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廣義
(哈爾濱師范大學音樂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0)
十九世紀作曲家在浪漫主義時期創作的音樂作品大量使用傳統和聲中的變格進行手法,俄羅斯作曲家米亞斯科夫斯基交響樂技術最為精湛,它已成為浪漫派時期音樂風格標志的繼承人。米亞斯科夫斯基創作的27部交響樂及室內樂作品充分運俄羅斯本民族的音樂作品的影響,寫有大量民族風格的樂曲,充分抒發了作曲家強烈的民族主義情感。他們將音樂技術與民族元素有機地融合為一體,在和聲變格進行運用充實音樂實體的同時,把音樂效果提升至極。
說起俄羅斯作曲家,大家的腦海里首先浮現出的是肖斯塔科維奇、普羅科菲耶夫等大家,其次接觸到的則是鮑羅丁、格拉祖諾夫或者穆索爾斯基等人。但是,有一位一生共創作了二十七首交響曲的蘇聯作曲家,他的名字印在了近代音樂史的教科書上,被譽為“蘇聯交響曲之父”,他就是尼古拉.米亞斯科夫斯基。
米亞斯科夫斯基1881年出生于今天的波蘭華沙附近,是一位軍事工程師的兒子。他從小就立志學習音樂,在聆聽了尼基什指揮的柴可夫斯基第六交響曲之后更堅定了決心。他1906年進入了圣彼得堡音樂學院,成為了里姆斯基-科薩科夫的學生,畢業后繼續在該校任教,培養出了一大批人才。
米亞斯科夫斯基一生共創作了13首弦樂四重奏。其中第十三弦樂四重奏不僅是最后一首四重奏作品,也是他一生的集大成之作。它誕生于1949年,那時風燭殘年的作曲家已經意識到自己時日無多,于是把這首四重奏視作自己的“音樂遺囑”。
受俄羅斯浪漫主義樂派影響的米亞斯科夫斯基的作品評論家稱其為:“像一段謙卑的祈禱。單單這一點就能保證這首四重奏的杰出。”在接下去的部分里,特屬于俄羅斯的浪漫主義展露無遺——一面是高音聲部翻滾不停的舞蹈旋律,另一面則是低音聲部微妙而帶著幾分神秘氣息的伴奏。普羅科菲耶夫的弦樂四重奏是同一時期的作品,雖然并不大出名,但是你卻可以拿它們與米亞斯科夫斯基的第十三弦樂四重奏作一次很好的對比: 普氏的四重奏(尤其是第二首)顯然繼承了海頓的幾分血脈,織體清晰,不急不躁,活潑大度。可是米亞斯科夫斯基卻更加注重粗糲的質感,保持了俄國民歌里的那種相對原始的韻味,特別是第三樂章慢板,那簡直就是格林卡歌劇《魯斯蘭與柳德米拉》中某一位男中音的淺吟低唱。還可以猜測,第二樂章里急板里部分“粗野突兀”的處理方式為肖斯塔科維奇晚期四重奏的沉郁手筆開了先河。
運用自然音體系下屬功能和弦的典型變格進行是米亞斯科夫斯基作品常見的創作手法,變格進行關系在音樂發展中起到了陳述調性的關鍵作用。變格進行布局在轉調中推動了音樂發展,開放式變格終止進入下段落并為轉入新調起到了鋪墊作用。不少作品在變格進行和聲功能的布局方面不斷發展變化,向前運動,增強了音樂的流動性,猶如爐中火焰的躍動,給音樂和聲增添了明朗的色彩。整個布局使樂章的氣息寬廣遼闊,和弦運用悠緩、流暢,給人以寧靜的沉思。
另外米亞斯科夫斯基作品開放式變格終止進入下段落并轉入新調的鋪墊技巧在他的作品常有體現,運用這一和聲手法,達到了樂曲完美結合的效果,音樂形象多姿多彩。正格進行的恰當運用,襯托了變格進行手法,更加顯示出浪漫主義時期音樂民族特色的保貴之處。
運用自然音體系其它功能和弦的特殊變格進行是米亞斯科夫斯基作品作用在于作品中完滿預現主旋律并強調主和弦;充分展示結構內部再現音樂流動性;變格進行技法引入樂曲終止增加音樂空間。
米亞斯科夫斯基作品的另一個特點是將伴奏織體級進與跳進流動完美的結合,使音區高低發展跌宕起伏,為俄羅斯民間調式開辟了新的道路。
在主調中運用變化音體系的特殊變格進行手法,又借用平行和聲大調的和弦,力圖表現忠實誠摯的思想情感,帶有幻想性和悲劇性的哀傷因素,同時起到鞏固調性的作用在米亞斯科夫斯基作品中會巧妙的體現。和聲色彩對比對比在作品呈現中最富有幻想藝術色調,用和聲色彩對比描繪出一幅驚天動地的景象。音樂歡快、明朗、清澈見底,同時也富有詼諧的藝術色彩及幻想性因素,在米亞斯科夫斯基交響曲中更加體現出戲劇性的一面。
運用變化音體系和弦的特殊變格進行在米亞斯科夫斯基作品里前后用自然音體系和弦、離調和弦。前面鋪墊,后面和聲音效緩和。拿波里和弦的出現,使特殊變格進行實施了結構內部的戲劇性。在主調中運用變化音體系的特殊變格進行手法,描繪出一幅令人驚心動魄的景象。
米亞斯科夫斯基作品里學習十九世紀俄羅斯作曲家運用以下屬音為低音的變格進行技巧,進一步豐富和創新了音響。他們保持、繼承其特有的傳統,把音樂和聲中最好的、最富有生命力的東西獻給自己的祖國,從而也為二十世紀乃至整個世界音樂藝術寶庫作出自己的貢獻。
預現主旋律并強調主和弦的技法是作曲家學習前輩作曲技法的巧妙借鑒,米亞斯科夫斯基大多數作品加強了和聲功能感,強調了低聲部的流動性。變格進行技法在此處運用非常新穎。
米亞斯科夫斯基的創作活動始于圣彼得堡音樂學院求學時期。這時的作品受文學上象征主義思潮的影響,囿于表現個人捉摸不定的內心世界,樂思隱晦,色彩若明若暗。他在戰爭中的見聞使他向現實接近了一步;十月革命更使他的思想受到了強烈的震動,促使他逐步完成了思想-美學觀的轉變。米亞斯科夫斯基獲得過不少榮譽:1927年獲蘇聯政府授予的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功勛藝術家稱號,1940年獲蘇聯藝術學博士學位,1947年獲蘇聯人民藝術家稱號。他的作品還先后五次獲得斯大林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