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敏
(白山市渾江區六道江鎮農村經濟管理站,吉林 白山 134308)
(一)有的鄉鎮會計素質有待提高,法制觀念不強。
無論是業務素質、知識結構等方面,缺乏專門培訓,有的甚至無證上崗。在實際工作中,不能準確地分析判斷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合法性,往往導致會計信息失真;尤其是有的會計人員責任心不強,缺乏監督意識和法制觀念,在農村經濟管理工作上,職業判斷能力差,無法在經濟管理過程體現自覺監督能力,對財務支出不合法的情況把不住“關口”,促使資金流失,給單位造成不應有的經濟損失。
(二)單位內部監督機制不全,致使財務管理松馳。
主要是內部監督制度不健全,即使有規章制度也是形同虛設,執行不到位,以至監督失效,會計工作秩序混亂,財會人員出現貪污、挪用公款等舞弊行為,而有的單位領導利用職權違法違紀,敢于損公肥私,為了追求個人利益,甚至指使或授權財務管理部門、會計人員公開做假賬,偽造會計憑證,而會計人員由于畏于權勢,喪失原則,違法處理會計事項,公開與領導一起作弊。
(三)法律上缺乏約束機制,會計不能有效地行使其監督職能。
《會計法》雖然對會計人員的監督職能有所規定,由于相關法律法規沒有配套到位,無法使會計人員和監督職能得以有效發揮。特別是因為會計人員有的是由領導任定的,有的領導會給聽話的會計人員好處,而堅持原則的會計人員被打擊報復,這樣使會計人員被迫按領導意圖違規操作,會計監督只能成為擺設了。
(四)社會對會計工作監督力量不足。
眾所周知,注冊會計師事務所在我國對會計監督工作是社會監督的主體,但是由于現有會計師事務所規模有限,力量薄弱,無法保證監督效率和質量。
就我國經濟發展的形勢和會計監督的任務所需,我國的注冊會計師隊伍急需擴充,再加上隨著經濟的發展,使得我國隨之產生的大量的各種公司、企業也都需要社會的監督,這就更顯得社會監督力量不足,甚至出現監督的盲點、盲區,進而這種監督不力也使本來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受到不良的影響。
首先,要從法制教育入手,要使會計監督工作按照法律約束的機制走向健康軌道。在我國,不僅頒布了新的《會計法》,同時還有配套的《會計法》實施細則,可見《會計法》的操作性是很強的。建立和完善會計制度,使會計工作實現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違法必究,執法必嚴。”也為執行部門和注冊會計師事務所準確地實施會計監督創造了良好的客觀環境和有利條件。
其次,單位內部建立健全會計監督機制。這種監督機制從農村經濟管理工作的角度來說,主要是指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對單位的經濟活動進行監督,就是說,單位的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是監督的主體,監督的成敗與單位領導對會計工作的認識和重視程度密切相關,單位負責人應當帶頭建立和完善單位內部會計監督機制,使會計監督真正實現內部管理和內部控制。這樣才能保證在經濟管理過程會計工作的質量,有效地依法處理會計事務,使不合法的會計行為得到規范。為了實現會計法的要求,具體應體現以下幾方面:
(一)在本部門從事經濟業務事項和會計事項的人員,部門職責必須清晰,崗位權限明確。其中不相容的職務不能職責交叉、混淆不清,應當相互分離,達到相互制約和實現監督的要求。比如,負責記賬的人員要與經辦人員、審批人員職務分開,不能交叉;同時記賬人員也要與財物保管人員職務相分離,如果不相容的職務交叉、職責混淆,勢必造成業務之間失控,直接影響到經濟管理工作的有效性。所以,堅持實行不相容職務的分離和制約是實現崗位內部監督、控制的一項重要規則。
(二)對于那些經濟業務比較重要的事項進行決策和執行時,應當在程序上對相互監督、相互制約做出明確規定,以利于避免決策混亂,造成失誤現象的發生。特別是要防止個人獨攬大權而濫用職權問題,必須要強化會半監督和參與決策的作用。
(三)對于財產物資的清查,要在期限、范圍和組織程序方面加以明確,實行全面或部分、定期或不定期地對各項財產物資進行實地盤點;還有對債權債務、銀行存款及庫存現金等進行清查核對。做好這些經濟管理工作目的在于保證單位財產的安全、完整,準確地反映單位擁有資金的狀況,改善經營管理,監督資金的使用合理有效,并對清查各單位所擁有的各項財產能做出真實全面的反映。財產清查的范圍以及定期或不定期進行,國家有規定的按規定辦,沒規定按單位管理要求清查。總之,要使財產清查工作組織有序,實現制度化。
(四)還要對會計資料定期進行內部審查程序加以明確,要按照國家統一規定的會計制度制定出本單位審查的辦法,使審查程序有序進行。
(五)在對會計監督問題上,還要在明確會計責任主體的同時,加強本單位負責人在會計監督工作中的領導責任,對單位負責人提出更高的要求。他們應義不容辭地應保證本單位的會計機構、會計人員敬業守職,依法履行國家規定的會計職責,不僅要使會計資料的真實、完整及合法性得以保證,領導上還不得授意、指使、或強令會計機構或會計人員弄虛作假,違法辦理會計事項。
再次,要根據《會計法》要求,加強對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教育,進一步提高他們的業務素質。要教育和培養廣大的會計人員從增強法律觀念入手,自覺地帶頭執行會計法規,忠于職守、堅持原則、廉潔奉公,樹立良好的職業道德。與此同時還要使會計人員適應經濟的發展和科技進步形勢的需要,與時俱進,提高會計業務素質和工作水平,鉆研會計業務,跟上會計電算化的步伐,努力提高掌握會計信息質量的專業技能。為此,單位還可以通過各種有效形式提高會計人員的素質。有關方面可以進行會計專業職稱考試、注冊會計師考試等形式,使會計人員的全面素質都能得到提高。
最后,大力發展注冊會計師事業,使會計監督工作更好地接受到必要的社會監督。做好經濟管理離不開強化會計監督,而要實現對會計監督的有效性,必須具有到位的社會監督,社會監督重點在于注冊會計師事業的發展。隨著經濟的發展,會計工作所需的社會監督呼喚著注冊會計師事業的發展,以保證對會計事項進行客觀、公正、全面評價,受托單位資料的真實性能由注冊會計師負起法律責任。要保證會計師事務所具有獨立地位,自主管理,依法經營,獨立承擔法律責任,不受外界權力干擾,使社會監督保持其公正性。注冊會計師要負起經濟警察職責,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才能得到更好地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