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素云
(河北省承德市營子區汪家莊鎮中心校,河北 承德 067203)
閱讀與寫作其實是一個動態化過程,是一個不斷輸入與不斷輸出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提升自己的過程,與此同時,寫作也是一個表現出自己與眾不同的過程,在不斷變化的過程中進而塑造了自己以后的性格。寫作是一個自己與讀者交流的機會,去碰撞思想的火花,去嚴謹地進行邏輯推理,去講述自己的故事,明白自己內心的想法。由此看來,在小學生階段進行語文作文的教學勢在必行。
課外閱讀是語文教學的拓展與延伸,是課外語文活動中最重要的內容之一。寫作文的關鍵在于豐富的素材積累,但是目前小學生的課業負擔較重,他們大多時間在學校度過,對生活中素材的積累來源有限,閱讀與寫作是不可分割的事情,可以說閱讀是為寫作積累素材,寫作是檢驗閱讀效果的方法之一。提高寫作能力的捷徑就是閱讀,這句話沒有錯,閱讀其實是一個比較漫長的學習過程,短時間內可能看不到效果,但是作文寫作則需要優美的辭藻,細膩的情感,以及深刻的體驗,小學生的人生閱歷比較少,經歷的事情也比較少,那么從哪里得到這些呢?在進行課外閱讀時,可以在旁邊放一個讀書筆記,將好的語句,新的成語記錄下來,或者讀到某一段落時忽然有感而發,這時也可以在旁邊寫下自己的讀書筆記,久而久之,量變然后才能質變,時間長了,學生的文采以及談吐都會得到提高。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多數的小學教室已經安裝上了多媒體設備,在上課的時候教師可以充分地利用現有的資源,或者用音響播放專業人士朗讀的課文,或者組織學生觀看與所學知識有關的電影,觀看完之后組織學生進行觀后感的寫作。語文作文課不僅僅局限于課堂,我們可以走出課堂,利用農村這個優勢,讓學生去走進大自然,去接觸自然界的花草樹木,近距離地觀察,有感而發,有助于學生在語文寫作中表達自己的情感。這樣的教學方式,同學之間彼此互動,這樣既增進了學生之間的感情,也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熱情。
從新課標改革的要求來看,作文講評課不能停留于教師對學生作文進行總結性評價階段,而是要引導每個學生成為作文講評課的主人。首先,教師要注重學生寫作興趣的培養,使學生養成每天寫日記的好習慣,在課堂中與其他同學一起分享日記中記錄的趣事,逐漸體會到寫作的快樂,自覺在日記中積累好詞、好句;其次,對學生良好的寫作習慣要給予肯定和表揚,讓學生意識到日常積累對提高寫作成績的重要性,進而掌握正確的寫作方法,使得作文學習輕松且有效;再次,采用典型的講評方法,對學生產生最直接的影響作用,每次講評課應有所側重,如寫作技巧的講評、寫作方法的講評、擬人或比喻使用方法的講評等,多樣化的講評內容,更有利于吸引學生。另外,講評的方法也可多種多樣,例如讓學生之間互相批改作業,再由教師進行批閱,如果學生能夠找出作文中的用詞錯誤或者標點符號錯誤等問題,要當堂表揚,讓學生樂于參與作文講評課,認真幫助其他同學批改作文,這一過程中學生也養成了敢想、敢寫、敢創新的好習慣。
有的小學生羞于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或者是有別的一些原因,比如有的學生是因為害怕犯錯而不敢表達自己心里的看法,那么就要間接地告訴孩子,周圍的同學和你一樣,都是剛開始進行寫作,作文就是各抒己見,把自己的所見所聞用筆寫下來并且分享給同伴的一種交流方式,并無對錯而言,所以不要害羞也不要怕,寫出你自己的想法,如果書寫的內容與中心思想不符合了,那得找找原因是什么,我們可以慢慢改等等,類似解決學生心里的恐懼,這是非常有必要的。一定要讓學生先慢慢敞開心扉去接觸語文作文,然后慢慢地喜歡上語文作文,如果這樣的話,那么老師的任務就完成了一大半。
在源源不斷的改革中,一些現象得到了好轉,但是還存在著一些不可抗拒的因素。在語文作文教學中常常會出現一些課堂教學模式死板, 教學模式缺乏靈活性的教學現狀。在小學時期進行作文的寫作也是有一定原因的,比如小學生接受新鮮的知識比較快,對事物充滿了好奇心等等一些優點。所以教師應該根據現年齡段孩子所具備的一些特點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教學,幫助孩子表達自己內心的看法與觀點,并且養成良好的寫作水平,打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