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甲奎
(廣西國有博白林場馬子分場,廣西 博白 537622)
近些年,隨著科技水平不斷提高,計算機信息技術水平也不斷提高,逐漸在社會各個行業中得到推廣。林業建設是保持生態平衡的重要因素,利用新技術對林業建設作出規劃系統的建設,有利于林業建設的規模化、系統化的形成,有力提高林業建設的質量和效率,是科技帶動生產力的有效表現。為了加快林業建設的發展速度,應該對新技術形勢下如何建設規劃系統進行探討。
近些年,隨著人們的環境保護意識加強,林業建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目前我國的林業規劃中仍存在一些落后的問題,導致林業建設中的工作效率不高,還會產生其他問題。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在林業建設方面的規劃能力相對落后,無法充分運用技術手段支持造林規劃。雖然我國的林業資源比較豐富,但是在林業建設過程中卻會受到地形、氣候、水資源等多種因素影響,如果規劃系統不合理就難以實現造林的真正意義,使人工成本、時間成本等白白浪費。此外,由于林業勘測和規劃工作經常在野外進行,工作環境艱難加之待遇不高,因此很難吸引高精尖的專業技術人才。林業規范中存在著規劃不合理,缺乏新技術的應用和創新型人才的問題,這些因素阻礙了規劃系統的建設。
分析目前林業規劃中的問題后可知,進行規劃系統的建設主要是為了達到幾方面目的。第一,對一定區域內的林業資源種類進行數據統計,使林區內的樹木種類、樹齡、種植面積等各種數據可以進行及時的數據更新;第二,根據目標區域的實際需求進行按需種植,減少重復種植、漏種等問題,使林業發展更加合理;第三,可以根據目標區域內的原有種植情況進行了解,對新的種植計劃進行精確選擇,還可以進行具體的造林設計。總之,在新技術作用下,規劃系統要實現更加精確、更加及時、更加高效的發展目的,從而提高林業建設的實際水平。
了解林業規劃系統的建設目的后,就等于為規劃系統的建設制定了目標。在新技術條件下,要實現科學合理的規劃系統建設,應主要從加強系統建設和提高人員素質入手。
首先要說的是關于系統建設的主體框架。主體框架的合理性會影響到后期系統使用中的合理性、科學性。構成主體框架的主要技術包括邏輯分析、數據存儲、應用端和支撐端這四方面。目前在林業建設的發展中,GIS(地理信息系統)的應用最為廣泛,為數據存儲提供采集數據的支撐服務。數據存儲部分又根據林業建設的需求分為不同板塊,也就是僅次于主體框架的建設部分。數據庫的建設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和時間成本,也是建設規劃系統的重要基礎。根據林業發展的需求,數據庫內容主要分為地理信息數據及森林信息數據。地理信息中要包含區域內的地質信息、公路情況信息、水路情況信息、區域周邊的行政劃分和林業與農業的土地利用比例等信息。通過這些基礎信息作為依據,不斷充實系統數據庫,為后期的林業建設和發展提供地理信息基礎。森林信息數據需要記錄林區內的森林種植資源、種植時間、錄入數據庫時間等。為了便于查詢,要在設計時采用便于查詢的計算機語言進行設置,使系統使用者能夠快捷地獲取有用信息。
對規劃系統進行建設時,要錄入大量的數據信息填充數據庫,而前期的準備工作就需要林業人員去實地調研,根據在檔記錄去核對,只有保障基礎數據準確才能使規劃系統有效地發揮作用。因此林業部門應對基層人員加強素質培養,將信息錄入需求的專業數據繪制成表格,確保工作人員如實準確錄入基礎信息。其次,對于一些造林數據庫的填充,還需要基層人員輔助技術人員協同完成。比如對林地的編號、設計時間、負責人、樹木品種的名稱都要做好記錄,只有掌握全面準確的信息才能使數據庫有效發揮作用。最后還要提高林業部門相關人員的系統操作能力。技術研發團隊會將系統權限、用戶表單等內容交給林業部門,要求林業部門內負責操作系統的工作人員必須熟練掌握規劃系統,能對信息進行及時的調取和查詢,還要能處理單位內用戶密碼重置、變更管理權限等操作,使規劃系統得到有效應用。
林業資源的發展具有復雜性和重要性的特點,為了使林業資源更好地為生態平衡做貢獻,使林業建設持續發展,就應該積極采用創新性的技術手段提高工作水平。新技術的應用可以使林業發展更具整體性、規模性和計劃性,將傳統的、落后的管理變更為科學合理的管理,這就是科技力量改變環境的表現之一。因此應加強對規劃系統建設的重視,積極采用新技術改變林業規劃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