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楓
(山西省沁水縣嘉峰幼兒園,山西 沁水 048200)
幼兒教育,具體對象是指那些學齡前兒童,處在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身體心智方面還沒有發育完全,所以廣大幼師要想對這些孩子進行良好教育,“因材施教”是十分重要的。比如,面對較為孤僻類型的孩子,應該加強對其心里方面的疏導;面對淘氣型的孩子,要適當予以管教糾正。諸如此類,對待不同孩子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提高幼兒教育質量,從而幫助孩子茁壯成長。
現當代學齡前兒童按照不同的脾氣秉性大致可分為好動型、沉默寡言型、懂事乖巧型和調皮型。針對不同類型的孩子,應采用最為適合他們的方式進行正確教育和引導,這是我國教育體系長期堅持和貫徹的。像好動型的孩子,他們大多數情況下都比較的活潑好動,很難長時間保持安靜,那么對于這種類型的孩子,幼師們應該結合他們自身的性格特點來進行迎合教育。首先要做的就是對這類孩子制定符合他們的行為規范,同時時常暗示他們在做某件事之前,一定要提前和別人打招呼;然后,要建立一定的獎懲措施,現代家庭大多數都是“一家一胎”,這就導致了孩子容易遇事首先為自己考慮,替別人著想的意識薄弱,為了就這一現象正確加以引導,幼師可以在孩子可以接受的范圍內,適當的進行小小的處罰,如果孩子出現明顯改觀,同樣可以進行獎勵,這可以很大程度上讓孩子樹立自我約束力。如若不然,幼師在看到孩子有不當行為時,不及時給予修正,完全不作為,那么孩子很容易誤入歧途。
比如孩子在用餐期間,不按時安靜的吃飯,而是調皮搗蛋,影響其他孩子用餐,面對這種情況,幼師絕對不能聽之任之,必須要在第一時間阻止,并指出孩子的錯誤,教授他們正確的用餐習慣和方法。一般好動型的孩子都有著強烈的表現欲,對外界新鮮事物都保持著相當大好奇,不過又缺乏一定的耐性,所以,幼師應該給予這類孩子更多關注,通過適當的方法正確加以引導。
通常來說,沉默寡言型的孩子具體是指那些平時在幼兒園很少和其他孩子互動、害怕和陌生人說話的幼兒,他們非常排斥和外界進行交流。針對這種類型的孩子,幼師要準備好充分的耐心,一點點進行勸解和開導,并帶動他們和其他孩子一同參加集體活動,活動中,幼師應該時刻關注他們,善于發現他們身上的改變,時常進行適當的表揚,這對轉變這類孩子的心態有著相當大的益處。要是條件允許,幼師還可以讓這類孩子成為自己重點關注的對象,和他們共同參與活動,從一點一滴做起,將他們逐漸引到正確的道路上來。
比如,幼兒園課間的時候,很多孩子聚在一起比賽跳繩,上述這類沉默寡言型的孩子可能由于不熟悉規則,或者不太會跳繩的原因,根本不敢往前靠,只能站在場外默默的注視著,但他們內心深處往往是很想一塊參與的。面對這種情況,幼師一定要敏銳的察覺到,并主動帶著這類孩子一塊玩,等到孩子熟悉了跳繩的規則和玩法之后,心里的那份自信就會被重新找回來,那種想要融入到集體中的愿望也會加強,久而久之,他們會逐漸的從心理陰影中走出來。
幼兒園中,有這樣一類孩子,他們平時乖巧懂事,會完全按照幼師的遺愿去做,他們也是平時最討幼師喜愛的孩子。面對這類孩子的時候,幼師不能放任孩子一直這樣下去,要注意其個性方面的培養,當代教育系統的首要目的,是要培養全方位的人才,而不是一架架只會聽從讓人意愿的機器。鼓勵孩子勇敢吐露自己的心聲,大聲說出自己的想法,這是幼師所需要做的。另外,這類孩子的心理并不怯懦,而是他們習慣了這種“聽話”的方式,針對這點,幼師完全可以制定專屬于他們的教學方法。
比如,上下課排隊是幼兒園很常見的現象,如果幼師沒有特別要求,那么這類乖巧型的孩子很可能就會一直站在原地,直到幼師下達新要求為止。為了改善這一現狀,幼師可以適當的故意安排一些“意料之外”的狀況,教會孩子怎么去靈活變通的處理一定的事件,對于孩子應變能力的培養,是幼師面對這類孩子所要貫徹的核心內容。
幾乎每個幼兒園當中,都會有孩子平時總喜歡調皮搗蛋,相較我們之前提過的好動型孩子,這種調皮型的孩子更為“活躍”,同時這類孩子也是幼師們比較頭疼的一類。對于他們,幼師也應該有一套針對性的教育措施,好動型孩子是調皮了些,花費幼師的經歷可能也更多,但究其原因,他們只是想讓自己更能得到關注,用這種專屬于孩子的幼稚行動,來證明自己的存在感,相比其他孩子,他們的心理要更加復雜和脆弱。首先,幼師在進行糾正其不當行為的同時,要給予孩子更多關愛,給這些孩子他們想要的存在感和安全感,其次,孩子在表現好的時候,幼師要多去進行表揚和鼓勵,同時和孩子家長之間也達成共識,在家長和幼師的合作下,共同給予孩子良好的生活環境和教育環境。
結語:綜上所述,在面對不同類型的孩子時,要學會“因材施教”,在充分了解和體會孩子們心理的前提下,制定真正適合每一類孩子的教育方法,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促進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