過程中還需要教師的引導與協助,幫助他們認識自己的不足,挖掘自身的潛能,實現自我的成長。教師在組織主題班會的過程中,首先在內容上應選擇貼近高中學生實際的內容,這樣更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其次在姿態上,應走下“訓導”的講臺,以平等的身份與之對話,關注他們的行為,傾聽他們的心聲,讓制度和規定形成于他們的內心,實現學生的自我管理。
積極心理教育中的團體活動目的很明確,就是在激發學生積極活動興趣的同時,來讓學生的一技之長得以展現,并且通過團體活動來加強隊員之間的合作,建立團隊協作精神。因此,班主任在培養學生自我控制優勢品格方面,可以采用團體活動的形式開展責任意識培養主題班會,團隊之間進行競爭,既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又可以加強宿舍或班級凝聚力。這樣既符合高中生活潑好動的特點,又滿足他們的求知欲,為他們所喜聞樂見,從而調動其積極性,實現自我管理。
有時,文字和圖片的影響力要遠高于語言的影響力。學生可以通過閱讀文字來建立想象空間,可以觀察圖片來把情景想象的更加生動,從而將心理與情感緊密聯系,產生共鳴。讀書、看電影不僅可以讓人心情放松,更是一種心理體驗的過程。學生們會把自己想到和學習到的東西互相傳遞,建立思維、情感上的鏈接。在日常生活和教學過程中,我們會發現多給學生留出時間來看書和看電影、圖片所領會到的知識,會比老師苦口婆心的教導多掌握的多。
案例分析教學是心理健康教育常用的手段之一,尤其是引用學生自身以及同齡人身邊發生的真實案例(隱去真實姓名)。學生在分析與討論每一個真實案例時,不但倍感親切熟悉,更容易引起他們情感上的共鳴,遇到類似的情景時能激活頭腦中已有的知識經驗,從而更有效的應對和解決。班主任在充分認識和了解學生的前提下,可以選取典型的學生事件,設計問題情景,引導學生在實際情境中學會理解學校的規章制度,以期加強學生的責任意識。
角色扮演是美國精神病學家Moreno于1960年創建的一種心理咨詢技術,他強調將人暫時置于他人的社會位置,并按這一位置的要求和態度處事,以增進對他人社會角色及自身角色的理解,從而有效的履行自己的角色。高中生在扮演其學生角色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角色偏差的問題。因此,培養學生責任意識,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方式,強調學生在情景中的角色處理。學生在角色扮演過程中,一方面可以激發他們的想象力,把自己所想到的情景和情感表達出來,另一方面就是可以讓他們站在別人的角度觀察問題,體驗他人內心的感觸,從而改變自己對人對事的態度,讓自身整體行為上得到改善。
主題班會不同于常規班會,要求主題明確,內容具有針對性。積極心理健康教育強調預防性和時效性。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從認知、情感、行為等多個方面探討“責任意識”缺失的策略、原因,發展提升自控力的有效途徑。例如,討論高責任意識的學生有怎樣的行為特征;設計活動體驗責任意識帶來的積極感受。
總之,在采用主題班會課形式培養學生責任意識方面,應根據責任意識主題選擇合適的主題班會形式,通過學生之間的互動參與,來緩解課堂的緊張形勢,并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輕松的學習環境,在認識上達到一致,行為上得到改善,促使班主任的班級管理科學化、規范化、有效化。因此,我們要充分利用積極心理教育的經驗,運用主題班會這一載體,在日常教育管理過程中強化學生的責任意識,提升學生非專業素質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