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光磊
(包頭市第八中學,內蒙古 包頭 014000)
初中數學的難度、邏輯性以及復雜程度與高中數學相比還是相對較低的,但是相對于初中學生的學習能力的學習意識來說是相對均衡的。對于教師來說,有目的地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也對教師的教學水平有一定的要求,例如教師需要從課堂教學內容的準備、創設教學情境以及提高課堂互動等不同方面進行課堂質量的提高,并在準備課堂問題時有意識地融入一些思維變換內容,由此可見教師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引導初中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在新課標改革不斷推進的教育背景下,對初中數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進行研究有很大的教育意義。
一些教師認為初中數學教學內容中存在許多概念式數學,即對數學概念的認知要求很高,不僅包括對概念中每一個詞語進行正確的理解,還包括對概念的使用條件進行明確,由于學習的內容是固定且思維變換空間較小,所以這種概念數學的教學很難對學生的創新思維進行培養。但是理解概念不是一個文字游戲,而是要建立在數學思想和數學思考方式的基礎上,教師在初中數學的教學過程中,要著重考慮學習方法和學習思想對學生過程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并將教學方向向創新思維培養方向逐漸偏移。另外,在學生的不斷學習過程中很容易形成一種思維定勢,即形成固定的解題思路和學習方法,這種思維定勢能夠有效地提高解題速度和接受學習的能力,但是不利于學生形成新的學習思維,所以這種思維定勢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是很不利的。
創新能力的培養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這種思維能力能夠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主動地進行舉一反三和思維變換。例如,在一些概念式數學的學習過程中學生能夠對概念數學形成更準確的認知,在解題過程中形成更嚴謹、更準確的思維習慣,幫助學生消除由于肌肉記憶或思維定性就會使學生在接觸到題目時就產生在腦中形成的固定的解題思路。
課堂中教師的引導作用往往會限制學生的思維發揮,從而將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局限在課本的學習范圍內。因此,教師可以給學生一個預習課本內容然后將不會的、不清楚的內容進行小組討論的時間,在同學們之間進行討論能夠緩解一些同學由于向老師提問而出現的緊張和焦慮,所以小組討論對于學生整體來說是更好地展示學習方法和學習思維的方式,教師要在課堂開始前根據學生不同的數學學習能力將學生隨機分為數學討論小組,通過同學之間的互幫互助幫助學生理解學習內容。
在初中數學課堂中為了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和思維能力,需要學生提高在課堂中的參與度,向老師展示出學生的思維進度。例如,在學習全等三角形以及相似三角形的證明題目時,對于一些解題步驟不復雜,只用到一個或兩個判定定理的題目,可以在課堂中對學生進行提問,提高學生對題目的理解力。在課堂中向老師以及全班同學展示做題步驟可以提高學生的解題自信,也給同學們更多解題思路的思考,教師也能夠在這個過程中把握學生對課堂內容的掌握能力。為了減少課堂大題的難度,在向學生提問之前,需要教師首先在教學過程中通過例題講解加強學生的邏輯思維培養,給學生一個可供參考的學習范本。如在選擇全等三角形的證明方法時,通過邊邊邊、邊角邊等判定方法的逐個排除,最終確定判定的方法,這樣排除的過程就體現著邏輯思維的運用,不僅能夠減少解題判定方法的混亂出現,還能提高解題的正確率。
受到考試體制的限制,學生對數學的學習很大部分是為了獲得更高的考試分數,所以學生盲目地刷題、卻不注重錯題的總結,反而讓學生出現不敢做題、不敢面對數學成績的錯誤心理,這是考試體制給學生帶來的一種無形的心理壓力。當學生在考試過程中或日常的練習中出現大量的錯題時,教師不應該責罵學生、懲罰學生,而是思考錯題在教學過程中所具有的作用,并合理地引導學生正式錯題、用科學的方法減少數學錯題。在對易錯題的錯因進行綜合性地分析和總結后,學生還要及時地對照自身的解題方法和解題習慣進行自我消化,從而科學地提高數學成績。
綜上所述,對初中生思維能力的培養不僅需要教師提高教學能力和課程準備量,還需要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和學習思想。讓學生敢說、敢做、敢想,是培養學生大膽創新、大膽發揮的關鍵,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中應該形成互相尊重、互相鼓勵的朋友關系,在互動、交流和共同探討的過程中培養初中學生的創新能力。