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圣欣 李欣澤
(天津音樂學院,天津 300000)
自從《印象劉三姐》登上文化產業舞臺之后,實景演出逐漸成為文化旅游產品的主流,“印象系列”拉開帷幕。從2007年開始到如今,有知名度的實景演出多達百部。如著名的夢回系列,自舞臺劇《宋城千古情》一炮而紅,實景歌舞《泰山千古情》也運營而出。泰山作為一直以來的大自然瑰寶,五岳之首,黃河流域的發祥地之一,自古以來就受到了歷代統治者和無數文人志士的關注和敬仰,至今也是世界重要的文化遺產和國際登山節的重要舉辦地,這部根據泰山自古以來上下五千年的的風土人情為依托而打造的獨具本地特色的大型實景歌舞演出。也充分的將泰山豐富的傳統文化和具有歷史意義的文物和旅游景點推向全國甚至全世界,確實讓前來參觀的游客不是僅僅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是更多的了解泰山千年的魯文化底蘊和歷史內涵,帶領游客全身心的投入全身心的進入泰山,走進泰安這個歷史和風俗都與眾不同的城市。
作為異地復制的千古情系列,舞臺效果也以聲光電機械等高科技特效以及上天入地的空間創意,在觀眾看來確實是一種全新的體驗,但就內容上來講宋城演藝同樣采用五幕戲的形式來演繹這場實景歌舞劇《泰山千古情》,從古貫今采用時間的順序來講述泰山的文化風韻。幾乎沒有任何創新的復制內容,亮點也無從下手尋找。宋城演藝沒有根據泰山本身自己的特色來籌劃準備,僅僅采用相同的舞臺技術和舞臺內容,缺乏創意性和地方特色性,相比較《宋城千古情》而言,泰山的最大優勢應該是像《印象劉三姐》一樣,引入真實的生態自然景觀,依托天然的自然風光作為舞臺因材施教的去打造全方位的環繞式室外演出形式。泰山有這個條件也本身具備這個得天獨厚的風光。宋城和泰安兩地自然景觀的不同,風土人情的差異,政府的扶持與支撐也是很關鍵的因素之一,宋城演藝與泰安政府一直處于對立競爭的關系,經營者始終沒有在政府與自身之間的關系中找到平衡點吧,沒有協商好各自的利益關系。而政府扶持的《封禪大典》就做到了權衡利弊,利用泰山自己的優勢去創作腳本,搭置舞臺,在傳統實景演出的基礎之上對此進行技術的融合組織再創造,把演出主題變成第一無二的,這種不可復制性讓發展也才有了更多的可能。《泰山千古情》在前期受到一時好評之后就固步自封止步不前,在中期經營創作團隊沒有轉型和及時止損,急于求成,導致這項產品一落千丈,再也爬不起來。異地復制也需要因地制宜的實事求是的進行模仿再創造。
自《泰山千古情》推出以后,一直是采用與旅行社結合銷售演出票的形式,來擴展觀眾和受眾群體的,雖然有《宋城千古情》連鎖品牌的帶動,但畢竟影響力有限,而且對于本地市民也沒有實施相應的文化惠民政策,本地居民的宣傳力度也不夠,大多數泰安居民甚至是直到演出停演才知道,更別說買票去看。經過調查,看過的本地居民中也大多數贈票而去,并不是發自內心的被宣傳和節目吸引,這種情況下又如何指望觀眾帶動觀眾,因為好口碑而前來觀看呢?價格營銷方面雖然采用了差別定價法,但卻并不明顯,打折票和出售套票也是與旅行社捆綁銷售,票價沒更多的是參照前來旅游的外地顧客,而沒有協調與本地居民協同發展,總體來說也是很不合理的。線上宣傳方面由于之前與政府的協商力度不夠,也沒有很好利用政府來做推動宣傳,具有影響力的門戶網站和官方公眾號更是無處可尋。論傳統的線下宣傳方式來說主流報紙的宣傳的介紹宣傳和版面排放,也只能針對年紀較大的受眾群體,絲毫無法吸引和讓年輕的觀眾得知。對于《泰山千古情》來說單單如此的宣傳方式又怎能吸引到滔滔不絕的受眾,單靠旅游來進行宣傳捆綁營銷又怎能維持一個龐大的表演團隊的生存。只能是逐漸滑坡直至滅亡。
《泰山千古情》正是為了促進泰山旅游業的迅速發展和壯大旅游市場鏈而衍生出來的,但卻成為了旅游行業的犧牲品。一是中國地廣物博,自然景觀更是數不勝數,旅游市場的繁復,也給受眾帶來了更多的選擇,也讓各地開始了客源之間的爭奪戰,客源的分流導致景區以及文化產品遭受了巨大的壓力和前所未有的挑戰。二是長期的旅游市場的發展,也致使游客需求日益提高,質量也愈發的講究,旅游文化產品一旦失去自己獨到的特色就很容易被市場和時代所淘汰。三是自然資源的可持續發展,政府管理部門缺乏對其自然資源以及人文景觀的保護措施,對環境保護方面的重視程度的不充足。四是泰山自身基礎設施的有待完善和旅游產業鏈的多樣化發展方面還有很大的改進空間。
《泰山千古情》的隕落確實讓人不禁可惜,但我們卻可以以此為鑒,對在其他地區開展的千古情項目要著重在于其系統實踐和創新的方面來權衡把握,順應旅游市場的發展潮流以及當地的特色景觀量身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