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楷 劉巖
(中國礦業大學徐海學院,江蘇 徐州 221000)
移動學習模式被稱為第三代遠程學習,是一種數字化學習,目的是搜集零散時間,讓學生充分運用,從而實現知識學習的最大化。
移動學習因其便攜性,可實現學習的隨時隨地,學習者突破現實情境教學中的限制和不足,更多關注自己感興趣的領域。場所上,可依據學習者的需要在任何地點展開學習;時間上,學習者可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合理選擇最合適的時間進行學習。內容上,除了課堂上老師講解的知識,還可以拓寬視野和增長知識的內容。
學生可以用零散時間進行閱讀、學習,與傳統課堂等整塊時間學習有很大不同。祝智庭教授提出的“微型內容”概念的組塊化原則為移動學習提供了理論基礎。組塊化原則不僅有利于學習者利用瑣碎時間學習,還利于學習者在短時間里,掌握一個相對完整的知識組塊,從而實現移動學習的目標。
無論哪種學習,移動學習模式都可以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徑,使得移動學習有一定的針對性。
中國學生十幾年英語學習,但成績卻很不理想,尤其是口語問題,啞巴英語現象比較突出。造成這種尷尬困境的原因有多方面,而陳舊的教學模式是主要原因之一。傳統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中,教師居于主導地位,學生被動接受知識而導致學習主動性受限制。我們呼吁通過移動學習,學生能自主選擇適合自己需要的材料,朝個性化、自主化的學習方向發展。將移動學習與大學英語課程相結合,是順應技術發展和時代發展潮流的選擇。
項目組在2018年9月,以徐海學院在校學生為研究對象進行了移動學習可行性調查,共回收有效問卷223份。其中60.8%的學生經常使用移動端(手機)學習,39.2%的學生不常使用,這表明移動學習已經逐漸成為學生接受并喜愛的學習方式。研究發現學生最期望提高的英語技能是“說”,同時這也是學生最薄弱的英語環節。他們利用手機app進行學習,最常用的是背單詞和練口語的應用軟件,例如:有道、百詞斬、英語趣配音、VOA常速以及可可英語。他們認為目前的英語學習軟件應該增加更智能化的體現在里面,注重權威性,適當考慮受眾群體為學生這一層面,進行免費使用。希望徐海學院可以推出一款自己專屬的APP,加強外國語言教學,將課堂利用率達到最大化。
為解決學生詞匯量不足的問題,教師可以利用智能手機開展詞匯學習。教師每天在各個班級所建立的QQ群和微信群中向學生發送若干個單詞或短語。學生則在接收信息后,利用智能手機上下載的金山詞霸、有道詞典等手機詞典軟件查詢、學習單詞和短語的讀音、用法、例句等。在學生對這些單詞、短語已經熟悉的基礎上,教師在第二天發送相關練習題來幫助學生反復記憶并熟練運用前一天的單詞、短語,鞏固他們的學習成果。除了利用智能手機學習詞匯外,教師還可以利用手機中的筆記軟件功能開展聽寫練習,檢驗學生對前一周所有單詞、短語的掌握情況,學生以短信的形式向教師提交聽寫的內容。雖然這種教學方式發生了改變,學習的媒介由紙筆變為了智能手機中的各種應用軟件,但是詞匯學習和聽寫練習的教學功能并未改變。
為了解決學生不敢開口說英語的問題,教師可以在班級QQ群和微信群中定時發送晨讀材料,美文等,長度為3-5分鐘,引領學生進行口語練習,學生在班群中分享朗讀并打卡。這樣的口語練習所需時間不多,地點不限,學生完成起來較為方便。而且每日打卡有助于激勵學生堅持下去,長久以來,學生會感受到潛移默化的進步。
數字化進程的不斷推進、校園無線網絡時代的到來、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大學生學習英語的需求不斷高漲等因素,都將促進大學英語與移動學習更好地融合,這對營造更好的語言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大學英語教學效果,都將產生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