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長虹
(烏馬河區(qū)振華社區(qū),黑龍江 伊春 153000)
選人用人是關系黨和國家事業(yè)興衰成敗的重大問題。隨著《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的頒布實施,干部選拔任用工作進一步擴大民主,實行陽光操作,逐步走上了規(guī)范化、科學化、制度化的軌道,民主推薦、差額考察、征求意見、任前公示、試用任職等規(guī)范程序,充分落實群眾“四權”,讓群眾參與干部選拔任用全過程,取得了明顯成效。但在實際操作中,干部選拔任用的一些具體環(huán)節(jié)仍有著較大的改進空間,例如干部選拔任用的初始提名,一直沒有一個比較合理的性質界定,也沒有相對規(guī)范的程序可供參考實施,對于初始提名的主體、適用范圍、提名權限等也無明確的規(guī)定。因此,在具體操作中往往以組織部門、上級領導,特別是主要領導提名為主,權力相對集中。誰來提名、提誰的名、怎樣提名、如何接受監(jiān)督,成為一個時期以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薄弱環(huán)節(jié),是一個不可回避的問題。結合幾年來的工作實踐,應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切實規(guī)范干部選拔任用初始提名行為。
一要建立完善初始提名責任追究機制,把好干部入口關。眾所周知,干部選拔任用提名是第一關,也是最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而在實際工作中,初始提名的主體一般以組織部門、黨委主要領導為主,在換屆推薦和公開選拔進行的組織推薦、群眾推薦和自薦時,其他領導干部、部門黨組織和干部群眾都可以是初始提名的主體。因此,應把初始提名的主體作為責任人,探索建立初始提名責任人追究制度,并把責任追究具體化、清晰化。如單位黨組織或領導干部個人向任免機關推薦干部人選時,要實事求是地填寫干部推薦報告或填寫推薦提名表,包括提名理由、任職意向等,并附上署名的推薦材料,推薦材料要包括推薦人選德、能、勤、績、廉等方面的情況和民意情況,同時黨組織負責人或領導干部個人應作為初始提名責任人;組織部門根據工作需要或領導班子配備需要,經集體研究提出干部擬任人選的,組織部的主要領導也可列為初始提名責任人。此外,還可在紀檢監(jiān)察部門建立提名備案制度,即對初始提名責任人特別是有“初始提名權”的領導干部建立提名備忘錄,把推薦材料(署名)送交紀檢監(jiān)察部門備案。對推薦失真失實、造成用人失誤的,要追究初始提名責任人的責任,使提名變得嚴肅起來,一方面是在提醒用人者自身清正廉潔,另一方面也是督促提名人認真考察被提名人,這有助于提高提名人的責任意識,對防止干部“帶病提拔”、“帶病上崗”能有一定的效果,更有利于防止選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現象。
二要提高干部群眾的參與意識,做到群眾意愿與組織意圖相結合。由于受傳統的思想觀念和思維方式的束縛,仍有部分黨員群眾片面地認為,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是上級組織和領導干部的事,與一般黨員和群眾無關,對參與干部選拔民主提名工作表現出不關注或無動于衷,民主意識不強,政治參與意識比較淡薄。因此,要采取多種形式,加大對初始提名方法、程序及其重要意義的宣傳力度,讓廣大干部群眾充分了解初始提名,增強廣大黨員群眾的民主意識和主人翁責任感,提高參與初始提名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可探索推行缺位預告機制,在民主推薦之前,應該對所有擬選任的崗位進行描述,把空缺職位、任職資格和條件、選拔方式和程序等提前向群眾公開,讓廣大干部群眾充分掌握必要的信息。在干部選任中,更廣泛地運用民意,把群眾意愿作為選拔任用干部的主要標準之一,真正在干部選拔任用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加大公開力度,切實營造干部選任群眾參與、群眾監(jiān)督的良好氛圍。在選人用人中,決策要科學、規(guī)范,立足民意,在嚴格干部考察程序的基礎上,要堅持領導班子研究討論集體決策,決不能搞“一言堂” 和“家長制”。要實行“任一選二”或“任一選三”,全面比較,反復權衡,在尊重班子多數成員意見的基礎上民主決策,使組織意圖與群眾意愿形成共同取向,做到群眾意愿與組織意圖相結合。
三要擴大提名工作的民主程度,創(chuàng)造好民主推薦的環(huán)境。必須在初始提名的準備程序上下功夫,通常情況下,民主推薦是初始提名的基礎,民主推薦的范圍越廣,程序越規(guī)范,初始提名的質量就越高,就越能體現初始提名的民主程度。首先,要科學界定參與推薦提名的主體范圍。一般來說,如果單位規(guī)模不是很大,領導與干部職工之間相互比較了解,人員容易集中的,應實行全員推薦;對規(guī)模比較大,或者所屬單位比較分散,人員不易集中的單位,在確定推薦人員時,除了讓全體班子成員、機關干部、所屬下級單位負責人參加外,還應到部分基層單位推薦或由部分干部群眾代表、服務對象參加推薦。確定推薦的范圍,應把握的一條原則是,有條件的,要盡可能讓更多的黨員及群眾參加,使廣大黨員群眾都享有民主權利。其次,要創(chuàng)造好民主推薦的環(huán)境。提前向群眾公開推薦職務和條件,給群眾充分的醞釀時間,允許其作必要的調查以至討論醞釀。推薦時,要作好充分的動員,消除群眾的顧慮,明確推薦的具體事項,減少群眾推薦的盲目性,提高推薦的針對性和準確性。此外,還要科學分析推薦結果。要對推薦結果的真實性、合理性進行綜合評估,從干部的工作經歷、崗位分工、個人性格以及參加推薦人員的情況等多方面對干部的得票情況進行具體分析;同時不能簡單地以票取人,在工作中要多做考察了解工作,多方面聽取意見,在辨別意見真?zhèn)蔚幕A上,正確分析個別人的意見與大多數人的看法的關系,干部小節(jié)與主流的關系,從而對推薦結果作科學的判斷。
四要加強對領導干部特別是“一把手”初始提名權的合理規(guī)范。從理論上講,“初始提名權”只是職務空缺后的一個推薦權,是黨委領導班子成員、組織部門干部、甚至一般群眾都應擁有的權利,但在實際工作中,“自上而下”仍是干部選拔至關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初始提名”對干部提拔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沒有“始作俑者”,后面的許多環(huán)節(jié)和程序,往往難以“入圍”。規(guī)范干部任用初始提名行為,主要的規(guī)范內容應是領導干部特別是黨委主要領導的用人權。實踐中,一些重要崗位的人選,常常由書記個人首先提出初始提名人選,這一過程基本沒有成文規(guī)定加以規(guī)范,只是習慣做法,沒有任何文字記錄。同級組織部門無法對此進行把關,上級組織部門也無從檢查監(jiān)督。這一環(huán)節(jié)的制度缺失,很容易成為少數領導干部利用通過“走程序”的形式實現個人私利,造成“程序上看似中規(guī)中矩,實質上體現個人意志”的現象。當然,應當明確的是,規(guī)范干部任用初始提名行為,是對領導干部特別是“一把手”用人權的合理規(guī)范,而不是取消。領導干部特別是主要領導干部承擔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建設的重要責任,應該具有對干部任用,特別是對一些重要干部的任用進行初始提名的權利。所以,應探索加強對“一把手”用人權合理規(guī)范的制度,對某些重要崗位如鄉(xiāng)鎮(zhèn)黨政正職、黨政部門正職等,可實行地方黨委全委會成員民主推薦提名制度,既使“一把手”應有的用人建議權在確定參考人員名單的過程中得到體現,又受到全委會成員民主提名的合理制約,能夠有效防止干部選拔任用由少數人或個人說了算的現象,把提名上的失誤控制在最小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