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春
(四川省木里藏族自治縣倮波鄉九年制學校,四川 木里藏族自治縣 615800)
初中物理是一門嚴謹的自然科學,通過觀察總結規律,提出問題、做出假設、實驗驗證、的方法得出結論。初中物理的教學離不開物理實驗,通過物理實驗培養嚴謹的思維和邏輯推理能力。為了適應新課程改革對學生創新能力需求,教師應改進物理實驗教學方式,讓學生在與以往不同的實驗教學中培養創新能力。從物理教學開始至今一直有物理實驗教學,筆者就物理實驗教學方法提出以下創新思路。
在以往的物理實驗教學中,教師往往對物理實驗教學不夠重視。他們照本宣科,對于較為簡單的實驗,利用老舊的實驗器具進行演示;而較為復雜的實驗就只能靠畫圖或者對著課本念一念。這樣敷衍式的教學方法不僅很難得出準確的實驗數據,還會讓學生輕視物理實驗。究其根本是高考對于實驗操作和設計的考察有欠缺,使得部分師生急功近利,忽視物理實驗教學的重要性。
現在隨著科技的進步,大多數學校都配備了多媒體教學設備,這給物理教學開辟了一個絕佳的新方向——虛擬實驗教學。作為一個合格的初中物理教師,應熟練掌握多媒體設備使用技術,積極開展虛擬物理實驗教學。相比于傳統的教學模式,虛擬實驗教學更加直觀得把實驗過程展現到學生的面前。有些需要很大場景或者很難在教室演示的實驗就可以通過多媒體設備輕松展示。虛擬實驗還可以對一個實驗重復多次展示,以加深學生對其理解。
比如對人教版初中物理中的“重力”這章學習時,就可以采用虛擬物理實驗的教學方法。講解“重心”時教師給學生觀看下面實驗:用繩子一端綁在氫氣球上,一端綁在小車上,讓氫氣球將小車吊起,讓同學觀察繩子長度和綁縛位置對重力是否有影響。老師可進行課堂提問:該實驗是否有不科學嚴謹之處?從該實驗中我們能得出什么結論?我們還能對該實驗做出什么樣的改進?通過一系列的引導性問題,可以充分提起同學們的興趣,提高課堂活躍度,引發同學們的深度思考,從而更好得養成創新思維。
我們一直在強調創新能力的培養。在初中物理實驗的教學中到底該如何培養學生的創興能力?筆者認為一定要開展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如果一個實驗,從提出問題、做出假設到實驗設計都由教師獨自講解,這就相當于整個班的學生都在圍觀一場“個人秀”。不能參與其中,只是簡單得記憶模仿,會讓學生欠缺獨自設計實驗解決問題的能力,也不利于創新能力的培養。
對此,教師應在課堂中盡量避免為同學設計實驗而應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教師可以設計場景,提出引導性問題,而實驗最終的設計和完成人必須是同學們自己。比如在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中的“大氣壓強”課程的學習時,教師可以提出以下問題:利用礦泉水瓶、塑料吸管、鋼筆等器具設計實驗驗證大氣壓強,并動手操作完成實驗。教師可以讓完成得好的同學上臺展示,并鼓勵同學對探索多種實驗設計方法,一題多解。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指出學生的創新之處并給予表揚。教師還應鼓勵學生發現實驗的不足之處以開拓學生思路。在實驗展示的同時結合理論知識的講解可以讓學生在知識和能力方面都得到提高。培養學生創新能力不僅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求還對他們終生發展有重要意義。
初中物理教材受限于篇幅和課時對實驗的安排還是有局限性。對此,教師應在平時教學中對物理實驗適當拓展和補充。讓學有余力和對物理及自然科學有興趣的同學有更大的發展空間。比如在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熱脹冷縮”內容的學習時,教師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常見物進行教學。比如讓感興趣的學生回家完成以下實驗:取兩個煮熟的雞蛋,一個放在冷水中浸泡,另一個不做處理。比較兩個雞蛋哪個更容易剝開?試解釋其中原理。教師利用簡單的生活小道具,讓同學們自己動手完成了一個實驗。通過這些教材中沒有的補充實驗,可以引導同學講理論與實際巧妙結合,發現實驗和生活的樂趣,達到學以致用,知行合一的效果。
初中物理教學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就是物理實驗教學。物理實驗教學是否巧妙開展關系到學生對物理的學習興趣。作為教師,必須具有開拓創新與時俱進的精神。做到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積極引導的教學模式。巧妙利用各種現代技術實現虛擬實驗教學。重視學生創新能力培養。巧妙利用生活中的“小道具”進行物理實驗教學,讓學生們體會學以致用。教師要在漫長的教育工作生涯中不斷摸索嘗試,勇于突破創新,繼續開創新的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